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593990cfxbc2f1fe4043d&690
“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于4月22-24日在重庆举办,会上英特尔携手合作伙伴展示了基于英特尔技术云计算产品、技术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其中既包括了英特尔智能功耗节点管理器、数据中心管理器、高环境温度数据中心、至强处理器E5产品家族等基础创新成果,也有来自合作伙伴基于英特尔成果开发的、针对多样化云计算应用模型和应用需求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云博会上,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发表了“推动数据中心创新夯实云计算基础”的主题演讲,<数字通信>记者采访了凌琦,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今天的IT市场,整个趋势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对数据的需求已成爆炸性增长。在全球,今天已经有20亿的个人电脑或者个人设备(除手机之外)在市场上应用。到2015年左右的时间,还将会增加另外一个十亿的用户。因为在大城市还有30%到40%的人还未使用个人电脑,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更存在非常大的余地。
物联网也已经开始起步,物联网不仅是人与人的联网,也是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联网。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技术作支撑。所以,在今后几年,数据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在IT方面,如果我们统计一下现在所有IT的费用及预算,可以看到,几乎80%左右的费用都是花在维持数据和运作上面去了,全球只有20%不到的预算花在创新上面,这是由于传统计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负担导致的。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变革。
现在互联网跑的东西,包括大量的图象,大量的短信,大量的照片,各种各样的数字化的语音等等,所有这些数据与过去的不同,是非结构化的,而且它的规模将越来越大。怎么存储、分析这些数据,怎么从这些数据当中挖掘它的价值,需要用到云计算。大量的数据中心将是整个云计算的基本支撑架构。
在英特尔看来,在今后几年当中,迎接这样一个巨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挑战将会有几件事情要着重进行研发和投资。首先,是数据中心的标准化;其次,是简捷的可管理性;最后,是模式的创新。
体系架构的选择在标准化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英特尔在体系架构上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从过去45纳米逐渐走到22纳米体系架构。其体系结构通过两条腿不断往前迈进,一条腿是计算体系架构的改进,另外一条是整个制造工艺的改进。45、32纳米到22纳米是整个工艺条件的改进,工艺的改进也造成了整个性能的提高和功耗的降低。在整个计算体系结构当中,今天已经有最新的三维体系结构的晶体管采用在芯片当中,使晶片密度和功效大幅度提高,这对将来的数据中心以及端到端的应用开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英特尔来说,有这样一个愿景,希望数据中心云计算当中是自动的、互通的、更有客户端感知的云服务。
所谓自动,是在这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服务中,能够自动地推送服务,自动地对云计算服务中心进行监控,包括对用户、管理人员和计费等等。
关于互通,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在自身云服务的数据中心面临大规模爆发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够转移到第三方服务,可以在不同云服务商中选择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好的服务提供商
关于客户端感知,所有的服务最终都是针对最终用户的,云服务在云这端能够感受到客户端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设备,是一个高性能的电脑,或者是一个手机,或者是一个平板,针对各种不同的设备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最终用户端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英特尔在北京有基础研究中心,在上海有研发技术产品团队。所有这些研发技术和产品都会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标准化,提供给最终用户。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引领、开放的合作模式,构建一个开放互通,互联标准化、自动化,让终端用户能够感知优良的云服务。在今后几年当中,英特尔继续会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在重庆大规模云服务建设当中,英特尔能够贡献力量。
(重庆邮电大学数字通信张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