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园、幼教育儿 |
这几天冒出了一个念头:把小区里跟童童年龄差不多的五六个孩子组织起来,办个小型的幼儿园。
产生这样的想法实在是被逼无奈,童童自打上次得支气管炎后,一直没好彻底,时不时就咳嗽两声,我总说等好利索了再去,一拖再拖,童童也乐得一直在家休养着。其实我知道,那只是我的一个借口,实际情况是我在心里对那个幼儿园产生了抵触。童童入园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却出了几件让我耿耿于怀的事:一件是童童刚入园的那几天,可能是因为紧张,经常尿裤子,有时一天要尿两三回。一次童童回来告诉我,老师说她:你再尿裤子我就让你穿湿裤子。还有一次,童童回家告诉我:“妈妈,我今天淘气了.”我问她怎么淘气了,她说:“我追小朋友了,老师说让我去卫生间”。虽然不能确定老师是吓唬她还是真让她去了,但我听了心里真得很疼,这么小的孩子,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待她。晚上给童童的主班老师打电话,因为这两件事都是一人所为:童童的副班老师,一个刚毕业的小老师。可是童的主班老师却否认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此后虽然她几次打电话催童童去幼儿园,我都借口童童病没好利索而拒绝了,在心里,我对那个园有些失望。
这期间,我又看了几个幼儿园,包括一个新加坡独资的园,据说引入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半天的外教授课,虽然收费不菲,可是我想要是物有所值也就认了,然而几次考察下来,我终于明白了:要找到一个我理想的幼儿园是不可能的了,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差不多的幼儿园都以知识学习为主,以幼儿园毕业时掌握多少英语单词,会写多少汉字等来吸引家长,孩子入园就被要求听话、老老实实坐在小椅子上,在教室里不能跑、跳,要是不守纪律就会被老师威胁说不让父母早接回家等等。中国的小孩子很多都不愿意上幼儿园,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限制了孩子的天性,使得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快乐造成的。这一点我从童童入园前后的表现可以看得很清楚。童童入园后落下了两个后遗症:一个是经常说:妈妈,我要回家,有时候甚至在家也这样说,还有一个就是每天午睡醒来就问我:到点没?上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我们明显的觉得出她的不快乐,虽然每天都听话的去幼儿园,虽然哭的次数减少了。而这段时间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出来童童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
一度萌生了不送童童上幼儿园的想法,可是又担心她以后性格孤僻、不合群,跟园区里的几位家长聊天,大家的感受很相似,于是产生了一个念头:找五六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组成一个小班,聘请一位幼儿教师,每位家长每周轮流一天帮助老师带孩子,我们几个家长中大部分都是全职妈妈,或者像我这样不用坐班,有一位英语老师,还有一位以前在亲子学校做过老师,大家的想法是带着这几个孩子边玩边学,因为是从小就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他们在一起应该是没有陌生感,会很快乐的。我们想这样让孩子过两年,等五岁的时候上学前班学一年,这样入小学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想想很容易,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我想把我家作为主要活动场地,还有两家,一家准备午饭、晚饭,一家可以上英语课。
这只是初步的打算,现在最大的难题是找一位好的幼教老师,制定一个相对周全的计划包括教学计划。
下这个决心很难,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怕对孩子成长不利:会不会没有集体观念?以后会不会适应性差?没有经过幼儿园的洗礼,会不会很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
有点乌托邦的感觉,其实只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过是短短两年的时间,抑或只是一个梦想,很难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