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涯棋人
天涯棋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98,027
  • 关注人气:1,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围棋崛起之源:围棋道场

(2013-07-04 16:23:23)
标签:

中国围棋

崛起

源头

围棋道场

体育

     前言:2013年,中国90后、95后棋手崛起,全面压制韩国棋手,百灵爱透杯、LG杯、应氏杯、春兰杯冠军均为中国棋手所获。如果说他们的爆发有个节点的话,那肯定是在2012年。这一年,21岁的江维杰九段在LG杯世界棋王赛中夺冠、14岁的杨鼎新三段在国内理光杯赛中问鼎、16岁的范廷钰三段打进应氏杯决赛、23岁的陈耀烨九段与21岁的周睿羊五段争夺首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围棋大赛冠军、18岁的党毅飞四段获得BC卡杯世界围棋大赛亚军……
    日本围棋曾冠绝一时的“剃刀”坂田荣男九段曾说:“绝不可能出现20岁的名人。”他认为棋手的黄金期在40岁,棋力和修为均达到鼎盛。但这样的说法,放在今天的棋坛,简直就像恍若隔世。别说40岁,就是30岁的孔杰九段、谢赫九段、胡耀宇八段已有勉力支撑之感。
   90后、95后棋手何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棋界强大的力量,并有成为棋界主宰之势,就不得不从生产职业棋手的流水线——围棋道场说起。

 

道场三分天下
     目前围棋道场已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凡是有志于职业围棋道路的学棋少年必须到京城道场训练,方有望迈入职业棋手门槛。早些年上海、武汉等地还有个别学棋少年定段成功的先例,但在这几年,这种可能性已近乎于零。京城围棋道场现在已是冲段少年的流水线,它们拥有的职业棋手资源、培养职业棋手的经验以及冲段少年相互砥砺的环境,均为地方道场所远不及。地方道场或者围棋学校,已成为京城围棋道场的人才输入地。
    从2009年到2012年,野狐研究会、葛玉宏道场、龙一道研究会三足鼎立,占据了每年25个定段名额的绝大多数份额。以2012围棋高考定段赛为例,25名定段者中,葛道8人、龙一道6人、野狐5人、杭州围棋学校3人、其他3人。其他围棋道场或者学校之所以也能分杯羹,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中国棋院放宽了定段年龄限制,从18岁放宽至25岁,不少曾在三家道场训练、而后游移在外的冲段少年得以参赛。
    三家定段大户的培养职业棋手模式基本成型。2009年葛玉宏道场以魔鬼训练法,取代传统道场的按部就班训练模式,收立竿见影之效。葛玉宏没有任何棋界背景,只是一个甘肃玉门来京的狂热棋迷而已。他只身杀入定段市场后,在密集轰炸式的日常训练中,他首先发现了棋盘外的训练对于冲段少年们的必要性,他利用打手心、暴走十余公里等体罚方式磨练冲段少年们的意志,这种棋盘内外训练并举的模式使得葛道迅速脱颖而出。
     2009年定段赛,来自葛道的冲段少年在棋的技术上并无明显优势,但他们都特别顽强,哪怕形势落后许多,他们也绝不放弃,颇有点“韩国流”的味道。这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冲段少年中,优势突出。葛道的魔鬼训练模式也因此得到了学棋少年父母们的认可。
     但葛道的优势在2010年却变得不再明显,“残酷训练+体罚激励”模式受到挑战。这年新成立的野狐研究会成为葛道的劲敌,并有后来居上之势。野狐从不体罚,但有一种更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职业+业余。野狐研究会集中了国家围棋队以外的40多名年轻职业棋手,他们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常年举行内部循环赛,这种循环赛除了设置数目不菲的比赛奖金外,败者还要向胜者缴纳50元至100元的“指导费”。很多冲段少年家境贫寒,家里为了来京学棋已倾其所有,输棋还输钱的训练模式犹如强有力的鞭策,让这些学棋少年入段前即像狼一样去拼命赢每盘棋。
     在2010年的定段赛中,野狐成为最大赢家,在定段赛中独占半壁江山。事实证明,这种“职业+业余”训练的模式更为有效。定段大战,比的不仅仅是个人天赋和道场的尽心尽力程度,而且还要比团队力量。
     聂卫平道场马上意识到自身短板的存在,2011年将另一拨游移于国家围棋队之外的职业棋手组织起来,成立“龙一道围棋研究会”,复制野狐模式,将聂道中实力领先的冲段少年与低段职业棋手一起训练。既往优势回归,加之深厚底蕴,在2011年的定段赛中,“龙一道”再度成为最大赢家。
     2012年,杭州围棋学校异军突起,以其资源优势成为定段赛中的黑马。杭州棋院拥有34层大楼,以楼养楼,财力雄厚;杭州市政府对其政策倾斜,给予其众多正式财政编制。杭州棋院因此也成为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拥有培养训练国家围棋队二队的资格。在各种优厚的现实条件吸引下,不少野狐、龙一道的职业棋手南下,被杭州棋院收编。“职业+业余训练”的冲段模式在杭州重现,而且,杭州棋院还拥有其他道场根本无法比拟的优厚硬件。
     照此势头,2013年扬州定段赛,杭州围棋学校将肯定异军突起,冲击野狐、葛道、龙一道的传统优势地位,定段市场势必再次重新洗牌。

