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滇藏05版 |
昨天,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封邮件,是关于死亡和灵魂的。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西藏生死之书〉,这是大昭寺的朋友送的,书中用美妙的文字向我们昭示,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人在世,要对生命赋予最神圣的尊严,人死去,要对死亡给予最终极的关怀。生生死死,只不过是灵魂存在的不同形式而已。
这本书很厚,对于我这个不是很了解藏传佛教的人来说,读起来要慢慢的体味才可以。每次看这本书,都要放葛沙雀吉的音乐,她天籁般的声音所散发的纯净与空灵,都与这本书的温暖和慈祥相得益彰。。。
很喜欢这一段话:
深广而宁静,
单传而不复杂,
纯净灿烂光明,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佛祖的心,
其中,
无一物应消除,
无一物应增添,
它,
只是自然洁净的看着自己。。
PS:把朋友发的邮件转贴在此:
-------------------------------
灵魂也需要尊重 ---- 关于西藏的天葬。
天葬源自觉囊派创始人帕党巴桑杰,他去世前,嘱托弟子们将尸体施舍给动物。因为动物吃饱了人肉后,暂不会伤害其它无辜,等于拯救了别的生命。
藏人根据缘起性空的思想,认为身体不过是灵魂寄寓的躯壳。世亲的《俱舍论》中说,生命为暖与识之基,而死亡则是暖与识功能的终止。粗糙的身体由地水风火四大元素聚合而成,“四大为空,识住其中,是为人”。人因为一期业报已尽,生命自然结束。灵魂离开不堪使用的躯壳,人死之后的肉体无非是一具报废的皮囊,如果还能发挥最后一次施舍,是做一桩最后的功德。鹰鹫飞在高山之巅,被认为是连接两界的使者,藏人渴望通过鹰鹫,驮起他们受苦受难的灵魂,逃离娑婆尘世,把死者带入
天界。
天葬是藏族人对佛的最后的礼献。无论生前作过什么,天葬至少是一种最后实施的大慈悲。所以,奕辰这里对大家说:如果各位去西藏游历。请不要观看天葬。请别用这种方法考验自己面对血腥的勇气,更别去炫耀自己面对血腥的勇敢。因为那灵魂最后慈悲的礼献值得也需要被尊重。
当桑烟腾空鹰鹫四聚时,假使你远远的路过,请施以注目礼,然后离开。。。请不要打搅。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西藏生死之书〉,这是大昭寺的朋友送的,书中用美妙的文字向我们昭示,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人在世,要对生命赋予最神圣的尊严,人死去,要对死亡给予最终极的关怀。生生死死,只不过是灵魂存在的不同形式而已。
这本书很厚,对于我这个不是很了解藏传佛教的人来说,读起来要慢慢的体味才可以。每次看这本书,都要放葛沙雀吉的音乐,她天籁般的声音所散发的纯净与空灵,都与这本书的温暖和慈祥相得益彰。。。
很喜欢这一段话:
深广而宁静,
单传而不复杂,
纯净灿烂光明,
超越思议的心,
这是佛祖的心,
其中,
无一物应消除,
无一物应增添,
它,
只是自然洁净的看着自己。。
PS:把朋友发的邮件转贴在此:
-------------------------------
灵魂也需要尊重 ---- 关于西藏的天葬。
天葬源自觉囊派创始人帕党巴桑杰,他去世前,嘱托弟子们将尸体施舍给动物。因为动物吃饱了人肉后,暂不会伤害其它无辜,等于拯救了别的生命。
藏人根据缘起性空的思想,认为身体不过是灵魂寄寓的躯壳。世亲的《俱舍论》中说,生命为暖与识之基,而死亡则是暖与识功能的终止。粗糙的身体由地水风火四大元素聚合而成,“四大为空,识住其中,是为人”。人因为一期业报已尽,生命自然结束。灵魂离开不堪使用的躯壳,人死之后的肉体无非是一具报废的皮囊,如果还能发挥最后一次施舍,是做一桩最后的功德。鹰鹫飞在高山之巅,被认为是连接两界的使者,藏人渴望通过鹰鹫,驮起他们受苦受难的灵魂,逃离娑婆尘世,把死者带入
天界。
天葬是藏族人对佛的最后的礼献。无论生前作过什么,天葬至少是一种最后实施的大慈悲。所以,奕辰这里对大家说:如果各位去西藏游历。请不要观看天葬。请别用这种方法考验自己面对血腥的勇气,更别去炫耀自己面对血腥的勇敢。因为那灵魂最后慈悲的礼献值得也需要被尊重。
当桑烟腾空鹰鹫四聚时,假使你远远的路过,请施以注目礼,然后离开。。。请不要打搅。
前一篇:行走滇藏THREE之藏地篇
后一篇:布拉格之恋-香格里拉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