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悠然前行
悠然前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00
  • 关注人气:4,8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2014-08-20 13:03:02)
标签:

杂谈

我们从拉孜出发前往樟木口岸,行程300多公里,沿途翻过几座山口,大约行驶五六小时,天渐渐地暗了,这时离樟木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樟木口岸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拔2300米,常年群山翠绿,古木参天,四季如春。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车行近三个小时后进入了茂密的青山绿水和白云环绕的丛山中,沿途道路险峻,山间瀑布从雾气中直冲下来,打开车窗迎面吹来的暖风夹杂着湿润和扑鼻的树香味直打在脸上,刚刚还高原反应的我一下子心情舒畅,头也不痛了。樟木地区降雨量大,山体容易出现滑坡,山道湿滑狭窄,还经常遇到会车,并有中尼往来贸易的货车在山间不停地穿梭,车行到半途遇上了塌方,这一段路程令人终身难忘。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樟木,古称“塔觉嘎布”藏语为“邻近的口岸”是茶马古道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起位于喜马拉山的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其东、南、西面与尼泊尔接壤,是中国通往南亚大陆的最大口岸。樟木小镇依山而建,古老的木结构房屋和现代化建筑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盘山公路两旁。在青山绿树映衬下的边陲小镇如童话一般。我激动地呼喊:“樟木小镇,我来了”。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车子行驶了一段山路后,进入了小镇的街巷,街道弯路很多,还有很多从尼泊尔过来的边贸货车来来往往,整个街道显得很拥挤。街面整个房屋布局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有木质的房屋、有砖混建造的二、三层小楼。多数屋顶上建有小花园,布满各种颜色的风马旗,招财的运气树。小镇被装饰着花花绿绿,贯穿整个街道两旁。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常住人口3000人,日流动人口1000人左右,除藏族和汉族外,还有很多印度和尼泊尔人,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往小镇。小镇作为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海关、银行、工商、联检、公安等管理机构健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保障。畅通的中尼公路带来了樟木口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年商品交易额突破2亿多元。其贸易对内辐射到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相邻国家和地区。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樟木的贸易街了,这里有最漂亮的涉外饭店,外贸大楼、邮电大楼等等。走在街上一眼望去那些一座座类似西洋建筑的二三层的红砖小楼都是樟木居民的私人建筑,主人都在楼下开大小不同的店铺,经营着各种来自印度、尼泊尔的香水、化妆品及各种针织物品。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最受喜欢的还是印有具尼泊尔特色的各种图案的围巾。还有专门经营内地的儿童玩具、服装、鞋类及日用百货等商店密密麻麻,约有几百家。从樟木口岸进口到中的商品主要有:大米、面粉、辣椒、香水,出口到尼泊尔的商品是羊毛、茶叶、盐和藏药。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美丽富饶和充满繁荣商业气息的樟木小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樟木口岸开放以来,近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家买上了汽车,更多的居民盖起的属于自己的楼房。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夜幕降临了樟木小镇灯火辉煌,无数的灯光洒落在绿树丛中犹如天上的繁星闪闪发光。这时我才意识到肚子已经在咕咕叫了,小镇上有很多小餐馆,我们选了一家四川餐馆。尽管颠波了一天,但兴奋的心情早已把疲惫抛掷脑后,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深深呼吸着新鲜空气,真是美味佳肴,人间天堂呀!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一顿饱餐后,一游未尽的我提出到镇上逛逛,太好了”.都一口同声地。这时小镇已是灯火辉煌,街上游人也未见少,店铺有的已关门了,尽头有一家好热闹哇,原来是一家酒吧,别看酒吧不是很大,但这里人很多,屋子的四周坐满游客,老板招呼我们做在了一个边角桌子旁。