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的饭量~~

(2006-08-01 18:01:46)
分类: 老浓说人儿
五哥在留言中说了个“33个包子”的事,其实这个已经成为一个典故。
 
话说22、3年前,俺还是个壮小伙儿,做为待业青年的俺,在一家工厂烧锅炉,后来又“荣幸”滴成为一家国营大厂的合同工。干啥?做装卸工,那工厂是北京一家很著名的木材厂,俺的工作就是把从东北用火车运来的成车成车的原木卸下来码成垛。
 
那时候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粮票还在流通的,每人每月定量派发粮票。而做为壮劳力,除此以外每月还可享受国家给予的15斤粮票补贴。因为干的活比较累所以吃的当然就多啦。印象中每天中午去食堂打饭基本是:半斤米饭俩馒头,然后买一个乙菜配点咸菜。甲菜就是宫爆肉丁回锅肉什么的,卖5毛一个,太贵吃不起。乙菜就是肉丝芹菜闷扁豆什么的卖3毛5。有个同学曾去工厂找我玩,请他去食堂吃饭,看到我用的那个特大号饭盒,同学居然目瞪口呆10秒多!最后落下个话把儿;你丫吃饭应该用铁锹挖着吃吧?
 
好像是1983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吧,几个同学凑到五哥家,说起了吃饭的事。不知怎么得就打起赌来,要赌吃一斤包子的!赌注就是两瓶酸奶!
当时的天津包子是9分钱一两9毛钱一斤,一两3个一斤就是30个。那个时候全是国营企业啊,分量给的足包子个儿绝对比现在的大,那包子不光个儿大而且味儿好。水打鲜肉馅佐料还全,蒸得的包子饱满溜园热气腾腾,沾上米醋和芥末,咬一口一流油儿,满屋都是包子的香味儿。
 
哥几个叫上劲了,那就来吧。老B拿着五哥家的笸箩就下楼了,工夫不大一筐包子端上来了,分别数数儿各拿各的就开始招呼。谁谁谁吃了多少,到现在好像已经记不清了,但唯独我!我印象中的场景是酱紫的:吃到最后,大家都停下来了,只有我还在努力添补着,那笸箩被俺搁在桌子下边,眼睛不瞧着用手摸,摸上来一个吃一个摸上来一个吃一个,五哥等几个人就给数着,最后,俺吃下了33个包子,活生生一斤一两啊!!
 
吃完了还不算完啊,打赌的事还没落实呢,下午俺还要上班嗫。于是,跟老B骑上车直奔水果店,到柜台前老B掏钱,买两瓶酸奶一个汽水。当时那酸奶就是现在还能看得见的那种用瓷罐子装的,2毛4一罐,量比现在的足多了。当老B的一瓶汽水还没喝到一半儿,俺的两瓶已经下肚,蹬上车直奔工厂上班去了。
 
印象中,到了工厂也确实感觉撑得难受,还正好赶上有要卸的火车。那几十米的龙门吊俺往上爬,真的挺费劲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明儿正式搬家
后一篇:看街景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