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


标签:
随便母亲中秋思亲李默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大小节日,春节、中秋、端午或者母亲节,都会想起父母在时的一些情景。捡拾旧物,看到了二十年前自己写的一篇短稿(曾经发表于1992年4月6日的《扬子晚报》),百感交集,那时父母亲都在,在现在都离我而去了,而家庭的那种温馨,却久久盈怀,挥之不去。仅以此文怀念远在天国的双亲。
中国的词儿很多是挺有意思的,比如“随便”。有个香港女作家认为它便是自由而凌乱,当然,她是从生活中体验的:
——李默《随便》
这是一种潇洒的“随便”。
在我的家中,另有一种“随便”。
家人团坐在桌前,一顿可口的晚餐刚刚结束,母亲便很热情地询问:“你们想吃点什么?我明天买点什么?”
而我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随便!”父亲已起身去开电视,我则翻开了晚报,而小女一边咀嚼着满嘴的最后一口饭菜,一边投入了她的杂志世界。
这时,母亲便叹道:“又是随便!”甚而至于忿忿然:“随便,随便!你们就知道随便!”
随便,原是随您方便,不给您为难,却恰恰为难了您。
我想,这里的随便其实是不愿动脑筋的一种托辞。当然,不动脑筋的人对于吃什么,确实是“随便”,这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信任和依赖。——母亲对于每日的食馔总是尽量安排得令我们满意。
母亲,我们都是一些“随便”的人,就像那女作家笔下凌乱、自由的杂物,您也别介意我们吧。
其实,无论您每天的食馔怎样随便安排,我们也不会介意您的。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