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关出发再向西,经过河曲县沿黄河边行进,进入了陕西省。走神木、高家堡最后到达榆林市。
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经过先过米脂后到绥德。在绥德县城中心,有一座雕像,车还在雕像的背影,胖子就喊道:瞧啊瞧啊,一定是李自成啊~~
等转过前面一看方知,那雕像是民族英雄韩世忠。
从前听《岳飞转》的评书,知道蕲(音“齐”)王韩世忠是抗金爱国的民族英雄,也知道他是梁红玉的丈夫。敢情这里是英雄故里啊,怀着敬仰崇敬自豪的心情俺俩赶紧下车瞻仰一下吧。
下车一瞧,鼻子差点没气歪喽!
在雕像的基座下,牛皮癣似的贴着不少小广告,周围环境也不是很干净,显得乱嘈嘈的。骑车的走路的开车的卖东西的人们表情漠然,似乎那雕像根本部存在的一样。
俺在网上搜到关于韩世忠的记录,得到如下文字:
韩世忠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从北宋初年起,东北方的契丹、女真族,西北方的党项羌就分别建立了辽、金、西夏政权,与宋王朝分庭抗礼,兵戈相见,成为威胁赵氏政权的主要劲敌。由于连年战乱,割地赔款,国力积贫积弱,百姓民不聊生。陕北一带,尤其处于未与金、西夏交战的中心地带,战祸不已。十八岁时,青年韩世忠以勇力应募乡州,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崇宁五年(公元1105年),西夏军又南下骚扰,世忠适在军中。在交战中,他勇冠三军,斩关杀将,掷敌头于城下,宋兵一拥而上,夏兵大败。随后他又跃马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口移,遂被提为统制官。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率领仅五十名精锐骑兵,在河北滹沱河一带,袭击了金兵三千人的来犯之敌;在真定战役中,又亲领三百士卒的敢死队以闪电般的出击,一举打乱了金军的大营阵脚。从此,他威名远扬,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出任山东单州团练使,成为独当一面的抗金将领。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
1130年),金兀术又统兵十万大举南犯,其势汹汹。在这紧急关头,有人劝宋高宗放弃临安迁都长沙。面对投降派的屈辱行为,韩世忠义正词严地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高宗任命他为浙江制置使,守卫南宋王朝的重要门户——镇江。当时正值元宵佳节,金兵突至,韩世忠屯兵焦山寺,双方在黄天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光辉的阻击战中,其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并肩指挥作战,与全军将士同生共死。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头,她在金山亲自执桴擂鼓,打退了金兵一次次的进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历史故事。钱彩著的《说岳全传》中曾描写韩世忠战败金兵之夜一夫人饮酒舞剑,并口吟《满江红》词一阕: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道、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弓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难消歇。
龙虎啸,风云泣。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汁水农吹羌笛管,驾舆步老辽阳月。把唾壶、敲碎问蟾蜍,圆何缺?
词风豪壮,可与岳飞《满江红》媲美。当然,这首词是韩世忠所作,还是文人假托,有待进一步考究。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四十八天,金兀术欲胜不能,欲退无路,只好乞求韩世忠放他一条生路。世忠大义凛然地说:“还我疆土,放回徽、钦二帝,则可以相全。”后来,金兀术手下的一个汉奸献计,星夜偷凿渠三十余里,金兵才得以狼狈脱逃。这场战役大长了南宋抗战军民的斗志,大灭了金兵和投降派的威风,在宋抗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韩世忠和岳飞,并肩峙立,英勇抗金,威震敌夷,成为南宋王朝赖以偏安支撑的两根擎天玉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当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回答时,他气愤地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担心,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后来,他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他社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他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韩世忠逝世的消息传到故乡绥德后,家乡父老遥望南天,泣不成声。乃集资建世忠词,四时祭祀香火。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Q绥德知州舒世禄在一步崖修建了蕲王庙,以后又多次重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1938年7月抗日战争一周年的时候,绥德人民又捐资重修了蕲王庙的乐楼。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每逢农历七月八日韩蕲王诞辰都要在这里唱戏,或吹唢呐过会,以独特的方式缅怀这位绥德人民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