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文人•画家——我的博友(1)

标签:
潘小庆朴庐闲话江苏人民出版社才子博友 |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
大约是在2012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在网上浏览,忽然看到一个很熟悉的名字:潘小庆,我兴奋不已。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出版社工作时的一位同事。
他给我的印象,首先是一位才子。当时他在出版社的美编室当主任,是我们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首席设计,他设计的封面出手大气,格调不凡。他先和我的父亲是同事,后来又和我是同事。我只知道,他并不是什么美术学院的科班出身,但许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在他的面前只能是相形见绌。他的书装设计在全国性的评比中多次获奖,他也成为全国知名的书装设计大师。当然,他的国画造诣也是颇为深厚的,在国画家林立的南京,他也是比肩翘楚,堪称大家的。
他的为人很随和,完全没有艺术大师的样子,也很健谈,但无论是衣着、谈吐,还是他的作品,都透露着逼人的才气。
我和他的投缘,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是我们都有在农村劳动的锻炼(虽然他比我年长好几岁),都有艰难生活的阅历,也许是我们都有文人的迂腐,不善于混迹市俗的陋习,或者也许我们对生活对家庭的某种认同,使我们觉得很是投契,便成了很好的朋友。所谓文人的迂腐,就是总喜欢站在文人的角度去品评当今社会的人和事,对一些吹牛拍马、阿谀奉迎、投机钻营之徒不屑一顾。
这次在网上相遇,是没有想到的,我从94年离开出版社,他也去了别的出版社,就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了。所以在网上看到,我真是喜出望外。双方一经接触,立即热乎起来。和他谈艺术、谈人生,获益匪浅。二十多年的疏离,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他论画的文章,和他的画一样,是那样潇洒飘逸,超群绝尘;而他对时下文艺界美术界的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又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这当然是我所喜欢的。我把我们之间的评论和回复选一些让大家共享吧:

山阳客说:
潘小庆说:
山阳客说:
潘小庆说: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老调(70-74)》发表评论
唐人刘长卿有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而博主的老调,与画意融合,风格别具:老调亦随心,颇多高亢音。文人有傲骨,如雁入青云。
潘小庆 回复说:
俺“老调”,正是从刘长卿诗作中来...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老调(65-69)》发表评论
看你的画,如入丛林小溪,清静而超脱;读你的文字,如听黄钟大吕,深沉而震撼。
潘小庆 回复说:
老兄你太夸张了吧,不佞...还得安安稳稳活下去喔。俺,就是有闲,想到就说,高兴就画...一切皆是玩,无所顾忌的玩罢了。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老调(81-86)》发表评论
说得太好了,何为平易近人,何为高雅?真,最为重要,为目的而装假,而演戏,活得太累!
潘小庆
没有品行的人不可能画好画,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更不可能画好画,以前中国画大师的巅峰之作,也都是在晚年或接近晚年淡然平和时的创作,年少颠狂,除了无知无耻,还能证明什么呢?
潘小庆
无知...不知天高地厚,才无畏。许多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就口出狂言,是糊涂。更有些是明知故犯,别有用心,属无耻...
对照大师的作品,品读老兄的评论,收获很大。说得极是,大师的作品,不是做作,不是心机,而是到了返朴归真,随意而为的地步,如您所言——真诚忘机。的确的确!
潘小庆
艺术家,必须真诚忘机。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说画(98-99)》发表评论
我觉得艺术应该与生活有一定距离,因为它寄托了人们的某种向往,所以画得美一些,写得好一些,也是可以的。您的思想肯定与农民不一样,您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美。
潘小庆
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往往是作者为了完成任务,感情没有真正投入,或动机有问题...“作品”是高大全了,艺术的“生命力”是悲脆的...前些时,几位朋友相聚,谈及文学和美术,其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永远不及现实生活——只是有许多东西,因我们的局限,没能够发现...
厚积薄发,任何学问都是要积累的,绘画为文著述,概莫能外。没有什么天才是快速发酵起来的。石涛搜尽奇峰才打草稿,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品,还要一番披沙拣金的功夫呀!周末快乐!
潘小庆
谁都离不开修炼。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雕虫小技(我的“儿童美术”)》发表评论
你的优势是不仅能画,而且能写能编,有文化有思想,这是那些画匠们所缺乏的。
潘小庆
江苏的一些作家们曾对我说,“如今的画家,我们大多是瞧不起的...”之所以这样,我也想过——画画,不仅是技,笔墨之道,本乎心情;笔寄于意,形随于心。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心和情及意,画画,也就充满了匠气——画家,毕竟不是单纯的工匠。
山阳客对潘小庆的博文《回眸(再画《清净有道》)》发表评论
鹤立竹篁里,清风自在摇。
小荷红一点,心静品格高。
潘小庆
老朽躲屋里,涂鸦自逍遥。
何兄妙笔点,不佞心气高

当今的画家多如牛毛,有几人能持真知灼见,且能够秉笔直书,挥洒成文?况且潘小庆不仅对绘画、设计与人生哲理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遵循前人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古训,游历山川,纵览风光,他随自驾车去西藏,留下许多可贵的镜头,他在西南采风,描绘若干难忘的场景,显现了一个成熟艺术家的风范。
不是因为他与我熟悉,我就偏爱他,我向大家隆重推荐,只要你去他的博客看一看,无论是他的文字,还是他的绘画,一定令你大饱眼福;而他画作与文字中透露的哲思,也一定让你获益匪浅。
他的博客《朴庐闲话》:http://blog.sina.com.cn/u/1871118572
我想,你会像我一样,乐于交这个朋友的。
(本文图片来自潘小庆之博客,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