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2015-01-16 09:30:20)
标签:

荷兰

世界文化遗产

阿姆斯特丹运河

摄影

阿兹猫

杂谈

分类: 阿兹猫西欧行

 仰视的风景”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

— 荷兰世界遗产系列(一)


   有一种风景,需要换一个角度,才能最大程度接近其本质,当我站在阿姆斯特丹运河游船上,仰视着两岸十七世纪形形色色的运河屋,发出一遍又一遍地惊艳感叹,北方水城,或许唯有仰视,才能敲开岁月的窗棂,嗅到扑面而来的历史幽深气息吧!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走进“北方水城”阿姆斯特丹,一年四季风景皆好

 

   清晨,我坐上游船悠闲地走进阿姆斯特丹的风景画,看着桥头骑着自行车的荷兰人匆匆奔向各个方向,船是那种玻璃船,头顶的天棚天气好的时候通常都会开着,我选择了中间的位置,阳光洒下来,暖洋洋的。这是我第N次乘坐阿姆斯特丹运河船了,不仅作为交通工具,更喜欢看着船缓缓经过那些古老的运河屋,一座一座不同样式的桥从头顶掠过,如同人生的一段段境遇,各有各的精彩,却都稍纵即逝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最近一次去荷兰我干脆买了张24小时不限次数的船票,花了半天时间把运河巴士(Canal Bus)的四条线路都坐了一遍。看着手中的地图,阿姆斯特丹,这座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的城市, 竟然有90个小岛,160条河渠和1281座桥梁,船只可以在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运河带修建于十七世纪,当时刚进入鼎盛时期的阿姆斯特丹迅猛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原有的城区容纳程度达到了极限,急需扩大,人们通过运河来排干同心弧形沼泽地,并填平中间的空地来扩大城市空间。一个围绕着老城区,沿着防御边界向内延伸,主要是以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为中心,包括辛格运河、绅士运河、国王运河和王子运河等在内的扇形区域形成了,呈半月形向外层层环绕。作为大规模城市规划的一个范例,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同类发展中规模最大最均衡的城市,直到 19 世纪仍旧为世界各地所参考,这个区域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大约1.5公里半径的运河带(grachtengordel)中,游船线路刚好经过大部分经典景点,坐在船上不费力全都一目了然。河网交织,水上的阿姆斯特丹一改地面上的浮华喧嚣,安静朴实,淡雅如白莲般悠然自得地在水中静静绽放。缓慢地行进中,伴着游船的汽笛声,混合着潺潺的水声,迎面过来一艘阿姆斯特丹另一家颇受欢迎的游船公司Boat Company Lovers的 “爱人”(Lovers)游船,擦身而过时大家挥手问候。只有在运河中我才真正感受到北方水都的宁谧宜人,运河边多栽着古树,一阵风吹过,盛夏丰美的枝叶偶会落下几片,淡淡地漂在河上。船中的人、岸边的人,会忍不住在温暖的阳光中点头微笑,河岸甚矮,如果愿意,握个手亦不妨。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河对面便是著名的“安妮之家”,每天都是长龙般的队伍)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皇帝运河边的Felix Meritis建于1776年,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目前是荷兰艺术、文化和科学活动的举办场所)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从运河来到入海口,水面开阔,岸边有不少现代建筑)

 

