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再启动”迫在眉睫

标签:
大前研一职场原动力重启再启动淘汰80后惯性 |
http://s11/middle/5939fed4g82e92e8dd94a&690
看了大前研一先生的《再启动:获取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一书后,猛然发现近几年来的工作生活片段,竟然和书中所写的“青鸟症候群”相仿, 有时候明明想法很多,说的很多,实际上付诸行动的部份竟少的可怜。是能力不足吗? 我想更多是因为日积月累形成的因循怠惰惯性。 再过几年就35岁, 正好是大前研一先生所描述“着魔十五年”的开端, 我对自已许下承诺,决对不能成为大前研一笔下的“着魔者”。
我发现读大前研一的书总是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的老师。虽然他没亲身授课于我,但是从他的著作里,我了解到自己的肤浅,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收益匪浅。
从《再启动》的序里介绍这本书是用来鼓励三十五到五十岁的中坚份子,让他们可以从中找到方向,并且再启动。我把书买了之后才读到序篇。当时我有点后悔,认为我还没到那个年龄,应该没那种烦恼吧!然而读了之后,我就开始改观,觉得现在读了可以让自己做好准备。
大前研一说“专案一起动,计费器就开始跳表,因此,能在预定期限内,以预计品质顺利完成专案的人,也就是能够胜任‘专案经理’职务的人,有极高的价值,在未來将是非常珍贵的人才,专案导向的组织是今后主流,企业才能在新大陆胜出,诸如:YouTube及Google皆采用灵活且应变迅速之专案组织,比墨守成规的金字塔组织更适于创新。 ”哈佛商学院建议理想上班族应具备“T型人才”,同时拥有深度的专业及跨学科的广度,大前研一进一步建议,身为通才的同时,如果拥有兩项专业的“π型人才”则更为理想。重点如何是如何快速成为π型最有价值IT职场优势竞争者?
如果人生得以延长却无法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那么人的死亡就是不幸的,算不上是死得其所。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我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在行不通的时候考虑重新开始,就像按动电子计算器上的清零那样,一切都骤然而止。为了尽快重整旗鼓,必须彻底切断后路才行。我们来看看这本书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再启动迫在眉睫:认识自我与现状
一开始先让你了解时代的变迁。以前的时代,经济状况和商机模式都已经慢慢走下辉煌的舞台。我们应该注意到未来的动向了,而且必须尽快搬迁到“新大陆”去。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的话,即将被未来的社会淘汰。大前研一说未来的新经济是一种金钱与资讯都跨越国境的无国界经济,以网路空间为经济活动中心。
时刻准备再启动: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
既然了解要搬迁到这个”新大陆“,我们必须打好的基础是什么呢?中坚份子的危机是在公司里被夹在中间,无法做重要的决定,必须听上司的命令,而且又会受到年轻的部下鄙视,觉得自己只是指示他们做事,什么都不会却拿比较高的薪水。往往很多中坚份子就因此而放弃,每天得过且过,最后终于面临裁员危机。
大前研一认为这是中坚份子再启动的一个机会,是开始学习工作以外的新知识的好时机。那么第一基本功就是别再说没时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所谓学海无涯,学习工作以外的知识以备在未知的世界可以换跑道。作者说成功的企业家通常都是知识丰富的通才,无论他们到哪一个领域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有理解新经济的本质,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再启动
这里强调新旧经济模式的差异,传统模式”Do More Better” 已经到了极限,想成功接下来就必须创新。创新的灵感来自于现今社会,想了解就必须不断输入新的资讯。在这资讯过份发达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把资讯过滤。大前研一分享他的三大输入法,(一)用RSS技术过滤新闻、(二)到网上论坛吸收更多的看法、(三)到现场观察。
大前研一以一些知名企业为例,分析他们的经营策略,让你了解为何Dell, Cisco, Zara, H&M, Google, FoxConn 等知名企业会那么成功。除了正面教材,作者也举例一些大企业脱离不了传统的经营手法,分析为何他们的作法在未来为何不再行得通,他们可以如何改变。对我来说第四章是整本书最精彩的一篇,它使我得到灵感,它让我脑筋转动。
Web2.0时代的新价值观
自从有了网际网络之后,受到最大影响的应该是媒体吧!我们开始在网上看电子新闻和部落格、开始上youtube观看电视节目和一些有趣的影片和电影、我们不再依赖书信联络,因为可以用email和MSN直接联络、我们开始在facebook上认识朋友,联络感情。传统的媒体漫漫地没落,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web 2.0的时代了。传统媒体的企业家现在应该是热锅上的蚂蚁吧!为了保障以后不被淘汰,转变是必然的。
如果重新启动之后,进展并不顺利的话,那么不妨再次推倒重来。在操作电脑的时候,有时也要关机,重新启动一次才行。即使失败几次,甚至是落后于人也不要紧,只要在工作中确实有自信,就可以在人生当中享受乐趣,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人生”当中。而最不能令人接受的就是,生活在“别人设计的人生”里,诸如父母的望子成龙、老师的辛勤教诲、上司的长官意志等等。如果听凭摆布、乐不思蜀的话,或许只是痛快一时而必定会存有后患,因为终有一天你会认识到其实这并不是自己的人生,那个自觉醒的“真实的瞬间”必定会到来。结果就是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生活只是为了实现他人所期待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当他觉醒的一刹那,就是我所说的“真实瞬间”。
想要改变,就必须抛开成见,忘记自己以前所学的,谦虚地重新开始。就像电脑reboot一样,让我们为将来重新出发,再启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