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途札记 |
沙城、鸡鸣驿有感
-----她孤独的存在着,在喧嚣的凡世中,
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感叹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她的宁静打乱。
因为令她存在的,不是外人的目光,而是她的真实和沧桑。----
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感叹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她的宁静打乱。
因为令她存在的,不是外人的目光,而是她的真实和沧桑。----
走在沙城的大街上,好象只有两个感觉:风可真硬啊,吹的脸好痛;空气中弥漫的仿佛只有烤羊肉的味道,偏偏这种味道又充斥了我的整个嗅觉(可恶,生平最恨羊肉的味道)。
这里有着浓郁的北方小镇的特色:天空中不知飘着的是什么,反正白白的、呛呛的;沿街店铺的装修已然很陈旧,还放着N多年前流行的老歌;最好的建筑是国税局和建行/农行;男人们穿着老旧,抽着呛鼻的卷烟,说着浓重的方言,不时的又大笑起来;女人们穿的花枝招展,极尽艳丽,同时脸上画着特有高原红的装扮,显得兴高采烈。但是,小镇仍是让我觉得好可爱,它把最好的、最繁华的、最真实的东西都集中在一起,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众人面前,不管外来人的眼光,依旧洒脱的存在着。
从沙城到鸡鸣驿的途中,走的都是柏油沥青马路,同时主路的南边是一条三轮车专行的小马路,北边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从山西大同到北京,还有2年才能全线通车。也许有了高速路,山西对外的发展会更快一些,希望借着这股风,也能让沙城等地有所沾光。
坐在小公共上,四下看着,发现有很多加油站。细细数数,沙城到鸡铭驿短短的20多公里路上,共有大小29家。开小公共的大叔说这都是南方人开的,因为建一个小规模的加油站,也要50多万,北方人没有钱,只能瞅着南方人赚钱。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叔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听了是不大好受,但是这么密集的做生意,真的能有收入吗,也许还会造成恶性竞争吧,不是已经有几家倒闭了吗?
终于到了鸡铭驿,下了车,只有一个字眼浮现在眼前:荒凉。
孤独的一个城堡矗立在那里,孤单单的对着高耸的鸡鸣山,仿佛在说着不尽的寂寞。不知道它们这样依偎在一起有多久了,就如同我不知道鸡鸣驿的鼎盛时期有多繁华一样。我应该是来访古的,但是为什么我的感受却如此的落寞。那种感觉就象进了荒漠一样,感受不到人烟,耳边有的只是风的倾诉和内心的孤独。
驿站里到处都是荒弃了很久的房子,摇摇欲坠;纱窗上还垂挂着些许纱纸,在寒风中摇曳。沿着城墙四处走着,四下看着,眼里只有灰色的房子,锈色的枯草,还有一些老人坐在房前话着家常。我真的有些失望了,心目中的鸡铭驿怎会是这样的!
在村子里,四下的转着,突然看到一家的影壁非常有特色,暗红色的福字镶在影壁上,影壁刻着细腻的纹路,是棱子格的,层层叠叠。放胆进了这个小院落,院子不大但很干净,金黄色的玉米堆在树下,整整齐齐的。口渴了,厚着脸皮讨水喝吧,我们搭讪着进了这个人家。户主姓张,现在只有老两口住在这里。屋子里很简陋,为了保暖,把灶台搭在了里屋。我们进去时,张大妈正在家里做饭,是白萝卜炖大白菜。虽然素昧平生,但是他们却对我们极好,又是抹凳子又是打水的,还陪着我们闲谈。逐渐的,我们知道了家里现在只有老两口,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难得回家。墙角堆满了凳子,想必家里孩子很多,但上面已经堆了厚厚的一层土,张大妈说那是因为孩子们很久没有回来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脸上些微有些寂寞。我无言以对,只好别过头去,却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真的是古今结合呀:鲤鱼跃龙门,可龙门上的牌匾写的却是21世纪。
由老人家陪着,挥手之间出了门。已经过了正午,风逐渐小了,天空很晴朗,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心情一下子好转了起来。毕竟还是有人情味儿的,不是吗?
回来的途中,遇到另一拨人也去鸡铭驿,从他们的口中得之:近来去鸡铭驿的游人渐多,有关部门准备把鸡铭驿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而且是要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迁移到外面去,把整个城墙和房屋推倒,重新以青砖灰瓦盖仿古城,以此招揽游人。天啊,天下可只有一个鸡铭驿呀,曾经的繁华,曾经的苦难,才造就出今天一个独此一家的地方,该怎样才能让她不会被破坏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