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日月 梦里乾坤——古人酒后梦境诗词读评


标签:
月下独酌将进酒元稹唐温如朱弁 |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
古代的文人与酒似乎是密不可分的,遇到了高兴的事,饮酒赋诗;遇到了忧愁的事,饮酒赋诗;无所事事,依然饮酒赋诗。翻开唐诗宋词,与酒有关的篇什俯拾皆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将进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苏轼的《临江仙》,辛弃疾的《西江月》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有关饮酒的诗词大都是借着酒之力,在酒酣耳热之时,血脉贲张,豪情激昂,文思汹涌,而下笔如神,故而这些诗词多豪放之风。
而诗词又是必须借助想象的,夜深人静,沉湎梦乡,会令人遐思翩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梦境的神秘也使文人笔下妙句迭出,而这些作品充满浪漫气息又多情感之细腻,许多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从来没有过的现象,都可以在梦中以超越时空的奇情幻景得以出现。
把酒与梦联系起来入诗,则既有酒之雄浑,又有梦之绮丽,诗人的想象如天马行空不受羁绊,又如行云流水变幻无常,这些的佳作不可多得,却颇值玩味,下面选取几首,谈谈读后的粗浅感受。
唐 元稹《遣悲怀》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这是一首怀念去世的妻子的小诗。诗人此时写时其妻已经去世一年半了,悲痛萦怀,有客人来便借陪客喝起酒来,借酒浇愁,一直喝得醺醺然,为的是沉醉以后能把爱妻的死亡暂时忘却。然而等到酒醒后看到家人在默默流泪,他怪讶为何。别人告诉他,是因为他在睡梦中竟然以为爱妻未死而谈起她来,与之对话,令得家中人深深的伤感。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对妻子真挚的怀念之情从酒后梦呓中自然流露而出,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又在别人的感受中衬托得更加强烈,思念情深似酒,天人相隔如梦,感伤之绪,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唐唐温如《过洞庭》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是个不出名的诗人,然而这首诗却一直为各代的文人所称道。
诗人写秋色已深,西风劲吹,吹得洞庭湖的波浪都老了,致使女神湘君为此愁绪顿生,在一夜之间,增多了许多白发,为我们铺垫了一幅凄凉的萧瑟景象。人是很容易因为触景生情的,而正是在这浓郁的感伤氛围中,诗人在船上因醉而梦,醒来恍惚之中天水倒置,仿佛迢递的星河不在天上,而是被自己的一船清梦压在了下面。这句“满船清梦压星河”可称神来之笔,梦既无形态又无重量,可是负载了诗人沉重的愁绪就使得船儿像盛满重载而压在了星河之上,给人重负难释以压得窒息的感觉。这正是诗人深切的感受。
宋朱弁《春阴》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城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有华。
春天给人的感觉是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而在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的作者看来,这北方的春天既没娟娟戏蝶,也无语燕啼莺,有的只是阴风卷黄沙,云暗藏老鸦,一片凄惨景象,这正是景随情生。诗的点睛之笔在第三联中“酒薄难将梦到家”一句,有三层意思:自己被羁留番邦不得回到故乡,如果要回家,只能在梦中了,这是第一层感慨;可是长夜难寐,无法入梦,唯一的方法只能靠喝它个头晕目眩,昏昏然入睡,这是第二层无奈;然而薄酒不够力,还没让自己的回乡梦做完,还没到家已经酒醒梦非了,这是第三层遗憾。同是梦中行路,唐代的岑参的《春梦》就完全不同:“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那闺房女子想念远方的丈夫,在梦中相会,竟然一夜之间奔波千里。情感不同,笔下各异,朱弁的《春阴》写尽了自己思念故国的忠贞之义和缠绵之情,尤其“酒无通夜力”,“梦短不到家”的慨叹,令人扼腕太息!
宋晏几道《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词的上半阕写酒,有点像现代人的夜总会,边唱歌边喝酒,唱到最后酒还是没醒。
小晏尚有另一首《鹧鸪天》,正是本词下半阕的概括,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然而春夜漫漫,寂寞难消,那短暂的欢娱完全不能化解心中对爱的渴求,对情的眷恋。自己相爱之人却因侯门深似海,难以相见。最后两句忽然奇谲,以无拘束、不检点、惯自由的魂灵附体,在迷茫的夜幕中,踏着一地飘落的杨花,走过谢桥(唐代名妓谢娘之所,代指女子居住之地),去与情人相会。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与小晏同时的学者程颐,每听到人诵“梦魂”两句时,必笑曰:“鬼语也!”意甚赏之。
词人上下两阕,上阕与实景,下阕写虚境,虚实相衬。上阕的放浪形骸源于下阕的无法相会,只能寄托在梦中之魂,而下阕的美好梦境是对现实中无法企及的爱情一种无奈的补充,这种复杂的感情在短短的词中竟然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不能不叹服词人的深厚功力与真情实感。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幽默的小令,写来妙趣横生,却依然体现着词人才气纵横,扫空万古的气概。辛弃疾的词中有不少写到饮酒,正是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愁盈肺腑而导致的一种宣泄途径。他的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以看出他的醉与他的梦其实都是与他爱国杀贼的理想息息相关的。
这首词写尽酒后的憨态,虽然未着一个“梦”字,但完全可以看成是醉中的梦呓与梦境。有时醉后的言行自己是不自主的,有的也是不记忆的,与梦境非常相似,或者就是梦境。词人一会儿说是古人之书不可信,一会儿似与松树对话,还在恍惚中以为松要来扶他,便推开对松说:“去,一边呆着!”词人的固执与倔强由此可见,其实正是他心中郁积的愤懑与压抑的折射。说是“要愁那得功夫”,如果不愁,如何饮酒,如果不愁,如何醉倒?我们细细咀嚼,可以寻觅出个中许多意蕴。
酒中日月,梦里乾坤,寄以诗意,品读谁人?
在诗词中与古代的先贤们对话、交流,是一种享受。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