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的印巴边境降旗仪式
——
巴基斯坦非常之旅(五)

看过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才明白为什么之前有人戏称这是印巴两国唯一的合作项目——整个过程双方士兵动作协调一致、严格对等,看似对抗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两国“和谐合作”的典范,也许是当初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吧,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则具有高度的观赏性。
为赶上傍晚印巴两国边境的降旗仪式,中午离开拉瓦尔品第的国防部,我们从伊斯兰堡驱车四个多小时,直接前往距离历史名城拉合尔17公里的瓦嘎边境口岸,终于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瓦嘎,这里是印巴陆路的一个主要来往通道。

(降旗仪式的看台分男女,这是女观众的看台)
此刻,巴一侧的观众正陆陆续续进入降旗仪式的场地,瓦噶对于巴基斯坦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边防口岸、军事设施,更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远猫猫就看见入口处的拱门上悬挂着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金色肖像,白色塔型建筑上飘扬着星月国旗,拱门正面用乌尔都文写着四个大字“和平之门”。


此刻,场地两旁的看台上已经坐满了巴基斯坦人,男女分开就坐,而我们则被安排在距离门口最近的贵宾席上。对面就是印度,铁门空隙中看过去也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好像印度那边的观看场地比巴方的大,观众也多,这里距离印度的阿姆利则市18公里。所谓的边界线就是道大铁门,门上各自镶有本国的国徽,两扇门之间有一道约两米宽的隔离带,左右旗杆上,巴基斯坦绿色的“新月”旗和印度三色旗,在风中傲然对视着。

仪式开始前,两个身穿绿色国旗服装的巴基斯坦人挥舞着巨大的旗杆来回跑动,四周人声鼎沸,场内巨大的音响放着巴基斯坦的国歌,观众的情绪开始被调动起来,我身后便是男性观众看台,不少人已经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在音乐伴奏下,齐声高喊“巴基斯坦,万岁”,情绪激昂,而对面的印度也同样放着高音喇叭,同样喊着口号,一时间两边欢呼声可谓“地动山摇”,震得猫猫直耳鸣,好像到了世界杯的赛场,从镜头里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心想这人口大国干点什么动静都不小。


在双方声势浩大的前奏下,主角终于隆重登场了,8名身高均在1.90米的体格强壮的巴基斯坦士兵,雄赳赳入场,一定是特别挑选的,长得都很像,头戴鸡冠似的军帽,身穿过膝袍式军服,腰系红色绶带,脚蹬皮靴,个个威风凛凛。




当他们昂首阔步来到观众面前,士兵们开始单个或者两个表演起来,行走飞快,手臂前后摆动差不多到水平的位置,步子也迈的特大,然后嘎然停住,开始跺着向前走,踢起可比肩的正步,靴子狠狠砸向地面,像雄鸡一样脑晃动袋,前胸一起一伏,怒目圆睁,双手握拳,一副要冲过去和印度人打群架的样子,看得大家不禁哑然失笑。更有士兵叉脚叉腰,昂首挺胸,宛如中国京剧的武生亮相,赢得看台上掌声和笑声一片。而对面印度士兵显然也在做着同样的表演,这些动作虚张声势地显现着双方故意呈现的敌对状态。



(注意看中间的印度女兵,据说是今年三月才开始在印巴边境值勤的)

终于,在这眼花缭乱的一套动作后,双方士兵拉开大铁门,雷鸣般的欢呼声顿时响彻云霄,大幕拉开了,一场黑黄一决雌雄的大戏就要上演。猫猫这才注意到对面身着黄色军服,红色鸡冠帽的印度士兵,在身材体格上显然不及巴方,突然很惊讶地发现印度方面竟然有个女兵,不过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像男士兵那样做出很多夸张的动作。




各方的军士长向对方一声高亢的长吼,以示敌前叫阵,但跟着双方互相敬礼、握手,当他们握手那一刹那,猫猫突然瞥见对面印度士兵竟然面带微笑,估计巴方的士兵也同样还以微笑,这一笑,一下子冲淡了之前那种势不两立的感觉。随后两国队列中各出列一名军人,开始迈步走向对方,并将腿踢得高过对方肩膀,然后使足全身气力将皮靴砸在地上,力量之大仿佛有踏平对方之势,看两个大男人这么较劲地比赛踢腿,难怪有说这样的降旗仪式举世无双,真是太有趣了!

(握手时相视一笑,代替了过去的怒目而视)
(双方动作协调,编排统一有趣,非常具有观赏性)
腿踢完了,估计双方的观众都在评价哪边的士兵踢得高,跺得响,这时候印巴各出一名仪仗兵飞奔向自己的国旗,用标准的动作迅速解开旗杆上的绳子,两国仪仗兵列队走向国旗,面对面站好。两名军人向对方敬了一个漂亮而威武的军礼后握手,在军号声中,印巴国旗徐徐交叉落下,双方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各自叠好后列队收回。将国旗送回各自国门城堡后,双方仪仗兵返回,继续演练精彩的步操动作,摆着齐肩高的直臂,对向气呼呼地冲往国门。在几要贴身相撞之时,同在边界线旁“急刹车”,大力跺脚立定后转身,并把枪托磕得巨响。最后,双方再次礼仪性握手,大铁门轰隆隆关上,精彩的降旗仪式就结束了。整个降旗仪式持续了45分钟左右,双方的观众不停地呼喊着口号,但没有攻击对方的言语。










据说这样的闭关降旗仪式过去五十多年来每天都要在相同地点、时间,以相同的方式上演,看似隆重、紧张的场面,因过于夸张而带上了些许幽默的成分,双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不愧为一种娱乐,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观看,听说印度那边还开始收门票了。可仔细一想,也不是个滋味,这个地方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印度那边叫旁遮普邦,巴基斯坦这边叫旁遮普省,1947年8月,一条人为划分的界线不但催生了印巴两个国家,也将旁遮普拆成了两个,一扇铁门割断了多少种族部落家庭,也埋下了几十年的祸根。

巴方的军事力量多部署在印巴边境,有边也有防,从北向南直抵阿拉伯海的印巴边境筑有3道铁丝网、埋着数不清的地雷、布有众多军事观察岗哨,要想穿过这条“火线”绝非易事。而北部和阿富汗的边境就没有这么清楚了,可谓无边无防,在反恐大任面前,印巴边境危机似乎都淡化了,两个敌对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何时才能以沟通对话取代军事冲突、谈判取代武力解决问题呢?也许从越来越具有观赏性的仪式开始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巴基斯坦游骑兵和印度边境安全部队去年10月30日称,他们将放弃那些最富敌意的动作,当然损伤膝盖的夸张正步还在继续,但面带愠色的对视却已经变成了相视一笑。这个看似对抗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两国“和谐合作”的典范,也许是当初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吧。


(猫猫在拍摄边境线上的印度方士兵)
——————————————————————————————————————
巴基斯坦“非常之旅”系列

走进“后拉登时代”的巴基斯坦 实拍反恐风暴中心伊斯兰堡 我见到了海军总参谋长

如此雷人开道的特警部队
举世无双的印巴边境降旗仪式 巴基斯坦文化之旅

巴基斯坦最美清真寺 世界文化遗产拉合尔堡 揭秘巴基斯坦人真实生活

巴基斯坦地道美食
惊艳巴基斯坦小美女
铁丝网上的炫目广告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