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企鹅“占领”的袖珍英国站
— 南极旅行日志(九)
飘扬的英国米字旗下,站着一群雄赳赳的金图企鹅,背后巍峨的雪山,我顿时有种错觉:这到底是英国站?还是金图企鹅站呢?

2012年11月27日 晴
坐标: 64°49’S 63°29’W
关键词:拉可罗港(Port Lockroy)
最受游客欢迎的南极旅游景点之一是历史遗迹,包括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国科考站,这是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而南极历史遗迹的管理工作由南极条约成员国负责。但是随着近年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很多科考站开始拒绝被打扰,一些南极条约成员国也出台了严格限制游客到其考察站旅游的相关政策,包括中国的长城站,据说也开始有条件接受游客参观。



当参观科考站日益稀罕时,有一个站却是敞开大门,那就是拉克罗港(Port
Lockroy)的英国站,前身是英国探险队前往基地 Base A
的主要基地,目前由英国南极遗产基金负责管理(南极历史遗迹第61号)。拉克罗港建于1941年,原本是二战时英国的秘密基地之一,战时为了监视德国在南极的行动,1944年展开代号为“塔伯伦计划”(Operation
Tabarin)的秘密行动,战后归福克兰群岛接管,变成科研基地,直到1962年荒废。



在登陆前的介绍中,得知拉克罗港是块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面只有两三栋普通的红色铁皮屋,1996
年英国“南极洲遗产基金会”重建时,考察站改为小型南极博物馆,这里只在南极夏季时有四五个人值班,
主要工作就是接待为数众多的访问者。为了避免生态破坏,这里每天限制 350 人登陆,每次登岸时不能超过六十人。


铁皮屋改为了博物馆,礼品店和邮局,出售邮票、明信片、纪念品等,也就是说,这里是南极半岛唯一可以Shopping的地方,亦是南极旅行里唯一可以投寄明信片及信件的地方。走进博物馆,没想到里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保留着从前科考队的生活设施,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工具间等等,那些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陈设,老胶唱片和食品罐头都非常古风可人,从墙上的美人海报,可想而知当年极地的生活苦中作乐情况。

大家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盖章,因为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南极企鹅形状的邮戳。经此投寄的信件会盖上南极的邮印,然后用邮政轮船把信件运到福克兰群岛,再运回英国,最后从英国按地址寄出,一般需要1-2个月。每年约有7万张明信片从此寄往100多个国家,我也买了两张明信片,盖了邮戳,但最后还是舍不得投寄,担心丢了。邮票和首日封也都很不错,买了南极海豹,企鹅,鲸鱼的邮票,还有BBC的《冰冻星球》首日封。由于这儿算英国领土,只收欧元或者英镑美金,而且小面额的都不能刷卡,多准备些零钱是很必要的。

最后要说明一下,南极没有专门用于旅游的设施,旅游公司被准许使用一些政府基础设施,例如码头,
机场等,尽管这类设施通常是为考察站工作人员以及官方来访者提供服务。在科考站附近进行的其它活动还将包括远足,
独人艇和宿营等,这些活动未必是由国家南极项目中作出的精心安排,而是考虑到诸如后勤安排的方便性和科考站附近有何种类型景点等因素而作出的。
拍摄器材:
Canon EOS 5D Mark III
,Canon EOS 1DX,
镜头:70-300mm
f4-5.6 ,500mm f/4L IS
USM
个人影展《婷,在极地》正在进行中,作为北京佳能交流空间2013年度的首个影展,展期长达一个半月。一个女摄影师眼中的极地,有着怎样的不同呢?期待和朋友们分享交流。
日期:2013年1月19-2月28日
地点:北京佳能影像乐天地(三里屯SOHO中心一层)

拉克罗港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
南极,南极!

登陆长城站 销魂的海豹“睡美人”
梦幻企鹅世界

企鹅也有“高速路” 纯美“天堂湾”
实拍企鹅求偶仪式

“袖珍”英国站 奇妙冰世界的企鹅“特工队” 阿德利企鹅与石头

乘坐冲锋艇过雷麦瑞海峡
日落金山
南极:春天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