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入学家长会记录

(2015-07-11 11:15:52)
小学入学家长会记录

一、副校长介绍学校情况:

学校重视环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学生的兴趣搭建发展平台;重视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事一年级教学的老师经验丰富;一年级老师分配注重老中青结合、合理安排师资,既有教学骨干又有教育骨干;各班老师情况不一一介绍。

重点交流之处:

1.      希望家长重视家教关系。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遵守规定。

2.      注重与教师的沟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在教育方面是专家、经验丰富,对如何教育和指导新生方面有丰富经验。家长应尊重教师意见,保持与老师的沟通。通过正确渠道与老师沟通。

3.      希望家长与学校一起强化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培养。一年级新生的习惯培养非常重要,需要家长与学校一起完成、密切配合。对于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一些习惯,家长应与学校保持一致,学生应该自己事情自己做。

4.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对学生至关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并且让孩子会读书。推荐的书目应该共读。

5.      家长抽出更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共同成长。学生进入小学后,生活发生变化,既有生活习惯方式的不同,也有学习压力的产生。加上班级多、学生陌生,学生可能出现焦虑。由于与老师不熟悉,希望家长尽早发现学生的情绪并帮忙调解。鼓励孩子分享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在学校生活中的想法。特别是孩子们不愉快的地方,家长做一些思想工作,并与老师及时沟通,以使孩子在学校保持乐观心态。

6.      家长结合自己的交往经验教孩子处理好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冲突。虽然冲突有大有小,但影响可能很大。有些学生之间自己解决不了的、老师没有发现的,希望家长能全面了解事情的情况、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与学校沟通之处,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沟通,并教给学生如何解决。

7.      家长关注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重视安全问题,培养安全意识,防止校园发生安全事故。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应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自我保护。

第一,孩子接送问题。看着孩子进入校园,亲手从教师处领走孩子。不能让陌生人领孩子走。第二,楼内跑闹问题。学校总体环境不错,但楼道相对较窄,学生人数多。所以,在楼内不能猛跑猛跳。叮嘱学生在班内在楼道内不要跑、不要跳。第三,叮嘱孩子不要碰带电设备。有电的地方不能动。

8.      学校会开设各种活动,希望家长重视、参与并支持这些活动,以使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活动准备初期,希望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活动的意义得到充分落实,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并从中受益。

以后的工作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如果工作中存在问题,希望家长通过合理渠道反馈。

 

二、班主任:

第一部分:

1.校服订购说明:学生开学拿到夏季校服,领校服时交钱。

2.资料调查表认真填写。

3.特长调查表。

4.其他通知家长自留。查收黄色通知。家长会散会时交3张表格。

5.老师通知的事项请家长及时落实。特别是需要带的东西,请及时放在孩子书包里。

6.小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请家长们保持合适、积极的心态,与老师合作把班级建设好。

7.老师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微信群群规

1.      改名字:本班孩子名字+爸妈

2.      不发广告、集赞等垃圾链接

3.      共性问题群聊,个性问题私聊

4.      要紧事情短信电话或者私聊

5.      新建立一个作业群,只发作业不回复一切内容,家长也只在里面潜水

6.      不管发生什么问题请您及时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

 

第三部分:学前准备

1.生活物品准备

A.水杯:塑料或不锈钢、大小不做规定。建议:尽量准备透明水杯或水瓶,希望家长给孩子规定喝水量,杯子上最好能有可以看出孩子喝水量的标志线。学校的水是常温水,所以不用带保温杯。希望尽量拿轻便、透明、塑料水杯。

B.垫板:38CM*60CM,与桌子尺寸一样。课表、通知可以放在垫板之下。垫板四个角请磨成圆角。多买几块垫板,可以及时更换。一两个月可能需要换。

C.勺、碗:深一点,不锈钢。学校是营养餐,不是盒饭,饭菜肯定是热的,三荤一素,汤随便喝。碗是盛汤喝的。可以有盖也可以无盖。小一些,不要太沉。不要带筷子,都用勺,勺子要深一些。培养吃饭习惯,不要撒漏汤食。

D.纸巾,手绢:自备,保持卫生整洁。

(大品牌,备双份)

不要带:零食、水果、筷子(此处未记全)

 

2.学习用品:

A.铅笔:牌子h2h10根左右。配笔帽,也可以配握笔器。铅笔可以多买一些。

B.橡皮:柔软、简单,不要任何带花纹的。脏了在硬的粗糙的地方或在牛仔裤上可擦干净。

C.尺子:无色透明少图案。上面直线,下面波浪线。不要折叠尺子。

D.布的笔袋

E.垫板:

