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2009-12-28 21:02:23)
标签:

故宫角楼

护城河

筒子河

金水河

暗沟

分类: 自助游-中国各地

紫禁城护城河又称筒子河,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修北京城时在元大都护城河基础上扩建而成。京城内外城护城河按位置可分为北、西、东、前三门和南护城河五处,全长约40.7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攻下元大都后,为防备北元,将北城墙南移至高梁河外积水潭和坝河南岸,形成西北部有斜角的城墙和北护城河;明永乐十七年(1419)因宫廷建设需要,将元南城垣南移2700多米至现址,并开挖南城壕(前三门护城河),东、西护城河分别南伸与南城壕相连,再东汇入通惠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修筑外城和南护城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午门西边的河水通过暗沟引入西阙门,由午门前石板道下的暗沟引向东流,经东阙门下的暗沟流入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定名为午门暗筒子河,形成护城河今天的模样。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护城河源自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河水自西向东流入太液池(北海)后到达紫禁城,按五行西方属金的说法,自元代就称为金水河。金水河又叫玉带河,河水来自紫禁城西北角楼东侧城墙下的进水闸,流经紫禁城内的称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为外金水河。下为故宫午门内的内金水河,上架五座内金水桥。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外金水河自社稷坛(中山公园)到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全长500米,宽18米,深约5米。北岸沿距天安门墙基32米,两岸均由大石条砌成,岸边有1.5米的栏墙。照片拍自社稷坛前桥上,前为天安门前的金水桥。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南池子内外金水河(菖蒲河)上的石拱桥很优美,尽头就是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明清时期金水河主要供宫廷用水和防护城垣。它是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上建有许多闸、坝以调节水量,控制流速。新中国成立后曾对护城河进行过多次修建,并于1978年在金水河河底铺砌方砖。至1985年,除前三门、西、东、和北护城河首段长约18.8公里改为暗沟(见附注)外,其余河道按规划建成为景观河道,成了市民休闲、垂钓的场所。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历史上护城河除防御功能外,还承担城市排水和漕运功能(东护城河)。元朝为解决都城漕运用水,曾引昌平白浮泉水入高梁河(长河),经积水潭、御河、元南护城河入通惠河,来自京杭大运河的船舶结队停泊于积水潭。明、清漕船改沿东护城河至朝阳门附近。1947年“北平市都市计划纲要”也提出:“永远保留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及前三门护城河等处河道湖沼,加以疏浚,通行游艇,沿岸开辟园林道路,使舟艇能由西郊穿行城内护城河以通达通县。”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故宫城墙四角上各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代重修。角楼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一样,同属紫禁城的防卫设施,但它精致得更象工艺品。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护城河里岸城墙转角处的观景亭与角楼配合和谐。旁边还有个船码头,估计是供清理河道的小船用的。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角楼造型奇特,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层,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非常复杂。方亭式角楼面阔进深各三间,边长8.73米。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城垣外侧抱厦进深1.60米,内侧比较开阔,抱厦进深为3.98米。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角楼平面布局为两个中点相叠的“十”字形,坐于须弥座之上,四周环绕汉白玉石栏。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角楼从墩台地面至宝顶高27.5米,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上层檐为纵横十字交叉、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采用减柱造作法减去室内四根立柱以扩大利用空间。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紫禁城周围环绕着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之上的角楼设计精巧、美观,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宫角楼及护城河

 

PS:

1959年北京曾想将护城河改建为暗沟,以方便城内外交通,并避免拆除城墙产生的大量砖土外运。而更直接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初要在北京修建地铁。1965年1月15日《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修建地铁的目的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同时兼顾城市交通。关于环城线的位置,报告提出准备利用城墙及护城河。这既符合军事需要,又可避免大量拆房,同时方便施工,不防碍城市正常交通。1965年7月地铁一期工程开工,遂将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西(5.6公里)和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南(0.92公里)共6.52公里河道改为暗沟。1971年环内城的地铁二期工程开工,遂将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北4.25公里河道改为暗沟。东护城河是1974~1984年逐步改为暗沟的,长度为5.35公里。东护城河改为暗沟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地铁二期工程和兴建东二环路。由于早期护城河污水截流工程截污不彻底,大量污水进入护城河使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前三门崇文门段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污染尤为严重。根据当地居民要求,这两个河段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被改为暗沟,总长为1.8公里。以上护城河改为暗沟后,虽满足了地铁的要求,但破坏了北京的河道系统,减少了城市水面,降低了城市抵御大洪水的能力。修地铁前北京市规划局也曾研究指出:“前三门护城河和东护城河是市区的主要供水河道,且洪水量很大,不宜改为暗沟。保留明河可增强调水的机动性,将来跨流域引水实现后,还可用其向市中心区供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