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2014-02-19 15:02:31)
标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班竹铺(斑竹)

浙江唐诗之路

青云梯登山道谢公古道

天姥山驿道

分类: 华东自驾游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是唐代文人眼中的圣山。为追慕魏晋遗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曾前赴后继来天姥山朝圣,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众多千古绝唱,也使天姥山成为浙江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环。下图为天姥山麓古驿道上的班竹铺(古称斑竹)村口,这座石拱桥名为“落马桥”。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yalhmf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浙江唐诗之路分为两支:东支从我家乡古城绍兴出发,经镜湖、曹娥江至剡溪,再经沃江,翻越天姥山至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这条古道沿线自古为佛家圣境、道教福地,加上由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385~433)开辟,因而成为诗人青睐的,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吸引了321位唐代诗人来此游历。西支主要沿着新安江、富春江,经过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四县,是一条精彩的水上画廊,曾吸引126位唐代诗人壮游。“此行不为鲈鱼烩,为爱名山入剡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大量名篇佳作使这片山水充满了浓浓的诗韵。下图为纵贯班竹村的古驿道,继谢灵运之后,李白(701~762)、杜甫(712~770)、孟浩然(689~740)、陆羽(733~804)、白居易(772~846)、徐霞客(1587~1641)...都曾在此留下过他们的脚印。

http://s1/mw690/001Dj1Tsty6GyTykbmwc0&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班竹村隶属浙江新昌县,位于天姥山主峰北斗尖(古称天姥岑,有人主张其名应为“拨云尖”)山麓,为天姥、天台、临海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曾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2013年清明节假期,我们自驾游过磐安的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后,经S323省道转104国道慕名来到天姥山,数度打听后终于找到“天姥门户”牌坊,进去不远便是班竹村。

http://s6/mw690/001Dj1Tsty6GyTzfLcp15&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从地理角度看,天姥山只是普通的小山脉,主峰海拔才899.7米,但由于文化、宗教原因,它在唐代曾是令人神往的仙境;唐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天姥山逐渐沉寂,以致于现在有人以为天姥山只是梦境,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青云梯登山道是当地正试图开发的景区,已经有了一些设施,当时尚不收门票。此名应得自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下面是青云梯登山道简介:“青云梯,是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开发的一条天姥山登道。以斑竹村司马悔桥为起点,穿古驿道,登谢公宿处,观龙吟瀑,走虎咆涧,穿越原始森林,登天姥山观景台,上最高峰“北斗尖”,然后下天姥山营地,沿山脊到细尖山,过杜鹃林,到达刘门洞,探桃花源,观神仙下棋,走采药径,到达刘门山,拜谒刘阮庙,下刘门坞,登迎仙阁,到达桃树坞,沿惆怅溪,过迎仙桥。登山路径长20多公里,沿途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http://s6/mw690/001Dj1Tsty6GyTzdnr755&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下图是天姥仙踪登山道(谢公古道)示意图,红色路线大约为翻越天姥山的古驿道:从关岭铺向北,经过横渡桥、普济桥、横板桥、太平庵、会墅岭、斑竹村、落马桥、迎仙桥,到达刘门坞(桃源村),全长约35公里;绿色路线应是登山道,有拨云尖、龙吟瀑、罗汉尖、北斗尖、露营区、枫香岭、刘门山等景点。明崇祯五年(1632),徐霞客第二次游天台山时的游记记载:“又西逾小岭三重,共十五里。出会墅。大道自南来,望天姥山在内,已越而过之,以为会墅乃平地耳。复西北下三里,渐成溪,循之行五里,宿班竹旅舍。”这段文字记载了徐霞客过会墅岭后,在岭下的斑竹住过一夜,说明斑竹曾是驿道上的重要一站。
http://s1/mw690/001Dj1Tsty6GyTtCFZCd0&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落马桥亦称司马悔桥,是驿道上的重要桥梁,因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647~735)受唐玄宗诏出山,行至这里顿生悔意而得名。司马承祯字子微,为晋代皇室之后、唐代国师,深受武则天、唐玄宗等器重。他曾隐居天台山玉霄峰,皇帝下旨“文官到此需下轿,武官到此需下马”,因而得名落马桥。落马桥头古木参天,古藤垂蔓,清代诗人袁枚(1716~1797)陶醉于此处的美景,在《斑竹小住》中赞美这里“虽非仙人居,恰是仙人地”。

http://s15/mw690/001Dj1Tsty6GyTtnBkG4e&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xNoxOb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落马桥据传始建于东晋,最初是木桥,曾多次被大水冲毁,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桥面铺卵石。落马桥东侧为司马悔庙,“落马桥”石碑就立在庙门前。司马悔庙掩映在古树之下,确实是修炼成仙的好地方~

http://s16/mw690/001Dj1Tsty6GyTyA9wr9f&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上游不远是为分流车辆人流,保护落马桥而新修的天姥桥,其桥头正对斑竹驿站和章大祠堂。贯穿班竹村的古驿道位于小溪右岸(图左),左岸不远就是与古驿道大致平行的104国道。
http://s2/mw690/001Dj1Tsty6GyTy6vAte1&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司马悔庙又名梦游山庄,不过外墙只露出“梦游”二字,“山庄”想毕是被盖在“太白殿、观音殿乐助清单”之后了。庙门两边有对联“太白梦游曾钟此,子微仙踪留今兹”,道出了李白、司马承祯对这里的眷恋。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yzljOc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我们到时庙门已关,只能透过花窗拍了些照片,据说庙内有道骨仙风的白云道士(司马承祯号“天台白云子”)。 

http://s12/mw690/001Dj1Tsty6GyTuCj231b&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傍晚到此,我们本想学徐霞客夜宿班竹,但“斑竹驿站”及附近多人都说村里“只吃饭,不住宿”,墙上却明明写着要以住宿,不知是何缘故?我们最终也因无法住宿,没能深游谢公古道,只在天黑前匆匆游览了班竹古村。