F.3—4个文件夹: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四种颜色的文件袋。孩子能一眼分清文件袋。多买一两个,以防拉链掉落。不用挂吊带儿。

G.书皮:红色(语文)、白色(数学)、蓝色(英语)、黄色(心理健康/品德,两门课不会出现在同一天)。不要特别花哨,素色更好。不同颜色有助于孩子分类归整。孩子书包里会放文件袋,里面放相应颜色的书和本。本也要包相应颜色的皮。孩子的分类整理习惯非常非常重要!节省老师与孩子的时间。

H.作业本2个生字本、3个田格本、2个抄书本、3个拼音本、1个双线本、B5本一个

开学时要带:拼音本包1个红色;田格本包1个白色;双线本包1个红色。

B5本:正常本,不要线装、金属圈装。打开与卷子大小一样。可以多买,以后可以用。)

I.透明胶带、双面胶1CM

J.小的文件夹子

K.轻便型书包:不带拉杆,男生蓝色、女生粉色

L.剪刀、胶棒:带套学生剪;学校准备好,在家使用。

M.信封:新的旧的都可以,工作信封也可以。开学交钱交回执时用信封装,放文件袋里。老师收到了便会在信封上盖章。学生可以赞章,集得多可以有奖励。多个信封也行,把盖章的信封都收好

(不要带:有拉杆的书包、金属及含各种高科技的铅笔盒、水彩笔、各种喷喷笔橡皮泥、各种形式的“玩具”。一切文具应该简单、素色、实用,不要用太昂贵的东西。)

N.标签纸或定制名贴。任何东西最好都有名贴,包括水杯、铅笔盒、橡皮、铅笔、本、碗、勺等。校服也要缝上名签。家长别嫌麻烦,把名字写好。

 

3.做好知识心理准备

A.整理自己的书包:邮箱中发课表,不是最终课表。每门课有不同颜色。建议把课表贴在写字台前,让孩子准备整理书包

B. 自己练习穿脱衣服:不要穿带鞋带的鞋。不用带备用的鞋袜。体育课不穿裙子和皮鞋。

C.爱护学习用品:不撕书、不撕本、不乱丢学具

D.调整好孩子的大便时间

E.学会坐:专注最少15分钟;少看脑残动画片,以及打斗、低幼、没内容的动画片

F.立:学会静立。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G.行:轻声慢步

H.起居:9点前必睡

I.教育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危险地方不去、危险事情不做

 

提醒:   可以利用暑假期间读书、写字等等,锻炼孩子做事的专注。

让孩子学会听、与老师和同学对视地交流。叫孩子时马上反应和回应。应能立即执行坐好、起立、去拿东西……简单指令。

 

4.语文方面的要求:

学习准备:

A.认识“数学、语文”等汉字

B.帮助孩子认识读题的关键字:数一数、找一找、练一练、连一连、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写一写、想一想、比一比、练一练、做一做、摆一摆、算一算

做题前必须大声读题,之后要用孩子们的话表达出来问的是什么、提了几个问题再做题。

C.认识“**日、签字、学生、老师”

D.会写自己的名字(大名)

E.在生活中识字,利用一切机会大量识字,会读出成句的话并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F.第一个月学习拼音,难且量大要求高,可提前预习了解一下。

百度“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各学科电子课本、字帖、练习;推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字帖,可以学习每一个字怎么写。网站上有语文书、品生书、音乐书

习惯准备:

听:静下心来听别人、老师、家长、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能够根据老师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说: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需要准备:       1.立在桌子上的名字牌,以便老师尽快认识学生;

2.A4纸准备自我介绍,贴一张孩子的照片:比如我是……,我来自于……幼儿园,等等。以后会用来布置板报

3.给老师一些孩子的照片

 

推荐书目:  1.《图画捉迷藏》:专注、细心;找不同、视觉大发现

                     其他30本绘本书目发朋友圈

                     2.《一年级现实》:景山学校的家长著作。家长在想什么,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孩子如何交流和沟通

                     3.《教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4.《汉字树》:可以先买第一本,了解汉字演变

5.kindle电子书)5岁熊孩子教给我的事儿、爱和规矩

 

补充:

1.      书皮:里面包纸,外面包塑料的。西城人教版的尺寸。作业本也要包。

2.      百度搜“小学生必备90首古诗”,早上孩子们会一起背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