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决方案
(2009-09-21 14:44: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命之花 |
陪朋友去医院,他一位亲人被怀疑是癌症,当地医院说要做一个检查,但是病人的身体情况现在配合不了那个检查,想来北京看看有没有其它选择。提前一天起大早排队找了一位国内顶尖的专家,还是特需门诊。专家非常慈祥耐心,讲话交流也深入浅出:先问清楚病情、再做出分析、边说还边在病历本上画图示意:从目前结果来看很有可能就是癌症,但这种癌症分为两类,处理方法不同,必须做检查明确;检查也分两种,可以请其它科室协助用一些药物和方法来配合检查,实在配合不了也可以换另一种检查方法不过风险略为高一些;获得检查结果之后,两类癌症都有经典解决方案,当然两种方案也存在各自的一些并发症,注意事项是甲乙丙丁……层层深入、逻辑清楚,即使是正焦头烂额心乱如麻的癌症患者家属,也能完全明白。最后我又得寸进尺地问:如果检查实在配合不了(因为家属想对患者隐瞒病情),是否可以先进行试验性治疗;如果治疗起效,既能缓解病情实施检查、又能反证肿瘤类型。医生很坦率地说,一般来说是不可以这样的,我们必须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但你自己也是医生,如果你完全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并且愿意承担可能最坏的后果,你要怎么做我就不再过问了。
看看也没有什么可问的了,起身致谢告辞。出门后朋友一声长叹,说虽然听得明白也知道回去该怎么办,但怎么觉得这还不是我要的最佳解决方案呢?
嗯,您问了所有问题、也获得(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解决方法、也明白回家怎么实施,甚至已经得到了平时医生不会对病人直言的一些意见,为什么还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呢?
我设想了以下几种“最佳解决方案”:
专家说:这根本不是癌!
或者,专家说:你把病人弄来我这儿,剩下的事儿我都包了。
又或者,专家说:这种癌很好治的,来,我这儿有几盒药,你拿回去让他吃了就好了。
……这些话,虽然患者和家属听了都会立刻心花怒放,但我在医院呆了那么多年,从来没听到谁这么说的,反而是社会新闻深度报道里,骗人的大仙们常见的台词。
难怪报道不断、受骗的案例还是不断。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期盼,虽然有些时候这种期盼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还是希望梦想成真。可惜我们从医生那儿不会得到梦想,只会得到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方案,医生的“最佳”和病人的“最佳”之间总是有落差,但企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求医者,是否能冷静接受这结局?
都说医生太理性,因为我们太明白科学走了多远、这路途又有多艰险。皆大欢喜谁不爱?大团圆不是不可能,但不能惠及所有人,就好像手牵手说白头偕老的各位也有劳燕分飞的比例,我们要做的只是冷静接受“最佳解决方案”并将它完美实施,好过等待心中幻想的那一个水中月、镜中花。
看看也没有什么可问的了,起身致谢告辞。出门后朋友一声长叹,说虽然听得明白也知道回去该怎么办,但怎么觉得这还不是我要的最佳解决方案呢?
嗯,您问了所有问题、也获得(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解决方法、也明白回家怎么实施,甚至已经得到了平时医生不会对病人直言的一些意见,为什么还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呢?
我设想了以下几种“最佳解决方案”:
专家说:这根本不是癌!
或者,专家说:你把病人弄来我这儿,剩下的事儿我都包了。
又或者,专家说:这种癌很好治的,来,我这儿有几盒药,你拿回去让他吃了就好了。
……这些话,虽然患者和家属听了都会立刻心花怒放,但我在医院呆了那么多年,从来没听到谁这么说的,反而是社会新闻深度报道里,骗人的大仙们常见的台词。
难怪报道不断、受骗的案例还是不断。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期盼,虽然有些时候这种期盼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还是希望梦想成真。可惜我们从医生那儿不会得到梦想,只会得到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方案,医生的“最佳”和病人的“最佳”之间总是有落差,但企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求医者,是否能冷静接受这结局?
都说医生太理性,因为我们太明白科学走了多远、这路途又有多艰险。皆大欢喜谁不爱?大团圆不是不可能,但不能惠及所有人,就好像手牵手说白头偕老的各位也有劳燕分飞的比例,我们要做的只是冷静接受“最佳解决方案”并将它完美实施,好过等待心中幻想的那一个水中月、镜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