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忙”道“闲”


标签:
忙闲偷得浮生半日闲忙闲之度半半歌杂谈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究竟是忙好还是闲好?这个问题的回答肯定是见仁见智,迥然不同的。
有人说,当然是忙好。忙得充实,忙得精神。能者多劳,忙说明你是强者,你能干。那些忙的人,忙了本职忙兼职,忙了单位忙家庭。忙起来,风风火火,不亦乐乎。忙,那是事业顺利的象征。
有人说,忙有什么好,忙得多累呀,还是闲得好。忙的人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寢食无安,累得两鬓生白发,脸上添皱纹,还没享受人生呢,青春已逝,甚至浑身毛病,生命堪忧呢。
有人说,什么样的人忙呢?领导忙,老板忙,骨干忙,人才忙,当然是有本事的人在忙。什么样的人才闲呢?失意者,平庸者,无用者,退休赋闲者,那都是想忙没得忙的人,或者是过期的忙碌者,都是社会的弃者。
有人说,忙不代表成功,很多是忙的人为闲的人打工,就是一个单位,忙得贼死的人也不一定收入多,更不一定爬得高,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会工作的标志,能力强的表现,都绝不是忙。
有人说,闲让人无聊,闲令人失意,闲使人懈怠。很多闲人就是懒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世人皆道春云懒,我比春云懒更多”,闲者就是天生懒惰者,游手才好闲呢。那就是闲出来的毛病。
有人说,闲是一种境界,闲的世界博大高远,让人放松,让人思考,让人享受,只有在悠闲之中,才能品味人生的真谛。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忙到头来,还不是为了些许蝇头小利?
好了,请正反双方都停一下,容我来想一想:
我想,也许忙碌中的人更需要的是闲,而悠闲中的人则不妨找点事做。这就是忙者希冀“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无所事事也期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缘故吧。而提倡忙的是一些所谓事业型的人,他们的关注点更在于人生的成功;反之,提倡闲的大都是远离市廛的文人,他们似乎更注重人生的享乐。
人需要忙,但不可太忙,更不能不顾一切、不顾健康去忙,去赚钱,去拼搏。人需要闲,也不能过闲,最不可无事生非、百无聊赖,甚至消极厌世。林语堂引用明代文学家张潮《幽梦影》中的一句话“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陈平原先生亦有一番精彩的话:
承认“消闲”对于活人生的意义,并非提倡山人式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欣赏“装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忙忙碌碌终其一生不大可取,以闲适自傲也未必高明。如何把握“忙”与“闲”之间的比例,这里有个适当的“度”,过犹不及。人生的精义就在于这个颇为的“度”。
忙与闲的度,我觉得各取其半倒也不错。当然有人可能大半忙,有人可能大半闲,但做到有忙有闲便是极佳的结果了。
清代学者李密庵有首《半半歌》,一作《半半诗》,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有几句颇富哲理,今日都很适用,兹摘录如下: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我给他添上几段,但愿没有狗尾续貂之嫌:
名利半是云烟,享乐半是后患。赚钱花钱人太累,劝君珍惜眼前。
半智不愚是贤,半富不贫可羡。如意不必求最好,知足万事即全。
拼搏忙碌一半,逍遥自在一半。人生匆匆几十载,须知忙里偷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