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蛾 豫晋蒙陕自驾游之六

标签:
蜂鸟蛾蜂鸟郭亮 |
分类: 皖豫晋蒙陕自驾游 |
在写山西景点前,先介绍一种奇特的昆虫——蜂鸟蛾。本人自以为见识颇广,这种虫子却第一次见到,熟悉它的博友不要见笑,呵呵。
我们在郭亮白龙洞附近首先看到蜂鸟蛾,开始以为是只大黄蜂。由于它的飞行姿势很特别,上去仔细一看,这只约2厘米长的飞虫显然不是黄蜂。观察它的飞行姿态和它尾部的绒毛,我突然意识到它可能是蜂鸟,这个观点得到了儿子的支持,一家人开始兴奋起来,开始对这只“世上最小的鸟”狂拍照片,尽管有难度!
晚上仔细看照片才发现它有六只脚,还有一对触角,开始怀疑我的猜想。回上海后费了老大的劲终于在网上搜索得知它叫蜂鸟蛾。它除比蜂鸟多一对触须,翅膀上没有羽毛以外,无论体重、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飞行速度都与蜂鸟极其相似,飞行状态下更难辨彼此,故被生物学家命名为蜂鸟蛾。看来我开始的猜想不无道理,呵呵!
下面红花上的两张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可见蜂鸟蛾分布挺广。
关于这一物种,根据网上多方搜索的材料总结如下:
蜂鸟蛾,又称蜂鸟蝶蛾、蜂鸟天蛾,英文直译为蜂鸟鹰蛾,为蝶类的同族“近亲”,属蛾亚目。蜂鸟蛾首先像蝶,和蝶一样白天活动,口器是长长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触角;又像膜翅目的蜜蜂,夏秋季节飞舞在百花丛中采食花蜜,翅膀振动后发出“嗡嗡”声;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在取食时时而在花间急驶,时而在花前盘旋,有时还会展现向后飞行的“绝技”。蜂鸟蛾有很多独特的习性和特征:和蝶不同:它腹部粗壮,飞翔速度快,有结茧习性,成虫越冬;和蜂不同: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和鸟不同:有昆虫特征,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等。
蜂鸟蛾喜欢栖息在年平均气温较高、温差不大、降水较多且平均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原产地在美国南方。不过从网上报导的发现记录看:南到昆明、北到丹东、西到成都,和我这次看到的河南、山西都有分布。如果真“专家”猜测是随进口花卉、水果入侵,它扩散的真有点过份了。由于蜂鸟蛾采蜜不粘花粉,估计对植物也没啥好处。
PS:
蜂鸟(hummingbird)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的统称,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humming)得名,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是南美洲的特有物种,亚洲及我国均无分布。蜂鸟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而悬停在空中。蜂鸟是唯一能向后飞行的鸟,也能像直升飞机一样悬停。各种蜂鸟都分布在美洲,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炎热地区,有些能在夏天在温带作短暂逗留。
最小的蜂鸟体重只有2克,豌豆粒大小的鸟卵仅重0.2克。蜂鸟喙象根细针;舌头如同细线;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羽毛轻薄得近乎透明;双足又短又小不易察觉,几乎只在过夜停下来时才用足。蜂鸟的羽毛一般为蓝色或绿色,也有紫色、红色或黄色,有些雄鸟有羽冠或修长的尾羽。雌鸟体羽不如雄鸟鲜艳。
旅行路书请参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