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石结缘的冯其庸——我与名人(5)

(2011-07-09 13:41:19)
标签:

名人

冯其庸

苏东坡

米芾

石头记

雨花石

文化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与石结缘的冯其庸——我与名人(5)



自从大文豪苏东坡作《怪石供》描绘了五彩石子的绚丽多奇而开收藏石头之先河后,觅石、玩石、藏石便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嗜好。与苏东坡同时代的大书法家米芾爱石近痴,于石“呼为兄弟”。为了寻得奇石,他甚至不择手段,因此,藏石又被称作“米生之癖”。《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咏石曰:“碧水青苔衣,白云红树雨”,一时脍炙人口。南京的雨花石更因其小巧圆润,花纹绮丽,色泽缤纷而享誉中外。小小的石子作为案头清供,以其高雅别致成为许多人的珍藏之物。

当代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亦是一位藏石家。不过,他的藏石与众不同。他所收藏的并非形同卵丸,可以玩弄于掌间的径寸之石,而是大如碗盘的“大石”。

我曾参与摄影画册《江苏旅游大观》的编辑工作,这本介绍江苏旅游资源的大型画册按江苏的省辖市编排,每个市约请当地籍贯的全国知名人士撰写怀乡忆旧的散文,有学者唐圭璋、翻译家戈宝权、戏剧家陈白尘、吴祖光、画家李可染、电影导演张骏祥、作家袁鹰等人,其中就有无锡人红学家冯其庸。画册出版后,责任编辑吴明墀先生和我一起去北京造访冯其庸先生,向他致谢,把样书送给他,于是有机会见到了冯先生的藏石。

走进冯宅,只见几案上、书橱中、窗台上、床下摆放着许多形状不一、色彩各异的“大雨花石”。主人告诉我,这些石头大多来自黄河故道。

我细细瞻玩一番,只见这些石头虽硕大而不蠢,依然惹人喜爱,有的红如玛瑙,有的碧如翡翠,有的色纹飘曳如同绸带凌空,有的点点彩斑似簇花团,既不失雨花石之典雅华丽,又具豪迈雄浑之气。曾经听说清末驻雨花台炮台管带刘文豹奉命加筑炮垒,控壕沟时得三枚雨花石,大逾拳,已被称为奇石。而冯先生的石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取其一二在手中掂试,有的重可十余斤,只手捧捉都感吃力。在旁的冯夫人见我面有惊色,笑着打趣说:“幸亏我们这幢楼造得牢固,你看他这一屋子书已经够重的了,再加上这劳什子石头,真拿他没有办法!”听到这话,冯先生风趣地接言道:“这我个研究劳什子《石头记》的人,又如何不爱这劳什子石头呢?只不过,还没到把石头当成命根子的地步。”

冯先生告诉我,他藏石几乎与研究红楼梦同步。他外出开会,总喜欢寻找这些五彩的石头,他又不嘉在摊头买,小石子又难觅得上品,索性取大而美者带回。这样逐年积累,便收藏了不少。他说:“现在年纪大了,拎不动了,有时朋友知道我这爱好,托人给我带些来。不过,我这些石头,说不出大名堂,亦没有什么高雅的名号,只不过一种消遣罢了。”

冯其庸先生不嗜烟酒,亦无他好,唯专攻《石头记》,藏五彩石,喜书法金石而已,竟皆与“石”有缘,这也是一种巧合吧。

与冯先生告辞时,我请求冯先生赐我一件墨宝,冯先生即把一幅手书的自撰诗写了给我,诗曰:“一枝一叶自千秋,风雨纵横入小楼,会与高人期物外,五千年事上心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职场母鸡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