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京李茂长
南京李茂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87
  • 关注人气: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2019-03-27 10:29:59)
标签:

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

收集

分类: 马佑璋会士文章转载

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马佑璋

去年我曾撰写了一篇“民国前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并在文末承诺,会继续撰写有关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部分。该文得到集片同好的称许,并来信希望我尽快写出后续文章。由于在收集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诸多刊物对许多种明信片的发行日期及品种,表达差异很大,与集邮界现实收藏的情况也不一致,因此未敢贸然起笔,深恐误导大家。现经多日思考,即使对个别事项仍存疑未决,提出来供邮人们探讨,也是对集邮学术研究有好处的。故将现阶段自己的一些理念和观点记叙出来,供集片邮友们参考。

一、孙中山像邮资明信片

1931年,中华邮政发行了以孙中山像为图案的普通邮票,逐步替代帆船邮票行用。随后,1932年交通部邮政总局依例开始筹印孙中山像邮资明信片,以取代原用的帆船图明信片。由于镌刻印模过程反复修改多次,直至19345月交通部方下令:“照准丙种印行”。至于集邮界关心的此种片何时开始发行,中国邮票史第3卷、陈志深目录和韩齐飞目录等等,都有193551日的表述,实际上都是延袭韩目的说法。但是,我们如果看看1985年第3版韩目第39页,同一页上关于此片的发行日期就有4种表述:国父像明信片代替帆船片于3451日发行;邮政大事记为425日;1935.5.15首日发行;1935-1936。让人雾里看花,模糊一片。

我们再看看交通部邮政总局为发行总理遗像明信片,于1935425日发出的第705号通令,主要内容为:孙中山像新明信片已由供应处印制;1分和2分半的单、双新明信片,业经印就,分发各区备售。15分单、双片尚在印制中;各区于收到后,应即酌量转发所属各局所,一律开始发售,并于发售之始,张贴通告,俾众周知;原存帆船式明信片,各局仍应尽先销售,以清库存,但遇公众指定购买新片时,自应照售。从上述通令中可得知,交通部邮政总局并未明确规定此种新明信片的发行日期。当时,从技术上已有条件发售使用;实际上,何时分发到各区邮局,各区邮局又在何时转发至所属各局所,各局所在尽先销售帆船片的前提下,何时张贴新明信片发售公告,公众何时指定申购新明信片并及时使用,所有这些问题都须探讨。我个人认为,此种明信片真正发售和使用的日期,一是要依据邮局出售孙中山像明信片后的报备文件档案;二是要依据用户最早使用的实物和集邮者购得新片后在邮刊上的确切报道。这就给我们集邮者提示了努力的方向,谁能收集到存世尽可能早使用的中山像明信片,就会得到很高的评价。

1、第一版孙中山像明信片

根据上文所述的交通部邮政总局705号通令,第一版孙中山像明信片原定发行1分、21/2分和15分单、双片,共计6种。

11分和21/2分单、双片。1分片正常的刷色为棕黄色,也能见有一种卡纸用黄色。21/2分刷色为绿色。2种面值的新片都容易收集,价格也不高,但加印有“样张”字样的新片价格较高。普通的实寄片很多,实寄连体双片较难收集,19355月份的实寄单片和19358月份的实寄双片十分难得。

215分单、双片及改值片。19345月决定印制孙中山像明信片时,当时国际明信片邮资为15C。邮政总局供应处印就了15分明信片正待发往各局时,193561日国际明信片邮资突告下调为12分。为此,19358月邮政总局急令供应处印制12分明信片,同时在15分明信片上加印“暂作一角二分”字样,以应所需。不料,193621日国际明信片邮资又回复到15分,原印15分明信片遂照常发售使用。事实上,12分片虽已定制印版,并未见正片面世。4种高面值国际明信片,15分单片多价平,15分双片和改值12分单、双片量少价昂,新片都易收集。改值12分片,因售用时间较短,实寄片都难收集。15分实寄双片,特别是连体双向实寄的双片(图1十分难得。193991日国际明信片邮资调整为30分,直至19409月邮政总局决定发行30分明信片前,在此段时间内,15分明信片加贴15分邮票使用,此种实寄片(图2)也是较有邮史意义的。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2、第2版孙中山像明信片

