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的故事

(2012-06-11 09:57:28)
标签:

收藏

龙票

文革

茨威格

看不见的收藏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收藏的故事

何为身外之物?就是除了身体以外的任何东西,包括物品、商品的等价交换物金钱以及地位与名声名誉等。人们拥有这些身外之物的目的,一部分是为了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基本生活的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于社会评价,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似乎这些身外之物拥有的越多,社会评价也就越高。

所以有很多人热衷于收藏,收藏古董、字画、钱币、饰品,凡是珍贵值钱的都统统收入囊中。这些人是很看重身外之物的。

收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先说几个小故事吧。

我上中学时很热衷于集邮,我的一位曾经解放前在国外生活的亲戚送给我不少早期的外国邮票,还有一枚大清的龙票,现在我知道,那是一枚不多见的珍邮。文革中,由于父母的问题,我属于“黑五类子弟”。当时抄家之风很盛行,我的一位同学知道我有这枚邮票,对我说,这些邮票留在家里很危险,不如交给我保管,以后我再还给你。我就把这张邮票和其他一些外国邮票交给了他。后来我插队了,对集邮也不感兴趣了,而且家里原邮票确实也被抄走了。后来落实政策,居然把我的集邮册都归还了,我才想起那张龙票的事,一次与那位同学偶遇,问了起来,他忽作诧异状,说:“有这事吗?我不记得了。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我一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一次我的一个年轻朋友很郁闷地向我诉苦,他家里有幅古画,借给一个朋友办展览,拖了很长时间不还,最后告知弄丢了。他是非常喜欢这幅画的,他问我要不要那人赔,告他。看他那气愤而又沮丧的样子,我说,别走了,咱哥俩咱们喝两杯吧,边喝边聊。我再给你说个故事。

于是我就把我那张邮票的故事说给他听,我说,我说服自己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根本我也没有这张邮票,所以没有损失什么;另一是虽然这张邮票很珍贵,我是永远不会出售的,它不会为我增加什么,我剪一小块纸放在邮册中,权当是龙票,所以我自己还拥有这张邮票,故而我也没有损失。

我说,你要他赔,他也不会赔,你和他打官司,最后是两败俱伤。以后有机会,你去买个赝品,反正你也不想卖,就当成与以前一样,你除了损失了一个本来就不是朋友的朋友,其他也没有损失。

他仍有些悻悻然。我说,再给你说个故事。

我给他讲了茨威格的小说《看不见的收藏》:

有一位退休的老兵,虽然有点过分节俭,却是个有很高的鉴别能力、非常丰富的知识和头等欣赏能力的收藏家,他收藏了几十卷名家的名画。后来他双目失明了,他的唯一享受就是看他的收藏,这些收藏他是每天必看的。他每天下午还是把画册全部取出来,至少要用手摸摸这些画。他总是按照他多年来已经记熟了的次序,一幅又一幅地去摸它们……除此之外,现在再也没什么让他喜欢的东西了,他女儿每天要把报上每件艺术品的卖价念给他听,价钱越高他就越高兴。

可是他不知道,其实那些画早就被他的太太和女儿因为生活拮据而陆续以低廉的价格卖掉了,否则他们全家根本无法度日。她们用白纸替换了这些画。那老人每天摸的都是白纸。当一个画商身临其境地看到了这一切,知道了这些故事,看到老人如数家珍摸着白纸向他介绍每一张画时,他由衷地配合赞颂起那些珍贵的艺术品。老人沉浸在无比的兴奋和幸福之中。画商离开老人后,他想起了那句含有很深道理的话——好像记得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最幸福的人。”

故事讲完了,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笑了起来,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让我当瞎子。”

我说,不是当瞎子,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无视而见。这就是一种境界。

他忽说出一句非常睿智的话:“谢谢你,我收藏了你的故事!”

我拍拍他的肩,两个人又一饮而尽。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巧合)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澳门的游和赌
后一篇:雾霾压江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