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
(2009-03-05 02:15:51)
标签:
伤口徐蕴芸文化 |
分类: 生命之花 |
伤口
徐蕴芸
在抗生素的发明之后,手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可以直接切除病灶,可以将器官做一些置换,可以把难产或者窒息的胎儿及时抢救出来。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越来越多的手术医生也在研究如何把手术做得更漂亮,那种蜈蚣似的大疤痕如今只在上了年纪的人身上才能看到,或者你不幸是疤痕体质——即使是疤痕体质,现在也有用理疗方法处理的,只要时机掌握得好。
切开皮肤那一刀,在目前依然是必不可少,也许在我的垂暮之年能看到手术医生“隔山打牛”或者“隔墙取物”,至少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不得不先打开人体的最外屏障,做完手术再把它关闭。年纪越大,皮肤的修复能力越差,将来的皮肤愈合的疤痕也就越明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至少与几十年前比,医学技术已经进展许多。医生早已学会顺从肌肉和皮肤的纹理下刀,仿佛传说中的庖丁,游刃有余,又省力又有助于切口愈合;医药器材公司顺应民心,研发制造出可吸收的缝线,除了不用拆线的优点之外,还可以让针线如胶水般缝合两侧皮肤,让缝完的线完全隐藏入切口留待慢慢吸收,让疤痕更加细微。只要不是大手术,不是疤痕体质,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大多数的手术切口都是一条粉红色或白色的细线,等时光在皮肤上雕刻出皱纹,它便会隐入不见;以至于短短两三年,我的病人已经不记得她阑尾手术的确切时间。
甲状腺手术是很多人很在乎的一件事情,因为手术切口在脖子正中;虽然医生总安慰说长了皱纹或者戴了项链便看不出来,病人本身总还是会在乎,无缘无故地谁愿意脖子上带了根线呢。于是出现腔镜这样更有趣的新手段。在躯干上打几个洞,一般取的是将来穿比基尼可以掩盖的位置;取手术用的管子穿入皮下,作为手术照明灯、镜头和手术器械的通路,像隧道般直达咽喉。医生便从连接的屏幕上看到里头的情形,将器械作为延长的手指细细操作,取了该切去的组织之后,撤下所有器械,将洞口缝合为大约一厘米多的线,不仅疤痕更小,位置也更隐秘,爱美的女士尽可放心。我一直开玩笑说,中国人是天生的腔镜使用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使用筷子,对于这“延长的手指”应该很容易上手呢。
微创手术的不足,在于视野小、操作相对不便,也只有良性病变可以允许我们这样精雕细琢。真的遇到恶性病、大出血,恨不得拉开肚子用盆舀,哪能翘个兰花指慢慢搞呢。对于一些复杂手术、或者皮肤张力大的位置,更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微创”,而影响到手术质量、不能达到预计的手术目标、甚至延迟伤口的愈合。首先是健康安全,然后才能考虑到美观与否,病人有时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本末倒置,我们可不能为了叫病人处处满意而随便迁就。如果真的是需要大切口的大手术,只要手术顺利,那疤痕即使像蜈蚣、像蜘蛛,都是你战斗胜利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