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征服者”的现代家园
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Inuit)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民族之一,绝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地地道道的黄种人,数千年前从亚洲到北极,是人类最后一支迁徙大军。格陵兰岛第二大城镇西西缪特(Sisimiut),这里的因纽特人,20年间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进入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令人瞠目。

2013年6月24日 晴
地点:西西缪特(Sisimiut)
坐标:66°56'22”N, 53°40'24”W
我们从堪格路斯苏阿克(kangerlussuaq)出发,沿着西格陵兰海岸航行,到达的第一站便是格陵兰岛第二大城镇,凯卡塔自治区(Qeqqata
Kommunea)的首府西西缪特。整个格陵兰岛只有五万七千人,绝大部分生活在这片广袤冰原的边缘地带,定居点沿着海岸线寥落分布,腹地则是人际罕至的冰原。其中,西格陵兰最为“繁荣”,由于很多人都选择到大城镇工作,享受那里完善的现代设施,众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的小型定居点遭到遗弃,全国约有一半居民居住在西格陵兰海岸边的“大城镇”中,比如首都努克(Nuuk)以及Sisimiut、Maniitsoq、Paamiut等城镇,努克的人口有一万五千人。

(海边的彩色木屋,北极圈里的建筑色彩大都很鲜艳)

(小镇上的现代青铜雕像)

(格陵兰岛地图)
极地晴朗的一天开始了,一大清早“前进号”缓缓驶入宁静的海湾,外面并不冷,气温在十度左右,我站在甲板上,注视着前方山脚下,那些整齐排列的五颜六色的小木屋,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期待。



码头很现代,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简陋和荒凉,坐上巴士,我们这就“进城”了。没有看到传统因纽特人生活的雪屋和帐篷,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彩色木屋,甚至多层住宅楼。看来冰原上艰难的生存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对于一心想拍摄原住民传统生活的我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港湾附近山坡上一栋红色木屋上的十字架格外醒目,现代格陵兰人信仰基督教的很多,这座Berthel
Church还是格陵兰岛第二古老的教堂,建于1775年,据说是从之前的西西缪特人定居点Ukiivik
(Holsteinsborg)搬到这里的。




(全木结构的教堂)

784米高的
Kællingehætten山成为西西缪特的天然屏障,镇中心位于山脚下,全镇不过5500人左右,但这个地区已经拥有4500年的历史了。山下的墓地,一片白色十字架与鲜花,与不远处的住宅楼遥遥相望。据向导讲,有些因纽特人,去世后就埋葬距离住地约一公里处的墓地,这样可以守望着北极冰天雪地的故园,寄放着亲情和心灵的依托。过去格陵兰岛有冰葬,也有海葬,现在或许更多人希望能够在上帝的指引下上天堂吧。


到处可见的七彩木屋让这里多了几分和丹麦本土相似的童话气息,但我依旧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特别的东西。终于教堂附近一座巨大的“拱门”让我眼前一亮,竟然是鲸鱼的下颚骨。对于这个狩猎民族,是这样描述因纽特人和鲸鱼的关系:上帝为惩罚人类的罪恶而降下洪水,因纽特人没有躲进诺亚方舟里,而是架着自己的皮舟随水漂流。在他们就要饿死的时候,来了一头弓头鲸自愿献身为他们提供食物。因纽特人闯过难关并得以登岸,自此以后,每年春天弓头鲸都会来到北极为因纽特人提供食物。这个故事在因纽特人中流传甚广,因此他们对鲸充满了感激之情。正因为如此,因纽特人为每一头被猎杀的鲸举行仪式、祈祷,为它们的灵魂祝福,把它们的骨头留在死去的地方,这里也是因纽特人出海的地点,后来我在沿岸许多定居点岸边都见到了鲸鱼骨拱门,犹如一种图腾,守护着这个古老的狩猎民族。这种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之情已经被我们这些现代人所淡漠了。

(鲸鱼骨拱门非常醒目)

(房前屋后的驯鹿角,鱼干还有格陵兰犬)

街头不时见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大方自如地冲我微笑,摆出Pose让我拍摄,孩子们玩着一种类似木陀螺的玩具,骑单车的少年,可乐,户外帐篷,北极圈里的生活早已和世界接轨了。西西缪特在格陵兰岛的生活水平算是高的了,但英文在这里并不普遍,因此微笑便成为最好的沟通方式。在西方人眼中,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女孩儿和北极圈里的因纽特人,外表上两者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一时间,我也觉得有种熟识已久的感觉。






端详他们的相貌,身材矮小粗壮,眼睛细长,鼻子宽大,脸盘较宽,和蒙古人非常像。尽管来自亚洲,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极地环境中,体质和相貌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同亚洲的黄种人已经有所不同,比如鼻尖向下弯曲,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细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这样的身体特征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北极奇迹般生存了下来。

(因纽特人乐观、友善、好客,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因纽特人见到外人都很友善,一栋住宅楼前的草地上,两位晒太阳聊天的中年女人,看到我走过,其中一位女子竟然主动朝我挥手,示意我过来。走到跟前,发现她们可以讲英文,便很自然聊了起来。“现在是暑假,孩子们都放假了,我们是学校的老师,也在家休假。”“这里的居民靠什么为生呢?”“打渔捕猎,不过夏天的猎物不多,主要是捕鱼,你可以去那边的鱼市场转转,说不定会有鲸鱼肉呢。”谢过她们,我按照指引来到了小镇中心的鱼市场。

市场里摆放着新打上来的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据说每年6月,西西缪特居民都会捕捞多春鱼(capelin),一种用来制作狗粮的小鱼。伙计特地挑了一条大鱼让我拍照,今天没有鲸鱼肉出售。他一边聊着,一边为客人们称鱼,我问大家这些拿回家鱼怎么吃,早不是我们以为的吃生肉生鱼的时代了,煎鱼,烤鱼,各种做法,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





西西缪特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
“大美格陵兰”系列

梦幻北极之旅 极地征服者的现代家园 “狗的赤道”西西缪特
“风之峡谷”徒步 “心动”乌玛纳克 探秘极地生活

乌玛纳特湾冰山巡游
午夜阳光下的北极绒 迪斯科湾冰川徒步

迪斯科湾奇幻冰山巡游
揭秘因纽特人原住民生活
北极圈上的村庄
Russell冰川徒步
航拍北极冰川冰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