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阳客何平
山阳客何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042
  • 关注人气:1,4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要明——乡村回忆(6)

(2012-04-05 10:01:09)
标签:

清明节

农村

踏青

祭祖

圆坟

新韭

螺蛳

节气

杂谈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清明要明——乡村回忆(6)




乡村有句俗话,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说的是清明这一天,应该是天清气朗,阳光明媚;而谷雨这一天则要细雨绵绵,如果这样,今年的年成就好了。在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清明是个大节气。

清明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比较空闲的冬季已经过去,一年的农活开始忙起来了。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清明前的麦田是可以踩的,那时土冻酥了,踩一下可以让麦子根深;而过了清明,麦子起身,开始迅速生长了,所以不能踩踏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候农民告诉我们,在家前屋后的路边点些蚕豆,在门前菜地种些茄子、辣椒、丝瓜、瓠子、葫芦什么的,到夏天有菜吃。

清明一过,开始下秧了,农活的强度也大大增加了。男人们的活儿以撑船下湖罱水草和挑肥料到田头为主。撑船下湖罱水草是重活,两个人一条船,要到十数里外的白马湖里去罱水草,满满一船再撑回来,一天两趟。一般是早上三四点钟起身,下午四五点钟回来,还要将满船的水草卸到河边。人虽然很累,但工分是平时的两倍,所以谁都要去,我们知青也去。由于生产队里船只有五六条,所以只能轮流去,其他的劳力就挑肥料。这活儿也不轻,从早到晚一百二三十斤的担子在田埂上不停地奔走,也要干十多个小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农民不希望清明过后下雨,因为这时农活紧张,下雨很多事就做不了。田野间如果一派清新明丽的景象,不仅人感到舒服,草木庄稼也葱茏一片。所以说,清明要明。可对于我们知青来说,下雨就可以在屋里休息睡觉了,我们真希望下雨呀!而往往很多天不下雨,让你每天筋骨劳顿,体肤空乏。

清明节的许多习俗,如踏青,那是仕女们的事;如放风筝,那是孩子们的事;都与农民无关,只是祭祖扫墓在农村还是重视的。早在清明前好多天,农民们就到先人的坟上铲一铲青草,培一培土,挖一个碗形的土块放在坟头上,这叫“圆坟”。我们下乡那会儿还算是文革后期,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是不准烧香烧纸钱的。可农民们还是偷偷地用黄色的草纸用刀印上纹路当成冥钱在晚上烧化。清明前后的傍晚时分,田野中便袅袅升起烟雾,伴随着“来收钱吧”的呢喃声,在昏暗的暮色中回荡。

苏北农村是比较艰苦的,吃的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不像苏南吃青团,北方吃馓子。但这时可吃的东西多了,比如韭菜。农民说,“韭菜吃的头和尾。”这时头刀韭菜有了,虽然很细,不肥壮,但非常鲜嫩。春初新韭,秋末晚菘,都是极品的食物,所以杜甫有“夜雨剪春韭”的诗句。与韭菜一起吃的这时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螺蛳肉。据说韭菜炒螺蛳是可以明目的,但必须是在清明前吃,过了清明一是不好吃了,二是没有功效了。所以说,“清明螺,抵只鹅”。炒螺蛳是要有技术的,要用鸡蛋裹上挑出的螺肉,大火速烹,伴以新韭,那真是妙不可言。可惜,这道菜有若干年没吃了。想想来都有点垂涎三尺。

清明过后,野菜也多了,马兰头、香椿头、枸杞头都陆续被人们置于碗中,春天阳气上升,“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新鲜的菜蔬渐渐代替了醃制的咸菜,可吃的东西丰富起来。

“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清明也是植树的季节。我们插队住的房子前面,也插了许多柳桩,我们离开时,已经长成了五六米高的大柳树了。

清明给我的许多印象,都是在农村插队留下的。是的,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清明是一个节日;而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清明是一个节气。节日是用于休闲的,节气是用来生产劳作的。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感谢好友运河泊人赠藏头诗留评

山  青水碧四月天
阳  暖风和桑麻川
客  忆当年习农事
好  在清明绿野间

 

我的相关文章还有:

山阳客之由来

乡村回忆(1)——午季面食

乡村回忆(2)——中秋供品和赌吃月…

乡村回忆(3)——八浅渡船

乡村回忆(4)——乡间行路

乡村回忆(5)——大冬大似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