http://s4/mw690/001Dj1Tsty6GyTupwXxa3&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斑竹驿站旁有处晚清古建筑——章大祠堂,又名承德堂。章鋆(1820~1875)是班竹章氏第二十三世孙,出生在宁波鄞县,官至国子监祭酒。清咸丰二年(1852),在庆祝新帝登基增设的壬子恩科中,章鋆成为清朝第九十名状元,时年29岁。章鋆高中状元后特地赶到班竹承德堂祭奠列祖列宗,成为这里的盛事。章大祠堂门楼前砖雕精细,檐柱、牛腿的木雕也不错,据说屋内的藻井异常精美,可惜大门紧闭,没能进去一游颇为遗憾。
http://s10/mw690/001Dj1Tsty6GyTuSv0J79&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13/mw690/001Dj1Tsty6GyTxlc7y0c&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16/mw690/001Dj1Tsty6GyTxKLzp8f&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14/mw690/001Dj1Tsty6GyTuJq0Zbd&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章大祠堂后面天姥山隐入蒙蒙烟雨之中,使我们难窥李白梦中的仙境。
http://s15/mw690/001Dj1Tsty6GyTxanGmfe&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天姥山脚的班竹村地处山坡、小溪间的沟谷地带,村内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云雾袅绕的山景。村中的古驿道宽约2米,上铺鹅卵石,两边大多是天井式古民房。天姥古道也称为谢公古道,由谢灵运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开凿,明代这条驿道上设有市西铺、三溪铺、柘溪铺、小石砩铺、赤土铺、班竹铺、会墅铺、冷水铺、关岭铺共九个邮铺,班竹铺处在其中的枢纽位置。除班竹古村外,古道上尚有会墅小岭、冷水坑段(400米)等两处保存较好。

http://s13/mw690/001Dj1Tsty6GyTx7fYw5c&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都曾取法于他,山水诗自他之后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其母刘氏是王羲之的孙女。谢灵运也是一位大旅行家,“谢公屐”就是他为登山专门发明的木鞋。兴许正是受浙江秀丽山水的熏陶,才使谢灵运的诗赋有如此新奇的意境,华丽的辞章。
http://s4/mw690/001Dj1Tsty6GyTwUx23e3&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1/mw690/001Dj1Tsty6GyTvdJQc80&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如今的班竹已经远没有古时的繁华,村中很多民房显得比较残破,倒是房前高悬的红灯笼为古村平添了不少生机。

http://s7/mw690/001Dj1Tsty6GyTwDATI76&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http://s4/mw690/001Dj1Tsty6GyTwQcq783&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阳春四月,溪对岸的油菜花开得正盛
http://s11/mw690/001Dj1Tsty6GyTwrRBEba&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墙角的野花也不甘落后

http://s3/mw690/001Dj1Tsty6GyTv2TqWe2&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似乎这里平时绝少有陌生人来,我们经过时,门内的小黑狗也显得异常警觉。
http://s5/mw690/001Dj1Tsty6GyTwpyTyd4&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有些民居藏在支巷后面,更为幽静

http://s3/mw690/001Dj1Tsty6GyTvwHL4a2&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长梯横挂在土墙上,屋边石桌上还放着数个蜂桶(蜂箱)。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we31e8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村中看到很多鸭子,它们常悠闲地蹒跚在古道上,俨然是一派主人的模样。
http://s1/mw690/001Dj1Tsty6GyTw3ngY00&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墙上的古藤
http://s11/mw690/001Dj1Tsty6GyTw4myC3a&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贯穿班竹村的卵石古道长约1000米,不用多久便走到古道尽头,也走出了村子,之后便是新砌的上山道了。

http://s2/mw690/001Dj1Tsty6GyTvwachb1&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由于天近黄昏,加上细雨蒙蒙,我们没继续前行,看了几眼山间烟云,便匆匆返回了。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vJIEwa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村民厨房中这种大灶烧的米饭快成为我们遥远的回忆了
http://s16/mw690/001Dj1Tsty6GyTvcZ7Fff&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回到村口的司马悔庙,发现驿道从其侧面继续蔓延,通往古城绍兴
http://s9/mw690/001Dj1Tsty6GyTtzuUE88&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幽暗树丛中,看到后面的古道同样用光滑的卵石铺成
http://s5/mw690/001Dj1Tsty6GyTtVP6Y24&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到河边欣赏下马桥的桥拱
http://s4/mw690/001Dj1Tsty6GyTsYhgfb3&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桥下游的水坝拦出了一汪清水,使班竹村口的风景显得更加秀丽

http://s2/mw690/001Dj1Tsty6GyTtmK8F91&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离开时,司马悔庙外露灯已经亮起,倒映的灯光在桥下随波晃动,每每看到这照片,都会勾起我徒步天姥山的冲动,相信我们还会再去的。
http://s5/mw690/001Dj1Tsty6GyTsSzPub4&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停车场围墙上写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见附注)。此诗是李白代表作之一,写于唐天宝四年(745)。天宝元年(741),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待诏翰林,但除应制作诗、“多陪侍从之游”外,他无事可做,又因其蔑视权贵,不断受到排挤、诽谤。天宝三年(744),李白奏请还乡,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先与杜甫、高适等共游梁宋,后在东鲁小住,又同游山东,次年决定南游,临行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友人。此诗将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诗风表现的淋漓尽致,政治上的失败也使他在诗后发出了激越的呼声。

http://s16/mw690/001Dj1Tsty6GyTsQvH9af&690天姥山自驾游" TITLE="诗路古驿斑竹铺 天姥山自驾游" />

PS:《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