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风之峡谷”
“风之峡谷”,我遇见了极地生命的奇迹,“仙女木”在午夜阳光下绽放,白色瀑布从黑色的玄武岩石上飞流而下,黑白之间,一只加拿大雁安逸地在瀑布边的岩石上做窝,独享这份清静,据说它已经连续第五年回到这里,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

2013年6月25日 晴转多云
地点:凯凯塔苏瓦克(Qeqertarsuaq)
坐标:69°58'00”N, 53°45'00”W
冰山,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我兴奋。






航行的第二天,“前进号”驶入了迪斯科岛(Disko
Land)的海湾中,几座小型冰山漂浮在村镇周围,在阳光下耀眼的白与背后的黑色山体形成强烈反差,水面则映出幽绿的光芒,它们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呢?

凯凯塔苏瓦克(Qeqertarsuaq又称
Godhavn),这座依山而建的城镇,在格林兰语中是“大岛”之意,1773年建立,目前仅有845个居民。码头,迎接我们的依然是鲸鱼骨拱门,据说这附近的海湾鲸鱼出没,每年的2-5月,成群的北极露脊鲸游到此地,在这里生活繁育后代。



因为这些鲸鱼,凯凯塔苏瓦克曾经是重要的捕鲸站,如今丹麦政府设立了格陵兰北极科学站,即“哥本哈根大学格陵兰分校”(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in Greenland),这是哥大在格陵兰研究植物和动物的部分,主要从事迪斯科湾(Disko
Bay)的鲸行为观测研究工作。比如鲸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声音区别,这些声音的频率、类型、强度等特征,据说露脊鲸声音的年际变化非常复杂,不管怎样,研究总比捕杀要好。


依山势而建的木屋,既有以前的贸易和行政中心,也有各种功能的,比如理发馆,都是在凯凯塔苏瓦克还是北格陵兰的首都之时兴建的,最醒目的当然还是墓地。



不知何时乌云渐渐笼罩了天空,海面的冰山透着一种诡异,太阳低低悬挂在天空,雾气越来越重,渐渐海面上的一切都隐匿在浓雾中。我站在岸边,看着冰山与村庄,除了偶尔飞过的海鸟,渺无人烟,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是世界的极北端,荒凉而又那么迷人。



转身加入到徒步者的行列,目的地是那个有着美妙动人名字的“风之峡谷”(Blaesedalen)。夏天的凯凯塔苏瓦克以丰富的极地植物群著称,绿色让这片寒冷的土地变得生机盎然。一路上,脚下遍布一种匍匐地面、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的小花儿,我禁不住俯身拍了又拍,回到船上请教了植物学家,才知道这种北极植物叫做Dryas
octopetala Linn,竟还有个好听的中文名“仙女木”。



花如其名,莹白色羽毛状花朵,被长长的花柄直直擎起,花瓣质感很薄,犹如绢纱般,看似弱不禁风,圆圆的花冠却总是朝天,犹如一群小仙子在翩翩起舞。由于北极的夏天只有短短两个月左右,北极植物都发展出一些特别之处,比如仙女木的花朵形状像个茶杯,每片花瓣又像是一面反射镜,可以把太阳光的能量反射到中心的花蕊上,聚积热量,以保证种子尽快成熟。还有北极罂粟(Papaver
radicatum),也是利用花朵收集阳光,而且效率高得惊人,仲夏阳光24小时360度照耀,罂粟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改变花朵的位置,收集的阳光足够在漫漫冬日来临之前,在花朵的中心部位生成种子。极地的生命,在严酷中也会诞生听起来很浪漫的故事。


更浪漫的事发生在徒步的终点。连绵不断、千万年的冰川形成这里独特的风景线,到处是玄武岩石和未融化的冰雪,我们翻越了900多米高的Skarvefjeld
(鸬鹚山),终于来到峡谷深处的瀑布,清澈的山泉从悬崖上飞流而下。



我正全神贯注地拍照,同行的西方游客指着一块黑色的岩石,“你看那里有一只Canada
Goose。”哪里?我茫然地注视着前方,辨认了半天,终于看到一只和岩石差不多颜色的加拿大雁,安静地卧在那里,“听说她每年都回到同一个地方做窝,已经连续五年了,这里的村民都认得她了。”看她置身世外的姿态,像所有极地生灵一样,她只对如何绽放,如何成为自己,如何享受短暂的好时光感兴趣!











凯凯塔苏瓦克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
“大美格陵兰”系列

梦幻北极之旅 极地征服者的现代家园 “狗的赤道”西西缪特
“风之峡谷”徒步 “心动”乌玛纳克 探秘极地生活

乌玛纳特湾冰山巡游
午夜阳光下的北极绒 迪斯科湾冰川徒步

迪斯科湾奇幻冰山巡游
揭秘因纽特人原住民生活
北极圈上的村庄
Russell冰川徒步
航拍北极冰川冰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