  

学棋少年何以如此之多
    学棋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与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渐成社会中坚,独生子女们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都有接受其他教育的机会,围棋仅仅是其中一种。但因围棋形象高雅,社会形象一直很正面,兼之能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还有胜负吸引力,孩子容易入门上路,直接导致学棋孩子剧增。
    还有一大情况也在影响着定段赛大势,即围棋作为一大特长,在高考招生中得到加分甚至免试的待遇。近年来北大、清大、复旦、石油大学等高校都在招收围棋特长生。
  “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职业棋手,但可以让他(她)参加定段赛来试试自己的水平。”如今拥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已越来越多,这也是理性而成熟的想法,在首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中大放异彩的14岁谢尔豪初段父母即为一例,父亲谢智勇说:“我们这不是豪赌,我们一路顺其自然走过来的。”说到当初的决定,谢智勇说:“既然儿子这么喜欢围棋,我们就决定带他上北京了,就这么简单,根本就没想太多。”
    但客观而论,在定段赛背水一战的棋童和家长还是不少,他们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与努力,他们中有不少冲段失败,再无回头路可走。和“陪考家长”和冲段少年常打交道的曹大元九段不无担心地说,有的家长的心态已到了偏执的地步。他很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因此出现精神缺陷,即便将来成为围棋高手,也难免心智不全。不过,这只是极少数。
    围棋不是奥运项目,但其市场却一直持续走高,有志于入段的孩子逐年增加,各家围棋道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究其原因,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造就的围棋热潮不无关系,成长于中日擂台赛热血时代的那拨棋迷对围棋极其痴迷,而今他们正处于各个行业的精英层,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回报围棋。春兰公司总裁陶建幸、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百灵集团董事长姜伟、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苏泊尔公司总裁苏显泽、江苏恒康董事长倪张根、广西华蓝集团董事长雷翔、理光公司中方代表李晓、威孚房开董事长沈森龙等等,无不如此,他们对棋超乎寻常地热爱,在中日围棋擂台赛过去十年后,围棋之火得以延续,事实上主要得益于他们。
     围甲联赛这些年来尽管一直不温不火,但赞助经费异常稳定,60多名一线棋手的收入稳中有升,如今一盘围甲赢棋奖金平均1.5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棋手在各个俱乐部的工资,围甲主力棋手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此外,还有围乙联赛也吸纳了60多名职业棋手,他们的收入稍低,但不会输于一般的公司白领。
     当今围棋培训、网络围棋、业余围棋赛事的兴起给了棋手们更多的选择,围棋培训市场可以容纳职业棋手或者业余高段棋手无数,原上海围棋队教练、邱峻九段的父亲邱鑫说,上海目前有1000余名从事围棋培训的教师。聂卫平围棋道场以前只培养冲段少年,现在也扩大为每个周末进行围棋入门培训,仅此一项,每年即为聂道带来30多万元收入。教初级班的围棋教师只须业余5段左右即可,收入与道场三七分成。只要每学期能招收20个孩子,以每个周末一天200元计算,每位围棋教师一天即有1200元收入。
     网络围棋已成为职业棋手的另一大收入之源。年轻棋手常年在新浪、弈城等网上下棋,每盘超人气的对局押分高达数百亿虚拟币,获胜的棋手可以按照比率提成;有的甚至大押自己,一盘棋有数十亿虚拟币进账。即使以最低的“黑市价”出售,每月亦可获得不菲收入。
     新浪、弈城各大对弈网站为了吸引人气,还每月举办网络围棋赛事,一项比赛总奖金在10万元左右,这对于小棋手们来说颇具吸引力,也是他们的一大收入来源。人气排名靠前的棋手还可以直接从对弈网站那里获得数千元的月度奖金。
    从事职业棋手当然也有压力,一如古力九段所说,赢了没觉得累,输了就感觉太苦了。但总体而言,这是个收入相对稳定的职业,形象健康大方,出路越来越广,颇受社会尊重。当然,当今90后棋手当中,类似谢尔豪初段这样的将逐渐占据主流,收入不再是择业的第一要素,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兴趣与快乐。
    赵晨宇二段的妈妈陪着他在北京学棋已经三年多时间,她最初反对儿子舍弃学业来北京下棋,并已在山西老家联系了一所重点中学,连5万元赞助费都交了,但赵晨宇坚决选择下棋。看到儿子的坚持和努力,赵晨宇妈妈也只好顺着儿子接受围棋这条路。2011年赵晨宇成为职业棋手后,老家山西晋城围棋协会特别为赵晨宇颁奖,因为他是当地的第一位职业棋手。类似赵晨宇这种情况,北京道场中很多学棋少年亦有此经历,也许他们在北京并不算突出,但在当地却小有名气。
  
