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落两局击败王昊洋六段,赢得钻石杯龙星战冠军,李喆六段在这个岁末的收获太大了。不是说这个棋战冠军有什么特别,而是对于李喆来说,能迈过在棋上和心理上的两道关口,殊为不易。
李喆身材瘦削,一副眼镜下的眼睛清澈如水,他喜欢读书和听音乐,家里和宿舍里摆放着各种书籍,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读了不止一遍;他喜欢思考,写出的文字思绪遥远,神游飘渺,有人称其为“哲学”后,没过几天,这个外号就传遍了围棋队,从此“哲学”替代了“李喆”。
喜欢哲学的李喆在棋盘上也弈出了哲学的味道,序盘是他挥笔泼墨的舞台,二间高挂、二间高跳这样的着法在他的棋局中随处可见,潇洒程度并不亚于“宇宙流”武宫正树九段,武宫的“宇宙流”必发端于三连星、四连星,有章可循,而李喆的序盘常弈常新,如水无形,让对手根本摸不着头脑。吴清源老先生力主“六合围棋”,如果他看了李喆的棋局,想必也会颔首称许。
问题是,围棋是一种比空的胜负,在棋盘上飞得再高,最终还是要落地。李喆前半盘挥洒,后半盘就免不了受累。因为棋子多落在高位,势必实空不足,不得不在攻击中获利;或者他围出的模样太大,对手深入一洗了之,李喆就必须杀棋,但杀棋需要大量的计算力和精神力。正如还复武宫正树的面目一样,潇洒的背后是力量,而李喆也并不缺力量。
但多年来,李喆的同辈棋手均有所成,偏偏他除了获得围甲MVP外并无建树,2011围甲赛季5胜13负,创下历年围甲成绩新低。他在后半盘屡屡失手,给人以一到后半盘他的精力不济、体质欠佳之感。
可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怎么会精力不足、体质欠佳呢?平时他也长跑健身,并不缺锻炼。与其说李喆体力不足,还不如说他胜负心不强,受到的挫折还不够。
李喆一直是家庭和外界宠儿,他的父亲李德威是中国地质大学博导,业内权威;母亲夏芳是湖北人民医院数一数二的麻醉师,他家庭条件优渥,学棋完全是凭着一腔兴趣,与那些为了学棋定段倾家荡产的棋手有着先天的不同。父母给了他极大的成长自主空间,甚而连他小时候面临下棋还是读书的抉择时,也是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学棋后,李喆又遇上一个慈父般的老师阮云生七段,对李喆永远只有赞许和鼓励。李喆在棋路上也走得顺畅,13岁即成为围甲主力,一直是围甲武汉队的铁主将,武汉队降级了,他被贵州百灵抢收于麾下,又继续当他的铁主将。只有在2011年,他才遭受打击,第一次胜率如此之低,不到四成,第一次没有当上铁主将。
所以,在龙星战决赛首局看错征子、瞬间败势的困境下,李喆还能步步逆转,着着用心,从濒临认输到成功翻盘,这其间他的内心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路程,最终他走过来了,或者说挺过来了。及至第二局,他轻裘快马,收放自如,轻松拿下。像他这样的棋才,不缺才华,只缺执着。
李喆如果生活在范西屏、施襄夏“高山流水一局棋”的时代,他一身青衫、一把折扇,云游山水,相约范、施对弈一局,音乐做伴,肯定能弈出一盘盘名局,像他这样的棋手还有谢赫。但怎奈这是一个胜者为王的竞技世界,李喆、谢赫们的痛苦也在于此,他们原本不是胜负师,而该是棋盘上的神仙。

李喆六段获得龙星战冠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