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2009-03-24 00:20:34)
标签:
徐蕴芸平衡文化 |
分类: 生命之花 |
平衡
徐蕴芸
谁都知道平衡是最合理的状态,不平衡便不稳定,不稳定便要出事情。不仅摆放东西是这样,社会家庭是这样,每个人休息运动或生活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头早有太多关于平衡的指导教训,生活上要张弛有度,行动中使用左膀右臂;可惜,即使我这种动辄教育他人的医务工作者,也只是语言巨人行动矮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却自己做不到。
生活上是绝对没法保持平衡劳逸结合的,那是当学生的时候才有的特权。工作之后事务繁多,连一日三餐、八小时睡眠,对我们这种特殊工种来说都是台奢侈的事情,工作起来十几个钟头不进食、几十个钟头不休息是常有的事情。医生虽然会治病,却往往无法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
运动起来呢?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是右利手,用右手比左手更灵活顺畅一些;不仅仅是右手,右边整个躯干都比左边要灵活。从运动系统的角度来说,右侧躯干肌肉的随意性更好——这里随意的意思不是随肌肉的意,是随我们的意,左半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更好一些。有一个小小的试验:如果闭上眼睛让人原地踏步,绝大多数右利手的人会变成原地逆时针转圈——因为右边身体用得多,右脚踏的步子会大一些,自然就不停地左转左转再左转了。我们的工作更是有特殊要求,做各项操作的时候站在什么病人的什么位置都是有要求的,由不得自己。
平时不觉得什么,以为自己还算家教严格,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从小也不需要什么背背佳之类的。结果有天连续几台手术下来,后腰僵硬得不想走路,才觉得大事不妙。运动保健专家说我是静力性肌肉损伤,长期姿势不正确导致的脊柱轻度弯曲;远没有到诊断疾病的程度,还是正常人群正常范围内,但到老来必然受苦。
去健身房康复训练,教练一眼就看出我是常站左边做事的人,随后就把我批判得汗涔涔的。整改的决心是下了,却不是那么快见效的事情。做任何动作,左右难免有点偏差——几十年都是这样下来的嘛。
教练的教导倒也简单,好似经典电影的台词:用心,要用心。用心去体会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发现两边不平衡就用心去控制改进。肌肉都是可以随意控制的,只是它们反应的强度有差异,好好“命令”它们,渐渐就会好像小孩子长大了,听话起来。
并非要去健身房或者康复中心才可以完成,只是平日里大家忙碌的事情太多,呆着的时候以为舒服就好,没人体会自身的细微感受。“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去关心它,跟我一样老来吃苦,到时候够诊断标准了,再花费时间精力——而且还医不好。
因此得出结论: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行为运动,平衡是养生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