 学棋与读书的两难选择 
     学棋少年在京学弈,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成为“陪读父亲”、“陪读妈妈”,他们来京时间有长有短。陪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舍弃工作、减少收入、陌生环境以及巨大压力是越来越多陪读家庭面临的问题。陪读的经济代价可以计算出来,以冲段少年为例,每月的训练费大约2500元,房租2500元,伙食费2000元,不少棋手还单独找职业高手上小课,按照一周一次计算,即使老师也是在道场训练的职业棋手,每月也需要大约3000元,除此之外还有每年外出比赛的费用,一年15万元的开销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绝不轻松。
    即使再困难,陪读父母仍然前赴后继,十来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北京,生活方面固然让家长不放心,但陪读更重要的一点,是起到督促孩子学棋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陪读确实有效果,更易出成绩,国家少年队几位棋手几乎都有家长陪读。当然,陪读对于家长和家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牺牲,是否值得,或者是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都难以断言,要看家长和学棋孩子自己的判断。
     日复一日的训练、下棋,完全沉浸在围棋世界中,对成年人而言也许难以想象,但谢尔豪等小棋手们却处之泰然,“我从不觉得下棋枯燥,更不觉得累,也没听到有人说不想下棋的。”
    谢尔豪的爸爸谢智勇总结,儿子一年之中完全不摸棋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天,其余时间不是在训练就是比赛,谢智勇回忆这几年间,谢尔豪偶尔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那时就将原本三四盘网棋会减少到一两盘,仅此而已。但是相比亲朋好友家的同龄人,谢尔豪父亲、赵晨宇母亲均异口同声:“还是上学更辛苦。”家长们并不盲目,关系到子女前途的大事绝不可能凭一时冲动而决定,他们深知“做好每一行都不会轻松”之理。
    任何行业,无不要经过淬火磨练期,读书如此,学棋亦不例外。棋道艰深幽玄,没有极佳天赋,外加后天勤奋努力,断无成就为一流高手的可能。有些学棋孩子为了冲段放弃学业,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未能完成,这也是颇受人诟病之处。
    学棋孩子家长并非不自知,要么联系道场附近的学校就近上学,要么自己教孩子文化课。葛玉宏道场与左安门中学联手,道场孩子上左安门中学就读,一边学棋一边读书。有学可上,也上升为道场竞争的一大软实力。学棋少年资质聪明,领悟力极强,他们读书事半功倍,像李钦诚初段从未放弃学业,他在就读的西城区一所中学中成绩排名前几位,而他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不及普通孩子的一半。
    当今中小学校教育,在有限的知识上进行无限的比拼,花费200%、300%的时间与精力博的是5%的成绩,那些学校孩子的付出以及承受的压力何曾逊于学棋孩子半点?相比之下,学棋孩子尚能学到一技之长和一个一生的健康爱好,而众多学校孩子又怎能说,他们在唯升学率为大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十几年的付出更具价值、更有意义?一个普通大学生与一个业余围棋高手,到底哪一个生存能力更强,更具发展空间?与其花费同样的时间,也许还不如换一种成长方式,围棋道场让孩子有更多的人生体验,比学校经历到的学到的更多,最重要的,围棋是他们的兴趣和快乐所在。“兴趣即选择”,这在当今孩子当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殊途同归,在棋上能达到很高水准的学棋少年在人生领悟上并不亚于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者,下棋本来就是一个活跃、深邃的思维过程,在棋盘之外,学棋少年对文学、哲学、历史、军事、金融等人文学科的领悟接受能力超出常人,这从俞斌、常昊、古力、罗洗河、谢赫、李喆等学识丰富的棋手身上即可窥一斑。
    而且,学棋与学业之间也并无鸿沟。近年来,不少棋手因为迟迟不出成绩而选择退出,或是上大学,或去做教练。2012年25名新初段中,汪希如、宋子睿等5人其实已经回家读了几年书,然后从校园重回赛场,却成功定段,以往的定段赛中也有先例,但像2012年如此高的比例确实罕见。这也与2012年起中国棋院将定段年龄由18岁放宽至25岁、定段名额由20个扩充至25人关系密切。
    定段年龄提高至25岁的决策将从结构性上改变新初段的构成,对冲段少年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数增加、年龄放宽,定段的门槛确实在逐步降低,对于这样的改革也是见仁见智。聂卫平九段在微博上公开表态:“职业门槛大幅度降低,从长远角度看待这个事情,今后还会紧缩,这么宽松会令人数膨胀以致难以承受,因而有意成为职业棋手的要抓紧。”每年25个新初段,十年就是250人,他们能否有足够的比赛资源,市场能否消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棋手,都要打一个问号。
     但定段成功并不等于一定走职业棋手这条道路,这些年有不少拥有职业段位的棋手改行,或上大学,或当围棋培训教师,一线棋手人数依据自然规律维持在60人左右。最重要的是,学棋孩子们多了人生道路的选择,他们不必急着18岁前放弃学业去冲段了,完全可以做到从容兼顾。

   中国围棋崛起之源:围棋道场
财力、人力资源优厚的杭州围棋学校极可能成为2013年定段赛的大黑马。

中国围棋崛起之源:围棋道场
葛玉宏道场的队规,很职业,小棋手的职业规范第一课从这里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