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这里的啤酒都是国外的,也很好喝,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声,一群人围着几位印度小姑娘跳舞,美丽漂亮大方的印度小姑娘是这里的服务生,看着热闹的场面我也不由地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旅途疲劳早已九霄云外了。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在小镇住宿也是很方便的,有樟木宾馆、财源宾馆、交通宾馆等。其价格虽旅游季节波动。我们就近住在了财源宾馆,宾馆设施电视、洗浴都有,还很干净。夜深了我和小镇一起进入了梦乡。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第二天清晨,溪溪的流水伴着几声清脆的喜鹊叫声把我从梦中催醒,打开窗子好清新湿润的空气呀,我又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快到街上去吧。于是我们冲冲吃了早餐,快步如飞地下楼走上了街道。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行走在川流不息、人来车往的樟木街道上,一幕幕让我感触最深的场景出现在眼前:那是靠体力人工搬运货物的尼泊尔边民,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老妇人和十几岁的女孩子,用瘦小枯干的身体支撑着甚至比自己还高的货物,她们多半是靠头顶肩扛,有的身上系个大大的布袋子,前后装满货物。那些力气大的男人后面背着煤气罐,前面还抱着重五六十斤重的面袋子,有的还赤着脚走在泥泞光滑的街面上,他们成群结队地从我们身边经过,望着花季般女孩的背影不禁一阵阵心酸,本该灿烂阳光的脸上却早已退去了笑容,留给我的只有呆滞、木讷的眼神。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我们随着人流走到了离中尼友谊桥头还有8.7公里的地方,从这里到桥头都是边贸自由市场,原来海关建在这里,现在已经迁移到桥头了。这里显然很热闹,有一定规模的“边贸自由市场”吸引了来自中尼两国各地的商人和游客。根据中尼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双方边民在双方边境30公里以内都可以自由出入。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最早在两国政府的协调下,自由市场是由中尼双方的边民自发形成。这里的商品大部分是中国大陆的日用品,如皮鞋、衬衣、香皂、电筒、家用电器等。由于中国的大陆商品价格便宜加之边贸市场购物免税,所以很受尼泊尔边民的喜欢。一位来自四川的商人说:这里一天能卖到6000多尼币,合800元人民币,比在樟木镇里做好。听镇上的人介绍:中方这边已有五十多家商铺,交易高峰期间每天都有五六百尼泊尔边民到市场购物。桥头市场也有一些大买卖达成,曾经就有一位中国内地商人达成一笔100台电视机的出口生意。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可见随着桥头市场的不断发展,不光是双方边民来这里做生意,中尼双方的其他地方的商人也看好了桥头市场。一位来自尼泊尔其他地方的商人说:“他很想把尼泊尔的商品卖到中国去。”这里我们也看到一些尼泊尔边民在市场开简易的店铺出售尼泊尔商品。漫步在中尼桥头的自由市场,这里的店铺大都没有店名。市场街上商人和游客人来人往、总能听到英语夹杂着尼泊尔语和着计算器的讨价还价声。市场虽不大,但很热闹也很舒适。沿着自由市场一直走到头就看到中尼友谊大桥了,这时还有来自尼泊尔的边民头顶着各种货物排队在中尼友谊桥上等候过关,显然是来桥头做生意的。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在这四面环山,森林密布,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樟木口岸地区,居住的居民主要是夏尔巴人。夏尔巴人祖祖辈辈靠在林间开垦出少量的土地维持生计。很少与外人接触。随着樟木口岸的不断繁荣、发展,给终日围着锅台转,羞于出门的夏尔巴妇女提供了生财的机遇,她们勇敢地走出深山密林,借助日益繁荣的边贸市场大显身手,夏尔巴人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樟木口岸盖起房子做生意,其中大部分人经商的资金从开始的一两千元发展到至今最多的已有几百万。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彻底改变了过去夏尔巴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只有生儿育女,从事繁重家务劳动,家里一切都男人说了算的贫苦生活面貌。樟木镇上全镇有282户夏尔巴人,几乎家家都有妇女做生意。现在越来越多的妇女充当家庭社会经济生活主角,她们不仅闯荡于樟木口岸、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之间,还到内地大城市。写到这里我深深地为勤劳、勇敢、智慧的夏尔巴妇女所感动。这个曾经是贫瘠落后边境小镇能迅速地繁荣起来,你们是功不可抹。

【原创摄影:樟木小镇,雪域高原上的风光小镇】

边境贸易是樟木的主要经济活动,近十多年当地的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年贸易总量尽3万多吨,边贸总产值达到3亿多。全镇现在已有各种工商户300多家,还有来自中国内地及尼泊尔商人在镇上开店做生意。

【更多的西藏原创摄影及西藏人文故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雪域高原摄影人;新浪博客、网易博客:人间天堂。以及微信公众号:beijingwxp。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