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局中棋手的真真假假咒骂

(2008-12-02 14:15:41)
标签:

杂谈

   棋手对局中一般都有点小动作,越是出名的棋手,小动作就越像是他的标签一样,带着个人鲜明的印迹。
   曹薰铉九段对局中喜欢哼一些小调,棋局处于优势或者劣势,小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马晓春九段说,这是他的一种对局习惯,当然不是什么盘外招,但给他的对手却影响不小,特别是与他交手不多、还不太了解曹薰铉的对手,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自乱阵脚,不战而败。1994年东洋证券杯决赛,依田纪基受不了曹薰铉的小曲干扰,曾佩戴耳机参赛过。
    不仅曹薰铉,就是林海峰、聂卫平、赵治勋、小林光一这些平时看来言语不多的高手,处于对弈的忘我状态中时,都会不自禁地发出诸如咒骂自己“八格”之类的声音,在长达数小时的对局过程中,摇摇扇子、骂骂自己也都是一种特殊的调剂。不知内情的人看到此,还以为他们已经深陷绝境,马上就要认输了,其实不然。棋手需要宣泄,嘴里嘟囔一番,心情就会得到调节。
     曹大元九段、刘小光九段这些学过日语的棋手也都习惯对局过程中,使用日语来不断表达对局情绪。有时候曹大元在对局中大喊一声,然后一两句日语脱口而出,那多半是刚刚打出了“勺子”的缘故。不过,和他们交手多的都会知道,如果凭借他们声情并茂的“自我诅咒”去判断形势的话,那真的就是勺子了。
    俞斌九段对局中的表情绝大多数情况如寻常无异,但在形势紧张关口,如果他下出了不甚满意的棋后,他嘴里啧啧叹气声不断,脸上露出苦笑,不住地摇头,让人看了就觉得有些不忍。但局后你要是问他是不是那时候已经形势不妙了,他可能会露出比你还要困惑的表情:“我那时候的形势怎么不好了?”
    周鹤洋九段对局时的表情远比他平时要丰富得多,一旦打出了一个勺子,他倒吸着凉气,紧蹙着眉头,猛挠着脑袋,给人感觉昏招令他痛不欲生样,但只要对手落子,他即马上应对,一副胸有成竹样。因此熟悉他的棋手开玩笑说:“他那个叹气啊,是为他的对手叹气!”
    马晓春九段对局时的小动作极少,在这点上,他绝对是一个务求完美的人,但仅有一次,他因为过于投入而失态了。那是在2002年名人战五番胜负第4局比赛行将结束之时,前三局,他第一盘弃权负,第二盘获胜,第三盘再败,第四盘他立于悬崖边应战。再经过一番苦心运筹后,他眼看就要吃住周鹤洋的白棋大龙了,胜负即将见分晓。但生死攸关之际,周鹤洋突然发现了“凌空一挖”的妙手,此手一出,吃掉黑棋两子,大龙顿即活出,马晓春实空不足,败局已定。周鹤洋打出这手“挖”的妙手后,只见马晓春半个身子伏在棋盘上,凝视片刻,突然发出了一声“啊——”的低吼,就像一匹老狼被迫让出多年领地的哀鸣。这瞬间,马晓春连霸13届的名人位就此失去,一个时代也从此了结。
   王磊八段平时沉默寡言,但其性格却势如烈火,早年尤其如此。有一次比赛,他连打出了几个勺子,痛心之下,他“啪”地给自己脸上来了一记清脆的巴掌,接着大骂自己:“笑话!这下的也是围棋?!”声音之响亮,表情之绝望,令人难以忘记。
    人称李昌镐“石佛”,此言不虚,对局过程中不管优势在握,还是逆转无望,他一语不发,只有从他拿毛巾拭汗的动作才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细微变化,还有的说他在认输前习惯上一趟洗手间,而后一回到对局桌前马上认输,此举想必是调整一下情绪;常昊亦和李昌镐差不多,对局中一概坐如松状,偶尔打了大勺子,他才会情不自禁地“啊?”一声,用拳头敲打脑门,这对于常昊来说,已经算是很出格的对局表情了。

   对局中棋手的真真假假咒骂

  李世石两手相叠,对局中的招牌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