1940920日,邮政总局调整国内明信片邮资,本埠2分,国内4分。为因应邮资调整的需要,决定发行2分、4分单片,30分单、双片。

12分和4分明信片,不论新旧,均易于收集,只是本埠明信片2分邮资使用时间比4分片实寄使用较短,后者在邮资调整后,仍可变作本埠使用。

230分单、双片。30分单片易找,双片极为难得,是孙中山像明信片中最珍罕的品种。1985年第3版韩齐飞目录中,30分双片用的是德国齐默尔博士提供的影印件。1987年,韩先生在美国中华邮票会会刊“China Clipper”第52卷上发表“A study of the 30C International Reply Postal Card ,Han52”(30分国际双明信片研究),文中表示他已知道有430分双片,另有几枚被新中国邮政改作“掛号回执收据”。据我所知,后者多已撕开使用。从韩先生的记述,我们可以知道,30分双片存在极少。我是在上世纪末,从一位邮票经纪人手中,以他从拍卖公司中标价的5倍转让过来(3),他获利不少,我获益更多。近年来,我看到多部“孙中山像邮资明信片”邮集,均无30分双片,这样就使得邮集的完整性和珍罕性受到影响。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3、第3版孙中山像明信片

1941111日,邮政总局公布邮资再作调升,本埠明信片邮资4分,国内互寄邮资8分。邮政总局遂令上海供应处印4分和8分单片,供各局售用。此版明信片1942年开始发行,收集难度不大。直至抗战胜利结束,虽国内明信片邮资已调升至本市60分、国内1元,中华邮政未再发行过明信片,只是在明信片上加贴邮票使用。在编组邮集时,对不同邮资时段,加贴不同面值邮票的实寄片,也是必备的素材。

1944210日邮政总局发布第2988号通令:现存国际国内及本埠投递明信片,不论是单片、双片,奉令即日起一律封存,不准发售。自此,只有留存在集邮者手中的明信片,加贴邮票后,尚可使用,其数量不会很多,集邮者应予以重视。

4、第4版孙中山像明信片

抗战胜利后,1945101日邮政总局公布新邮资表,国内明信片邮资均定为10元。邮政总局遂指令供应处制版印制。邮资图孙中山像两侧立柱改成火炬,故习称孙中山像火炬明信片,于1946721日随邮政总局第533号训令发行。此前718日第520号训令规定,对库存的孙中山像明信片,不论原值多少,一律加贴现行邮资10元出售使用。未贴邮票的明信片不准出售。据此,集邮者对加贴10元邮票的中山像明信片和10元孙像火炬片,都应收集,以证邮史。此类片收集难度也不大。

5、未发行的孙中山像50元明信片

1946111日,国内明信片邮资改为50元;19461120日邮政总局通知供应处筹印50元国内明信片。供应处接指示后,一面建议用库存废置明信片加印“国币伍拾元”,分发各局使用;一面着手准备印制新明信片。经招标协商,上海粹芳雕刻钢印社被选中,香港集邮家芮伟松先生珍藏有50元孙中山像明信片试模印样(4及样片。后因为当时明信片销路不畅,邮政总局决定不再印发。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二、孙中山像改值明信片

1、加盖“国币伍拾元”明信片

如前所述,为了应对国内明信片邮资调升为50元,供应处建议把废置不用的库存明信片加印“国币伍拾元”字样使用。邮政总局从善如流,指令“照准”。1947117日邮政总局第877号通令通知各邮区,将库存各版明信片就地加盖“国币伍拾元”字样出售。由于不是邮政总局集中加盖,再分发下去,而是授权各地邮局就地加盖,因此加盖“国币伍拾元”的情况十分复杂。虽然总局有加盖样本分发各局作依据,终因各地条件不同,以至实际的加盖结果,如戳型(大小)、戳具(材质)、戳式(字体、行距)、盖戳颜色和盖戳方式等等都有差异。有关各地邮局处理加盖的情形及加印张数,并未按总局通知详细具报备核。因此,至今对加盖“国币伍拾元”明信片加盖种数、各邮区各种面值片加盖数、加盖使用的戳具数及其特征、加盖后发行日期等等,尚存疑待证,给集邮者既带来了困难,也提供了追寻的乐趣。最早重视此类加盖片的收集并作研究者,当推钟笑炉先生,他第1个归纳出各邮区加盖“国币伍拾元”的特征及种数,并不断补充完善,达到13个邮区,累计42种。后来韩齐飞、陈志深等等所编目录,都是以钟氏资料为基础,稍作修订而成。目前比较明确的是:全国有14个邮区发行了此种加盖片,特别要指出的是北平邮区应该列入。各区加盖的品种,无异义的有40种;尚有异义的,主要是福建绿21/2分单片、广西绿21/2分单片、贵州棕黄2C单片、陕西黄1分单片和红15分单片,上述5种是否存在,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认为,在缺少邮局档案支持的情况下,应该以实物为凭,各家都应以实物来说话,就像增补云南黄2分单片,有实物,就无争议。谁要能收集到40种加盖“国币伍拾元”明信片,就是不小的成就了。当然,更难的是收集到实寄片,因为邮资变化快,此种片行用时间最长的仅3个月,又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保存至今的不加贴邮票的50元加盖片已是凤毛麟角。即使是194771日后因邮资多次调升,加盖50元的明信片要加贴后才能使用,此类实寄片也非常少。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编好一部“孙中山像明信片”邮政用品类邮集,确是不容易的。

