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石的24连胜虽然被终结了,但他还是这段时间最强的棋手。
09年7月1日,曾经桀骜不驯的李世石因为拒不参加韩国围棋联赛等异常之举触怒韩国职业棋士会,在职业棋士会通过对李世石进行惩处的决议后,李世石愤而宣布休职1年半,引发一场地震。半年过后,李世石宣布提前复出,旋即在BC卡杯及春兰杯、富士通杯等比赛中取得24连胜,5月4日连胜被白洪淅七段终结。
决定胜负的是实力,但还有运气。李世石复出第一战对战的是业余棋手,随后几盘,BC卡杯赛中对孔杰九段、朴永训九段、金起用五段之局,无不是死里逃生,在经历了短暂的适应期后,对常昊的五番棋决赛前,他自陈功力恢复到了八成,这其中,不断地赢,使他功力加速度地恢复,直至3比0胜常昊,第11次夺得世界冠军。
如果说,最初几盘棋都是在必败的绝境下逆转,更是锻造了李世石的胜负师品质的话,那他近期的胜局已经是超一流功力的完全回归了,不管是硬碰硬的血拼,还是弃子争先的大局,都强大无比。甚至可以说,在清新愉悦的心境中,他的功力已变得更强。
李世石曾被称作是棋界的“不良少年”,拒绝签名、放弃比赛、缺席闭幕式等等,但在经历了半年休职事件后,他由愤怒到彷徨到反省到顿悟,从而以一种智者的心情来面对生活。他说:“在我休息的6个月里,别说钻研棋艺,我从来没打过一盘棋谱,没摸过棋子,甚至都没看过围棋界的消息。”这样的回答令人吃惊,天才的不羁做法、自省方式、自愈能力都令人无法想象。当年吴清源为了信教而放弃围棋有两年之久,但一旦回到棋盘前,除去短暂的不适之外,他很快就进入状态,依然是那个天下无敌的天才。
在经过半年休职后,不管李世石棋上的功力是不是百分百地恢复,其内心世界已变得更为强大。休职让他更懂得珍惜生活,也更接近胜负真谛。不是吗,他说:“刚刚休职时很痛苦,我从来没有这样远离过围棋,两三个月后突然有了下棋的愿望。经过休职这段时间后,我更加客观冷静地看待围棋,看待人生。我希望以后更加努力发奋,弥补以前给大家带来的伤害和缺憾。”
常昊是最为典型的厚实均衡棋风,讲究棋理、顺乎自然,这也是当年日本围棋的精髓。但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等“韩流”代表者将围棋导入“速力”潮流,即速度与力量,速度是表,力量是核。发展到李世石,浑然已成集大成者。一盘棋,通常未经布局即进入中盘,一通绞杀,凭借胆魄和算路,快刀斩乱麻,暴力制胜。
常昊也不是没有力量,不然也不会多年来居于棋界超一流位置,只是他在斗力方面,他还是多少显得先天不足。俞斌说:“常昊20多岁时和我们这拨人一起训练,我们那时候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要是都在棋院训练,就已经算是很敬业了。但现在80后、90后棋手,他们在道场训练,每天从早到晚,没日没夜地刻苦训练,他们之间的竞争又特别激烈,使得每个能杀出来的孩子基本功都特别扎实,相当厉害。”
常昊也承认,以现在流水线式的训练模式培养出来的棋手无论是计算量,还是计算速度,都比当年要强出太多。李世石一些强硬至无理的着法在常昊这里屡屡得逞,除了常昊在斗力方面的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连续比赛,年长李世石7岁的常昊在体力上已经输了一筹。如果换了古力、孔杰或者更年少棋手来与李世石对弈,至少李世石在中盘不会屡屡占得便宜,因为古力、孔杰他们和李世石是同一个训练模式出来的。
常昊如能赢李世石,自然是对他多年坚守的最好回报,但换一个角度而言,那岂不是后辈李世石的悲哀吗?而后辈总是要超越前辈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