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瞌睡来袭

(2014-01-13 09:00:00)
标签:

瞌睡

假寐

充盹

小眯

大脑缺氧

健康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瞌睡来袭
 

也许是年纪越来越大了的缘故,经常会出现突然间的一阵睡意,就像一阵风,倏然而至。

有时是在吃完饭后,刚坐在沙发上,才看了几分钟电视;有时是坐在电脑前,翻了几篇博客;有时甚至坐在公交车上,虽然空气混浊,又十分拥挤——但只是刚坐将下来,那睡意便来了,而且甚浓,浓得化不开,让你进入一个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周围的世界对于你是存在的,但你无力去反应。有一个小虫像是有无比的魔力,掣你而行……

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境界,你的灵魂似在飘荡,几乎又是没有意识的,你在享受。

——这就是打瞌睡,古人称作“假寐”,科学家说是“大脑缺氧”,有的地方叫“充盹”或“打盹”,我插队的农村人叫“小眯”。

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而这种享受并不是想有就有的,拿钱也买不到,这种享受的快乐有时超过正而八经的睡眠。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或一二十分钟,但醒来后的感觉,用上海人的话讲“不要太好呃”!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瞌睡袭来是很痛苦的,就是在开会的时候。我这个人又最怕开会,开会大多数是领导一言堂,不容他人置喙,而领导的话又不是我想听的东东,所以很容易犯困。以前我还可以掏出香烟来,走出去晃荡一下,现在真是太痛苦了。我用掐合谷,按太阳穴等方法都不太管用,有时只好拼命喝水,然后去洗手间。现在退休了,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了。如果瞌睡来袭,就不用抵挡了,顺其自然便是。

李渔说,“然使忙人假寐,止能睡眼,不能睡心,心不睡而眼睡,犹之未尝睡也。”他说得并不完全,应该是有程度不同的假寐,必须是闭眼的,有睡眼不睡心的,有睡眼而半睡心的,也有睡眼而睡心的。如果连眼睛都不闭,那叫“发愣”、“发痴”、“发呆”。

我打瞌睡时,旁边人听到我打鼾,可是当他们说的这句“这家伙又呼上了”时,我是听到的,只是懒得和他们争辩;如果是开着电视打瞌睡,有人帮我关了电视,我立即会从梦中惊醒,而且很不愉快;我母亲知道,她在我打瞌睡时,是从不为我盖上毛毯的。

听医生说,打瞌睡是身体有毛病或疲劳过度的征兆,一种说法是,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导致昏沉嗜睡。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脾胃功能差,体质又偏湿热时,往往无法有效化解湿气,会出现身体沉重、精神不振、想睡觉或胸闷的症状。

我不以为然,我认为人上了年纪,或晚上睡得不足,精力欠缺是必然的,所以日中的小憩是必要的,而瞌睡来袭正是身体告诉你应该休息一下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毛病,不必紧张。

任何人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突然袭击,都是反感的、厌恶的、抵制的,而对于瞌睡来袭,我是无任欢迎之至。

一天之中,有一两次瞌睡来袭,那真是福气呀!

宋朝诗人罗椅有首《瞌睡诗》,生动而幽默,很有情趣,兹录于后:

瞌睡从何来?譬若风雨至。曲几不待凭,虚棂哪暇寄?

应人眉强撑,伸手扇已坠。径游华胥国,欲见混沌帝。

齁齁自成腔,兀兀更有味。息疎疑暂醒,气窒还扶醉。

儿童俗恼翁,摇膝问某字。吻间仅一答,言下已复寐。

杂然拍手笑,欲嗔嗔不遂。何曾参佛祖,先会点头意;

何曾逢曲车,流涎已沾袂。不省罗短长,谁能问兴替!

阴天百怪舞,开口辄差异。三百六十日,何似长瞌睡!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