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2011-01-23 10:22:05)
标签:

丽江古城

纳西古乐

最古老的音乐

唐宋

宣科

旅游

摄影

阿兹猫

分类: 阿兹猫国内行

 丽江聆听纳西古乐

 

   大幕拉开,眼前的景象让猫猫感到神圣和肃穆:戏台上,一群七八十岁白发白须的老人身着艳丽的中式锦缎棉袄,正襟端坐,怀抱古老的乐器, 一位老者颤巍巍的低呤过后,锣声开道,大鼓小镲随之夹杂而来, 悠扬的笛声引导着十八般乐器花团锦簇般地奏响起来,高潮处,鼓声跋声带着各种华丽的乐声,崇高中哺育着生机,庄严里闪亮着炫丽,盘绕着耳边,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唐宋宫廷中,大唐王朝的辉煌重又浮现在眼前。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12月的丽江,猫猫走在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上,想不到一下子就找到了“丽江三杰”中的两位:宣科先生的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而五十米之外便是无臂书法家和志刚的书屋,不过和志刚去广州了,书屋里只遇到他的弟子,纳西古乐每晚都有演出,据说宣科到时候会出场主持,于是决定晚上去见识一下这位丽江鬼才。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大研古乐因为是冬季,游客本就不多,进去的时候只有廖廖不到二十个观众,最遗憾的是宣科先生因为身体欠佯没有到场(估计也是因为淡季的缘故)。一位民族装束的女主持人走上台来,用普通话讲解了一下要演奏的曲目后,竟然开始讲起了英文,虽然台下一个老外都没有,想想也不奇怪,宣科先生以前是丽江的英文教员,近十几年又将纳西古乐积极推上国际舞台,只是主持人充满感情和奇怪调子的英文让人实在有些忍俊不住。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猫猫环顾四周,这是一座丽江典型的传统四合古院,戏台比较简陋,左边一面直径一米多的红漆大鼓十分醒目,台上木制太师椅上,十几位长衫马褂,闭目养神,对满场喧闹熟视无睹的老人们,与抬眼便看到的横梁上悬挂的那些黑白照片形成了鲜明比照,得知那些照片都是已经离世了的演奏者,突然间猫猫感到有些心酸。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如今的纳西古乐团虽然有新人加入,但还是少数,毕竟这门古老的艺术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自古以来都是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才使古乐代代相传,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已经很难发展下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会开始了,戏台一侧的大屏幕上打出了曲目,不少源于唐朝和宋朝,原来大都是我们过去研读唐宋词熟悉的词牌曲,过去只是诵读文字本,却不知词牌、曲牌的音乐旋律。而纳西古乐响起,猫猫诧异地发现,全无少数民族的音乐旋律,都是中原古代音乐,古朴典雅,当苍老虔诚的乐师手里口中流淌出一曲曲千古绝响,看客们大多都已不知自己身在何时何处了。猫猫甚是喜爱那南唐后主李煜填词的《浪淘沙》之曲,鼓瑟齐鸣,后排一位女子轻启朱唇,将该词缠绵悱恻、无奈花逝去的意境演绎得恰如其分,令人不禁叫绝。而《一江风》《水龙吟》与《步步娇》,也都是流传在丽江民间文人中的古典乐曲,在乐韵上如前面的《浪淘沙》一样更多的继承了原始的韵味,丽江的小调在这些曲子里都有着广泛的展现,还有带些调侃意味的说唱曲目,如实地反映了丽江地域和云贵川三地民间的风情风物。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会中间插进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便是介绍成员手中的古乐器,比如来自古波斯的苏古笃,目前在伊朗都已经失传了,还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曲项琵琶,而每一曲开场前必敲响的十面铜锣,竟然是明代姑苏所制,已经敲击了四百余年,至今依然音调悠扬悦耳、洪亮饱满。演奏的老人特地转过来展示给大家,只见云锣架于一个红木支架上,红漆木框的田字格架分为四层,以一、三、三、三的排列形成十个小方格,悬挂十面小锣,每个小锣直径约十公分,虽然已是四百多岁的古希之锣,痕斑苍然而锣面无损,敲击之音清脆响亮、洪实清远,余音袅袅,是这场古乐会演奏乐器中最清亮洪实、最古韵悠然的乐音,每一声清亮的敲击着台下观者的心灵。听着这些稀奇古怪却又似曾相识的乐器在耄耋之年的老艺人手中奏响,有着很奇妙的时空穿梭的感觉。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如此动听的音乐却观众寥寥,想起丽江夜晚灯红酒绿喧闹嘈杂的酒吧街,不禁深感惋惜,纯朴的丽江已经渐行渐远,尚存的纳西古乐敌不过酒吧街的流行歌手,十年前,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雅典、罗马、威尼斯等伟大城市比肩;十年后,2008年1月中旬,古城被指责过度商业化、原住民流失,因为它在抛弃它作为一个活着的古老城市的那些使它具有活力的东西,最终连宣科都无法忍受夜晚的喧嚣,搬离古城住进了自己在城郊占地86亩的庄园中。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当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结束后,猫猫的思绪似乎还在大唐上空飘荡,这一夜无法入眠,因为这台动人心魄的纳西古乐,之前请教一位谙熟中国古乐的朋友,他说,这样的音乐对于猫猫的年龄可能有些沉闷,但了解一些唐宋音乐的元素是很不错的,音乐会结束后,猫猫给友人发了条短信,“一点都不沉闷,似乎梦回唐朝”。走出大研古乐会场,溶溶夜色下的丽江古城,潺潺流水闪着波光穿过古城中间,看着身边夜游的寻欢客不知疲劳地斜倚在敞开门扉的茶楼酒肆中,同在古城中,却犹如和猫猫在两个世界一般,不禁抬头仰望星空,纳西古乐的丝竹之声依旧在耳边缭绕,好似领略宗教之深邃,久久不散,有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纳西古乐介绍:

 

是纳西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保留、弘扬的古老音乐,由调经音乐、皇经音乐、本土白沙细乐组成。它原是唐宋以来的词、曲牌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散失。纳西古乐分两个部份,一是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汉译为《白沙细乐》,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乡间中的一种古典音乐技术形式,《白沙细乐》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乐合奏。《白沙细乐》用于丧事或是重大的祭祖节的活动中进行奏乐,是一部风俗性的音乐套曲。当时更有专门的乐工,其演奏技艺相当高超。后来演奏者多为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受人邀请时参加演奏活动。二是江洞经古乐,它是中原道教与纳西族民间音乐相溶合的奇异乐种。历史悠久,在丽江纳西族民间中广为流传。它奇迹般保存了部分中原地区早以失传的唐,宋,元时期的词,曲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兹猫丽江行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自驾玉龙雪山                 丽江古城梦                  白沙探访奇人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纳西古乐神韵             丽江狗狗的幸福生活          丽江古城最奢华酒店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音乐古化石”纳西古乐的神韵   
    披星戴月“纳西女”           丽江美景随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