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生存实录
“别看我们靠海吃海,但很多格陵兰人不会游泳。”因为这里的海水太冷太硬,硬到成了冰,冰又成了山,成了天地!

2013年6月26日 晴
地点:乌玛纳克(Uummannaq)
坐标:70°45'00”N, 50°00'00”W
码头上有家小型鱼类加工厂,我打算过去看看,正好遇上因纽特渔民赶海回来。Adlet,这个才三十多岁的年轻渔夫,因为那张被极地强烈紫外线晒得黑红的脸膛,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他正和同伴将一桶桶鱼从小型电动马达船上卸下来,昔日捕鱼用的简陋的kayak(独木舟),如今则成为当地人喜爱的户外运动方式。





走近看,桶里全是些没有见过的海鱼,体型硕大,因为言语不通,比划着和Adlet交流,最后只知道他们管这种鱼叫“Red
Fish”(红鱼)。一旁,站着Adlet的太太Sedna和小女儿Sila,如果不是画面背景中漂浮的巨大冰山,这一家人和其它地方的渔民没有太大区别。北极地区的原住民,早已脱离了我们想象中的原始和落后生活了。


作为丹麦的海外领地,自治政府最大的财政来自丹麦本土的拨款,所幸,一方面丹麦源源不断输送金钱到大洋彼岸的同时,也允许格陵兰人保留自己的语言与生活方式。然而由于气候和地质条件没有多大变化,渔猎仍是首要的生活和经济来源,格陵兰人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能够衣食无忧。为了维护和传承祖辈留下来的狩猎文化传统,他们依旧是这片土地上唯一能够获准狩猎的人,当然是在一定配给制度管理控制下来进行。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这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合法捕杀鲸鱼的地区。然而和日本的商业捕鲸不同,狩猎是因纽特人世代生存的方式,不为交易,不为美食,仅仅为了生存。




夏天,是格陵兰岛最美好的时光,乌玛纳克的日照时间也比岛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长。人们利用这段时光开展各种活动,我也有机会见到因纽特人的传统体育比赛。乌玛纳特的室内体育馆正在进行一种特别的比赛,从六七岁的儿童,到十几岁的少年,按照年龄分组。因纽特人的传统运动动作和规则并不复杂,但和他们的独特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锻炼腕力的拔河,因纽特式俯卧撑,为接近猎物的“猫头鹰跳”,“海豹赛跑”等等,即训练了孩子们的生存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因纽特人社区的团结。




人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适应性,几千年来形成的北极圈里的独特民族,虽然短短几十年之间从原始社会跨越到现代社会,但生活富足的同时,心理上也会形成巨大的落差。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说自己语言、划独木舟、做手工皮具、吃生肉、捕猎,是确定自我存在的方式,如果抛弃这一切,就只能成为领取宗主国救济金的附庸了。

除了传统体育,现代的格陵兰人也在和世界接轨,让我惊讶的是,乌玛纳特,2011年竟然在这里举办了第四届Drambuie世界冰雪高尔夫锦标赛。就在岛附近的一座冰山上打高尔夫,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三月底的乌玛纳克,海水冻成结实的冰面,在这里打球的意义远大于比赛本身吧。

然而北极的海不是拿来玩的,实际上,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为海洋所包围,很多格陵兰人却不会游泳,因为这里的海水实在太冷了。千百年来,生命困难地存在于此,却依然保持了倔强流传下去的勇气。阳光下,我只看到一个鲜活,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世界,然而我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给人们力量与信心,迎接几个月后的疾风肆虐,寒天冰地,因为大自然的冷漠和残酷在这里从来不假以辞色。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
“大美格陵兰”系列

梦幻北极之旅 极地征服者的现代家园 “狗的赤道”西西缪特
“风之峡谷”徒步 “心动”乌玛纳克 探秘极地生活

乌玛纳特湾冰山巡游
午夜阳光下的北极绒 迪斯科湾冰川徒步

迪斯科湾奇幻冰山巡游
揭秘因纽特人原住民生活
北极圈上的村庄
Russell冰川徒步
航拍北极冰川冰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