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 |
温州的江心屿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区,号称“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
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游,东西长,南北狭,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永嘉太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唐代以后,屿上逐渐建成庙宇。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在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
南宋绍兴七年,清了和尚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个小岛被连接在一起,在填塞处,建造了中川寺,通称江心寺。之后,江心屿逐渐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http://s1/mw690/5939aafegd0e3150eeb40&690
濛濛细雨中看江心屿,中间就是江心寺,左边是西塔。
http://s15/bmiddle/5939aafegd0e3187d31ae&690
《孤屿》两个字由清代温州知府、温处道观察方鼎锐题写,取自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诗句。
http://s1/mw690/5939aafegd0e303b68370&690
江心屿的夜景(网上资料)
江心屿与厦门鼓浪屿,漳州东门屿,台湾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江心屿风景秀丽,历史人文景观丰富,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历代名贤墨客留有咏叹江心屿的诗章有近八百篇之多。
http://s11/bmiddle/5939aafegd0e3abcc71aa&690
海眼井,是江心十景中的一景——“海眼泉香”。由于孤屿位于江中心,水咸不可饮用。清了禅师掘井得泉,在浑浊咸苦的江水包围中,此井之泉居然清洌而甘,为一大奇迹。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所书“海眼”二字书于井阑的围石上。
对于“海眼泉香”,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http://s4/mw690/5939aafegd0f28ff5af23&690
白墙上画有“温州民俗百图”,由温籍著名画家孟庆江挥毫创作的这些“老温州的回忆”,再现温州旧时风俗。
http://s6/small/5939aafegd0e3b7813e25&690
江中有屿,屿中有湖,颇为奇妙,只是这个人工湖被称为“共青湖”,不伦不类,很煞风景,会不会改名?
湖畔有两排巨大的古樟树,枝干遒劲,浓荫蔽日,板根粗壮,十分的壮观。
http://s4/mw690/5939aafegd0f2a9b48373&690
来雪亭,为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罗浮雪影”。清代诗人张澜题景诗曰:“却疑重粉绘层峦,昨夜罗浮雪未干,......遥认梅花踩冷处,山家茅屋自团栾。”现在这个亭子是1964年重建的,当年郭沫若到此一游,引文天祥《北归宿中川寺》中“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之诗意,命名了亭名,并亲笔题写“来雪亭”横额,撰写“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以纪念文天祥。
温州的冬雪比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从“来雪亭”北望,远眺罗浮山上白雪皑皑,冰封腊象,近有龟、蛇两山,白雪和双塔相映,洁净的白雪覆盖着山下高低错落的农舍,心旷神怡,所以被誉为江心屿十景中的第一佳景。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http://s4/mw690/5939aafegd0f29c8a0e13&690
江边古木,横卧着的是有1300年树龄的老樟树,原本是高大乔木的樟树,主干却匍匐横卧在江堤内,继续沿伸堤外近10米,侧枝又向上高出10余米,在江面上空形成100余平方米的树冠。与老樟树共生的是一株树龄500年的黄葛榕,树下立着一个“樟抱榕传说碑”,说的是明末前礼部尚书顾锡畴晚年退居江心寺,见永嘉总兵贺君尧鱼肉百姓,每抑制之,并欲上书朝廷。贺夜遣人杀顾,顾子鉴避匿此树,得免于难的故事。
http://s10/mw690/5939aafegd0f2a68e2209&690
西塔附近有一个小飞虹景区,有湖面4000多平米,临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飞虹桥横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绽桂子,四季飘香。
http://s9/mw690/5939aafegd0f2a41a34e8&690
木鱼老和尚舍利塔,位于江心寺右侧临湖的草坪上。塔的造型仿照喇嘛塔形式,建在汉白玉砌筑的高台上,四周围栏护卫,高台南置台阶。塔基上为方形须弥座,束腰四面镶嵌大理石诗碑,朝南面镌刻“平生无所事,只读半部经”,碑后设置塔心小室,藏木鱼舍利。须弥座上是庞大的球状覆钵,即塔肚子,直径约1.5米,正面鎏金塔名“木鱼老和尚舍利塔”,仰莲宝珠上立圆锥形相轮刹杆。木鱼尚舍利塔通高约5米,于2009年建成,塔前有《木鱼老和尚舍利塔铭》。
木鱼和尚193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学系,1936年还乡在江心寺皈依剃度为僧,法名东衡,自号木鱼,曾先后在杭州云居山圣水寺拜静修和尚、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修习天台宗三大部。木鱼一生中,因家庭拥有田地,土改中划为地主,又因堂哥曾经当过伪保长,跑到江心寺躲避,由此木鱼获罪被捕,判了五年徒刑,到苏北劳动改造,刑满后留农场蹉跎了20时光,文革结束后,回到平阳老家,蜗居青山寺苦研佛理。1983年木鱼平反,两年后回江心寺,由此开始了艰苦的江心寺复兴之旅。
1997年初,木鱼出任杭州灵隐寺方丈,上任后主持了罗汉堂、法堂、华严殿的修建工作。除此之外,木鱼法师还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温州市人大代表等职,2006年圆寂。
http://s1/small/5939aafegd0f39d4e77e0&690
《木鱼老和尚舍利塔铭》
http://s15/mw690/5939aafegd0f2dd6914fe&690
江心寺前又是一个江心屿十景中的一景:“春城烟雨”。站在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古城空蒙隐现,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古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蒙,染得城头绿。”
http://s8/mw690/5939aafeg7b4b7d103d17&690
现在的江心寺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的,面积近三千平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还有一座宋代古钟。中殿为圆通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
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朝宰相王安石撰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应读:yun zhao chao,zhao zhao chao,zhao chao zhao san;chao chang zhang,chang chang zhang,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http://s1/small/5939aafegd1060f66ca60&690
现在江心寺的匾额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禅宗六刹”是指在南宋时期江心寺被列为天下禅宗五山十刹中的第六刹。
http://s13/mw690/5939aafegd0f2e66d8fec&690
http://s10/mw690/5939aafegd0f2ee77a0a9&690
宋文信国公祠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http://s14/small/5939aafegd1061017cb3d&690
http://s15/bmiddle/5939aafegd10610d115ce&690
http://s2/bmiddle/5939aafegd106114d90f1&690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原名“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宋建炎四年高宗南渡驻跸寺中,改名龙翔。清乾隆年间僧通溱重建。龙翔院中曾建有翠幄轩、清辉轩、浴光精舍、十力轩等,现均已废。翠幄轩为宋高宗驻跸处。宋高宗曾御书“清辉浴光”四字,赞美江心。后“浴光”二字毁,仅存“清辉”,于清光绪间摩勒于石,今仍嵌在江心寺殿东侧壁间。
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http://s10/small/5939aafegd10611058fe9&690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http://s3/small/5939aafegd10611bb301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