2、加盖“暂售贰佰元”明信片

194691日,国际明信片邮资调整为国币200元,邮政总局遂于1947年初发行用第2版孙中山像4分片加盖“暂售贰佰元”出售,以应所需。此片新片易找,实寄片较难收集。

3、加盖“国币贰佰伍拾元”明信片

194771日国内明信片邮资调升至250元。邮政总局电令东川邮局和北平邮局,将前者库存的第2版中山像棕色2分片和中山像火炬绿色10元片;后者库存的仿版中山像绿色8分片和中山像火炬绿色10元片,分别加盖国币250元,于194710月发行使用。上述4种片,新旧片的收集难度均一般,实寄片较少。

三、孙中山像限省使用明信片

1、未发行的加盖“限新省发寄”孙中山像明信片

第一版孙中山像明信片是1934年印制,到19355月开始发售使用。在印制期间,仿照印制孙中山像邮票先例,考虑到新疆地区与内地货币的差异,在明信片上加盖“限新省发寄”字样,以备新疆省使用。不料,193551日行政院第207次会议决定,蒙疆信函明信片邮资与内地各省统一收取。已经印就的加盖有“限新省发寄”字样的明信片已无用武之地,在处理过程中有少量流出,成为集邮界的宠物。1分单、双片和21/2分单、双片均有另加盖小字“样张”字样和未加盖“样张”字样二种。15分单、双片只有另加盖小字“样张”字样者,而没有正片,因为15分加盖“限新省发寄”明信片未开印,就无此需要了。此版明信片共计有“样张”6种,正片4种。由于未公开发售,仅有少量陆续流出,因此要整组收集齐全,难度很大。

2、“限台湾省用”孙中山像明信片

抗战胜利后,台湾重归祖国,只是货币仍使用台币。1947430日邮政总局在台湾省发行孙中山像火炬版明信片,面值台币150钱,由上海邮政供应处印制。同年12月,邮资调升,此片需加贴邮票使用(5)。由于当时台湾地区用邮量不大,因此该片发行量较少,存世实寄片很少。新片较易购得,加贴邮票的实寄片比未加贴邮票的实寄片稍多,二者都不易收集,后者更难得。马佑璋会士文章:民国后期邮资明信片的收集


3、“限东北用”孙中山像火炬版明信片

抗战胜利后,东三省仍延用东北流通券(当时国币与东北流通券比值是101),故而邮政总局委托北京印刷厂印制了一批限东北用的孙中山像火炬版明信片,面值1元。该片尚未发行,当地邮资已改为4元。因此,邮政总局决定在原片上加盖“改作肆元”字样,于19477月发售使用。只是发行未几日,邮资又告调升至22元,此片停用。因此,新旧片均少,只是新片易求,实寄片难得。

民国时期由中华邮政印制、发行的明信片,就数文中所述种种。民国后期时局不靖,特别是中途受到抗日战争的干扰,普通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和使用受到很大的影响。明信片的发行,跟不上邮资的调升和中华邮政管辖区域的变动,加盖、加贴不断,集邮者在收集这一阶段明信片时,更加要重视邮资变化的情况,从中发掘出兼具邮政史意义的珍罕邮品。

在民国时期,也有各地伪政权发行的明信片,宜作另类处理。

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如下:

1、孙中山像普通邮资明信片,邮政总局并未明确规定它的发行日期。因此,我们只能收集到相对较早的实寄片,而不存在首日实寄片。

230分双片是孙中山像明信片中最珍罕的品种。

3、各省就地加盖“国币伍拾元”的明信片,全国有14个邮区施行加盖,业已确定的有40种。尚有数种存在与否,还有争议,我们应以实物为凭,予以明辨。

4、编组“孙中山像邮资明信片”邮集的难度相当大,不亚于清代和民国早期的同类邮集,因为它的素材收集难度大。这可能就是至今未见到这一时期优质邮集的原因。邮友们努力共勉吧!

 (载《江苏集邮》2006年第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