   看着两岸的华丽建筑向身后倒去,在17世纪荷兰开启她的“黄金时代”后的一百年中,富商权贵们争相在运河带两岸修建了上千栋精美的房屋,于是有着美丽山墙的运河屋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的标志性景观,为后人留下的一切秘密也都藏于其中。许多堪称古董级的建筑有着非凡的历史,每栋房子都有一个号码,船上的讲解不时提示某某号运河屋是某名人的旧宅,或是东印度公司股东的大屋,又或是政府机构所在地,一句话,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这些运河屋除了砖墙的颜色,长得都差不多,房子正面和窗户细长,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为了少交税,精明的荷兰人都尽量减少建筑的正面面积,门面虽很小,但房子后部纵深还比较宽敞。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只能从窗户吊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十几年前第一次来荷兰的时候导游就曾经为此考过大家,不过现在估计已经难不倒游客了。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由于门面狭小,荷兰人的装饰心思都放在了山墙上,花色种类繁多,我注意到上面有一种特殊的浮雕艺术品,每家都不同,原来以前所有的运河屋都没有门牌号码,人们使用这种墙片(Wall tablet)标记自家的位置,荷兰语为Gevelstenen,尤其是运河带边的房子,使用墙片的建筑随处可见,打字员、磨坊主、船长、商人等图案代表着房主的职业,五花八门,从这些有趣的墙片中,人们可以了解阿姆斯特丹的过去。但最多的标示是门牌上的3个X,不但鲜明地出现在阿姆斯特丹的市徽上,在建筑物上更是随处可见,分别代表阿姆斯特丹的三大克星:水、火与黑死病。如今黑死病已经消灭殆尽了,而水与火,在洗劫过这个城市之后,又赋予了她特有的灵性,既柔情,又火辣。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船拐到西教堂时,我便不舍得离开了,下船来到岸上,绕到教堂的另一侧,河畔刚好有张椅子,于是坐在那里,抬头,接受阳光温暖的摩挲,低头,看着野鸭悠闲游过波光如缎的河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成了游船上人们仰视的风景。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著名的西教堂)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运河边的风景,人、物两相宜)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运河上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那就是船屋(boat house),我找到唯一一座位于王子运河上的船屋博物馆(Houseboat Museum),看到船屋的主人文森特.房龙先生是这样说的,“经常有好奇的游客打量着船屋,问这问那,比如这船上如何接水通电,废水如何处理,住在里面会不会非常阴暗湿冷等等,于是我就想,既然大家都这么想了解船屋,为什么不开放给公众呢?于是1997年我决定开个船屋博物馆,现在参观者可以自己进来找寻答案了。欢迎来到“亨德利卡•玛丽亚”(Hendrika Maria)号帆船,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吧。”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亨德利卡•玛丽亚”号帆船建于1914年,作为船屋使用也有20年了,走进去发现船虽小,五脏俱全,一间带有卧铺的船长室、一间大起居室、厨房、浴室和一些其他舱室,空间格局也很合理,我设想着住在里面的情景,有种小时候“过家家”的感觉,不过估计时间长了我肯定受不了,但是对于阿姆斯特丹人来说,生活在船屋里和陆地的房屋没什么不同,甚至这里的风景更好。“水上人家”的生活远离地面的喧嚣,到了晚上,船屋的灯光比起高楼里来更让人有种家的温暖。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以前船屋是穷人的居所,现在则正好相反,船屋的生活成本很昂贵,首先要买条船,尤其是那种真正的船,而非固定在水边的平房,而且最好是平稳的大船(小船容易颠簸),价格甚至比一套运河边的公寓都贵,由于荷兰政府担心拥堵河道,在 1973 年就不再发船屋的建造许可证了,物以稀为贵,仅有的这些船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此外船主每年还要交给政府一笔不小的“泊船费”,每隔几年必须保养一次船外壳,比如重新上漆及除锈等,延长其寿命,难怪拥有船屋的荷兰人感觉自己就像拥有一栋城堡一样。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船屋的生活让我联想到了荷兰人的个性,临水而居的民族,和他们的欧洲邻居相比,精神状态似乎更平和,激烈的性情,好斗的脾气,烦躁不安的心绪,紧张的意志,阴沉而威严的骄傲,这些在荷兰人身上都是找不到的,忍耐与乐观精神的产生是建立在他们生存的地方气候潮湿,土地又稀少珍贵的基础上。正是这个性情快活,崇尚自然,有生活情趣,也更容易知足,最重要的是勤于学习钻研的民族,才能在四百年前,打造出一座融自然、生活与城市功能完美结合的新 “水上城市”——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水中之城,也应在水中仰视她,方能读懂她,然后你会魂牵梦萦……

  

阿姆斯特丹运河组图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精彩”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