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一点人情味儿吧

(2012-01-16 09:29:17)
标签:

北京

灯市口小学

母校

育英

人情味

分类: 谁不道山阳客狂(时评)

多一点人情味儿吧

前天是周六,在北京难得一个闲暇的日子,突发奇想,去找一找五十多年前上学的小学。这是我心中多年的夙愿了。

我上学的小学在东城区,最早是所私立学校,叫“育英学校”,后来改成了“灯市口小学”。我在这个学校从一年级入学上到二年级的下学期转到朝阳区芳草地小学。

我们班主任是位三四十岁的女老师,姓许。她是很喜欢我的,我小时候比较柔弱,像个女孩子。我在一年级下学期时曾经得过脑膜炎,差点儿完蛋或者成为白痴。休息了一个多月,许老师说我能赶上,就没有休学。

我凭着记忆,沿着灯市口大街走,终于在“前方有学校”的牌子的指引下,找到了灯市口小学,真是喜出望外。

也许是放假的缘故,学校的大门紧闭着,我叫了半天,有人问:“找谁?”但不见人出来,我说:“您能出来开门吗?”就再不理了。这时来了一个送请帖的,终于把看门人叫了出来。是位女同志,还是不肯开门。

我随即非常和颜悦色地解释,我是五十多年前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学生,我想进去看一下自己的母校,只几分钟就行了。那人说,不行,领导规定,不允许外人进校。我又带有哀求地说,我是从几千里外的外地来的,来一趟北京不容易,能否通融一下。她就,领导规定,我也没办法。就再不愿意理我了。

我没有丝毫的办法,这时我知道了自己多少年来不求上进的结果了。如果我现在是某个部级以上的高官,如果我是一个腰缠亿贯的富豪,我说想去母校看看,想为母校捐个一百万奖学金之类,我想,区教育部门的领导会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我。

北京某大学百年校庆时,报道的都是些领导或有卓越成就的专家,所谓谈笑有高官,往来无百姓。

我一个垂垂老者,该不会给看门人造成什么危险的因素,让我进母校看一看,了慰我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应该不会对学校有什么妨碍,然而,领导说了不让外人进校,那就是不易之词。这个人情是不能给的。

我只能站在学校门口留下一张照片,聊补无奈。

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人情味呢?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讲述过他在美国的一次经历:一个下雪天,他的车在高速公路侧滑后翻了个四轮朝上,后面的车于是接连停了下来。有人帮他打开车门,让他钻出来。有人立即用手机与警察联系。然后有人去路上又拦下几辆车。警察还没有赶来,停下车来的七八个人已经帮他把车翻了过来,并帮他检查了,车无大碍,可以继续行驶。一切忙完了,他都没有好好向大家表示感谢,那些人就挥挥手纷纷离开了。没有一个人是曾经认识的,也没有一个人留下自己的姓名。

我的朋友说,老外给我们的感觉很严肃正经的,但有时真的是人情味很浓的。那天虽然是严冬大雪,朋友说,他感到特别的温暖。

中国有句话叫“人情冷暖”,的确,人情是能感知冷暖的。今年的北京是个暖冬,我却有点寒冷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儿时的冬天
后一篇:众饮之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