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怆的早晨——谒沈从文墓


标签:
凤凰沈从文墓沱江边城听涛山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去凤凰已经快三个月了,这篇文章也早就该写了,因为有话想说,如鲠在喉,然而,我写不出,如吃了一颗发霉的花生米,须得等到嘴里没有了那难受的滋味,再来重新回味。所以,拖到了今天,今年事今年毕,还是写几句吧。
凤凰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那是一个出大师的地方,神秘而让我崇敬。不知怎的,到了凤凰,也许是天气的缘故或是其他的原因,我的心始终压抑着。
无论是修葺一新的城墙,也无论是放着震耳欲聋爵士乐的酒吧,更无论收费昂贵的小客栈,过度的商业开发,处处显示着灯红酒绿,这本不应该是沈从文笔下的凤凰,也根本看不到我想象中一个湘西小城的风情——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晚上喝酒的时候,吃到一颗发霉的花生米,我感到凤凰给我的感觉犹如此粒。
第二天的早上,准备驱车去张家界,我说,还是去沈从文墓看看吧,虽然我们花近二百元买的套票中没有这一个景点。
幸亏我们有车,因为沈墓离凤凰县城的中心有一段路。早上,天气阴沉,没有下雨,空气中散发着沱江上飘浮着的草木清香。在路人和路边卖沈从文作品的小店老板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去沈墓的路。
其实,沈从文的小说,我读过的并不多,仅《边城》而已,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中国现代的伟人。一是我的发小是张家的,他是我结拜大哥,沈从文是他的姑父,所以我早知道这一个人的名字。二是我在出版社时,一个对我很扶掖的老编辑,曾经参与编辑过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我多次说到沈从文。三是我在博客看到一位博友写的拜谒沈从文墓的文章,却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博客关闭了。
我终于来到了沈从文墓。绿树的掩映下,沿着山边的石级上行,没有售票处,看不到其他的游客。墓在听涛山上,虽然是从沱江边上山的,但听不到江上的涛声,我以为可能是风动松枝,可以听到松涛阵阵。后来我似乎认为是心涛的声音。
那是一个不规则的墓碑,上面写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是集沈先生的手迹。我站在碑前,久久思索着这十六个字的含义。理解先生的一生与文字,似乎还要靠一定的悟性;而认识人,我有些怅惘,有时我连自己似乎都不认识了,更遑论去认识身边的人了。
其实不需要认识别人,只要能真正认识自己,也就足够了。
墓碑四周,晨霭笼罩,翠竹摇曳,绿萝葱茏,十分地静谧。

一代文化伟人安眠于此,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仅有小学程度的人,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学者,然而他的命运多舛,屡遭不公,原本是小说的天才,却不得不停笔去研究古代服饰。即使如此,他仍有所成,又成为古代文化研究的大师。我想起一首古诗:“
当时,我站在墓前,就是沉浸在怆然的悲伤中。
走下山来,沱江上烟雾弥漫,已有船只往来,远处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江上摆弄着相机,她想捕捉什么样的镜头呢?而近处,一只野鹜独立江边,江中似乎游过了鱼儿……
这是一个悲怆的早晨,而那浓浓的悲怆已经融化在江上氲氤的雾汽中了。
就在这样一个悲怆的早晨,我离开了凤凰。也许,以后我不会再来了。虽然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让我终生崇拜的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