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浓恶评 |
百度一下“邱华栋”相关信息有50,200之多。最底下还有诸多搜索,如“王朔
邱华栋”“邱华栋评王朔”“王朔说邱华栋”“邱华栋作品”。
邱华栋何许人也?邱华栋的东西俺没看过,没发言权。但邱华栋最近发表在新京报上的文章,刚才坐马桶上的时候俺倒是读了,边读边笑:这孙子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啊?哪儿跳出来的嗫?
闲着也是闲着啊,于是大半夜俺开始在百度上狂搜,得到如下信息:
王朔骂邱华栋--邱华栋啊,你别冒充北京作家了,你是吗?跟石康那儿瞎翻白,人家带你玩吗?说实在的他连小资都谈不上,就是一小市民。你丫见到我是满脸堆笑。说实在的,邱华栋过去就是文学界的芙蓉姐姐,都够不上。写那东西加上那文艺腔儿,别在那儿冒充北京作家了,甘肃的就甘肃的,当甘肃作家怎么了?石康、狗子、张弛跟你有关系吗?
俺还搜到一篇名为《邱华栋们的供词》的文章,那文章是2001年沈浩波写的,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我个人认为,邱华栋的令人失望与他的浮躁心态和建立在这种心态上的野心密不可分,而这种野心又同时包含了相悖的两个方面,即市场野心和文学史野心,他一方面设置了一个媚俗的(甚至可以说是烂俗)的故事构架:年轻有为的国际级大导演杀死了他的美貌妻子—
—一位被他一手捧红的国际影星;另一方面又企图通过所谓“繁复的美学”将这一烂俗的故事指向人性的终极。媚俗与媚雅交织在一起,——而结果呢?《正午的供词》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成了邱华栋自己的供词。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要么你去写畅销小说—
—那就请你放弃纯文学作家的身份,就像西德尼·谢尔顿,就像金庸古龙,甚至就像痞子蔡,就像写《混在北京》的黑马,就像二月河,但是,请不要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要么就老老实实地从事文学艺术的探索,寻求艺术本身的最大可能性,但是,请不要指望藉写作本身成为公众明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抉择,却绊倒了很多貌似的英雄,既不愿意放下架子承认自己搞的是媚俗的大众文学,又没有良好的艺术才能,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太多了,尤其是在北京。
俺在邱华栋的《王朔的受伤感和报复欲》读到:他的谈话中,别的无所谓,就当他满嘴喷粪了。但是有两点我很反感。第一,他说话的腔调里面,充满着一种稍微老点儿的北京人的那种特别的、极其的优越感。其实,他爸和他这两辈人,加起来,不就比我早来北京四五十年吗?你有这么强的优越感,那不太滑稽无耻了吗?
我的天啊我的地啊,这些字也是出自一位自称什么什么作家的手下么?听着怎么像乡下村妇们吵架?咋还把人家的爸爸搬出来干啥嗫?
接下来的还有几句更逗了,前面是邱作家的话后面是老浓跟着起哄说滴:
“《看上去很美》写得太差了,不是一般的差,这样的东西,在我主编的文学杂志上,根本发不出来,因为水准太低。”--我考!看上去很美发表多少年了啊?怎么现在才拿出来说嗫?一般的差又是啥样子嗫?还有,您主编的是什么杂志?哪些作家的作品才能在上面发呢?直接说杂志名不得了干嘛非要加上“我主编”嗫?显摆?炫耀?哈哈~~
“再说,你谈什么众生平等?你横竖不就是一个名利之徒,利欲熏心加上写不出好东西,急火攻心吗?”---哈哈,到底谁急火攻心啊?这哥们肯定急啦~~
“你不就是出来吆喝卖那电子杂志嘛,你就直说不行吗?绕那么远,把人当傻子?像他王朔这样仅仅靠聪明劲儿写东西的人,一过五十,就不要指望他还有什么文学创造力了。”---连续使用问号连续使用反问句,小学生语文的水平吧?还有,靠聪明劲儿写东西过了五十岁咋就没创造力了嗫?托尔斯泰80岁了还写出《战争与和平》呢!
“我从来不想当一个写北京的地域作家,我志不在此。”抽自己大嘴巴呢吧?俺分明看到这文章最后括号里写着
□邱华栋(北京作家)
挺好玩的吧?
细瞧,王朔骂邱的文章,都是骂在了点子上,而邱华栋的回复未免让人汗颜,满不是那么回事啊?
尽管王朔这个人有问题有时候挺操蛋的,但俺佩服他第一能写出真东西来,第二敢于说实话,第三见到不满的敢于张嘴!
哪儿像有些个人啊,装B装象装大以巴狼。
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文学现在的文化现在的艺术现在的娱乐,还不值得骂骂么?
可惜,王朔太少了,多出几个王朔才好呢!
最后看看高星是怎么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