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最美的“坟墓”
—
斯瓦尔巴德群岛系列(四)
北极从不缺峡湾,无论是挪威本土,还是遥远的斯瓦尔巴德群岛。这些峡湾不仅有着壮美的风景,也是当年捕鲸人的避风良港。现在则成为邮轮航行中重要的一站,因为游客的到来,沉寂了数百年的峡湾一时间热闹起来。


7月31日 晴
Magdalenefjorden
坐标: 79°30' N 11°00'
E
离开新奥勒松,下午五点左右,我们抵达了玛格达莱纳峡湾(Magdalenefjorden),沿着这座峡湾延伸出来的是Gravneset半岛。三年前过来时,这里是斯皮茨卑尔根“西海岸航行”线路的最后一站,当时我们发现岸上有一头北极熊,正在山坡上睡大觉,导致我们的登陆活动范围大大缩小。

这次登陆很顺利,岸边不远处,栏杆围起来的地方便是斯瓦尔巴德群岛上最受欢迎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17至18世纪晚期捕鲸人留下的鲸脂锅炉遗迹和130座坟墓。现在,仍能看到石块及木棺的残留遗迹。当年很多人葬身此地的原因之一竟然是食用了鲸肉,由于鲸肉带有的某些细菌,导致他们暴毙。按照当时的规矩,就地掩埋,墓地需建在干燥之处,于是最大的一处墓葬区位于山坡上,远离海潮。

这里早在19世纪初就有旅行者光顾,十九世纪当一位法国旅行者D'Aunet来到此地,看到不少棺木裸露在雪地中,暴露在外的枯骨,或许是被北极熊拖出的,“他们是谁?没有名字,没有墓碑,没有鲜花,也没有亲朋的吊唁,甚至没有人怀念,只有偶尔路过的北极熊打破这里的沉寂。”她哀伤的形容面前的景象。1932年,一位勘矿者Mercoll在接受报纸采访时,谈到到访的游客任意破坏践踏墓地,后来政府不得不搜集散落的遗骨重新安葬。1979年,Gravneset与其说是墓葬区,不如说已经变成为露营地,人们甚至打开棺材,拿走里面的遗骨作为纪念品,墓葬区的岩石上乱刻着船的名字和各种涂鸦,游客甚至在此地开篝火晚会,把棺材的木头片拿来当柴火,里面的遗物则暴露在外。最终,斯瓦尔巴德总督为了保护墓地不再受破坏,于2002年开始禁止游客入内墓葬区,四周设立围栏,同样被围起来的还有四口熬鲸油的大锅残骸。

岸边的木屋属于夏季的巡视人员,挪威政府会派人驻守此地,巡视文化遗迹并维护这里的环境。平日里鲜有人迹,只有旅游旺季的六七八月份,才会迎来众多邮轮客人或者自助旅行者。即使这样,上次过来看到的那具驯鹿头骨也不知去向了,还是有不自觉的游客。


木屋所在的山坡是明显的冰积陇地貌—冰川向前运动时所推动的沙石堆积物,由于北极气候变暖,我注意到山谷冰川退缩的痕迹很明显。晴空下,海湾的风景非常迷人,气温有七八度,很适合徒步。我沿着海滩走了大约两公里,沿途不少海鸟在苔原上觅食,认出了北极贼鸥、黑海雀、北极燕鸥等。




浮冰被冲到岸边,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晶莹剔透。


一个原本该是寂静无声和凄凉的逝者世界,就这样成为了一处“绝美墓地”,这些无名墓冢是极地风景的一部分,魂灵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