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图大学里的百年密室之谜
—自驾爱沙尼亚系列之九
“带你去看个有意思的地方,”Eero冲我眨眨眼,塔尔图大学的主楼,我们已经爬到顶层了,四周静悄悄的,高高的楼梯通向黑暗的阁楼,学校管理人员拿着串钥匙走在前面,打开了阁楼的门,我有些紧张,不会有幽灵吧,当一道阳光从斜着的天窗射进屋子里的时候,这才松了口气,原来是一间19世纪供学生忏悔过失的“学生禁闭室”(Student
Lock-Up)。

塔尔图(Tartu)距离塔林一百八十公里,Eero的好朋友Eveliis在塔尔图大学工作,于是我们去这个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参观的时候,也顺便看望她,只是这天的天气非常糟糕,阴雨连绵,回来的时候竟然演变成了大暴雨,前方的路在雨水中全然看不清楚。上午11点半我们来到塔尔图,把车子停在市中心广场路边,Eero看到附近没有看车的,很自觉地找张纸写上停车时间夹在前挡风上面。来到市政广场(Raekoja
plats),中心是建于1782~1789年的漂亮市政厅,前面一座伞下亲吻的少男少女情侣雕像喷水池,不禁让人联想起大学里的青春萌动和初恋的美好时光,学生们使这座原本葱郁、安静、祥和的城市充满了新鲜活力。


广场边咖啡馆,餐厅和工艺品店云集,猫猫随意走进一家,本来只是随便看看,结果发现这里有不少别致的文化衫,也许是因为学生多的缘故吧,文化衫倒没有旅游纪念品式样的,上面是一些卡通设计和幽默的旁白,有不少图案是关于猫的,自然引起了猫猫的兴趣,最后挑了件黄色小猫的,翘着尾巴咪着眼睛,下面用爱沙尼亚语写着
“我是那只最好的”,呵呵。


塔尔图自1632年以来就是爱沙尼亚的科学和教育中心,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设立了塔尔图大学,是欧洲非常古老的大学之一,犹如塔尔图的一张名片。我们在Eveliis的陪同下参观了这所大学,因为现在是暑假,学生们都回家了,因此校园和楼里非常安静,大学主楼建于1803年,里面有塔尔图大学艺术博物馆。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19世纪供学生忏悔过失的学生禁闭室(Student
Lock-Up),在大学主楼的阁楼上,一共有5个禁闭室,用来惩罚破坏学校规定的学生,是大学法庭设立的。据说在关禁闭期间,第一天,和最后的三天只有水和面包,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开除,当然更严重的犯罪和身体侵害行为则由镇上的法院审理,1889年这个大学法庭宣布解散,取而代之由教授们和学校的管理委员会受理,关禁闭的次数也逐年减少,直到20世纪初完全取消,最后一个受罚的学生是在1892年。
不过七八平米的房间的墙上,挂着关于当时学校惩罚规定的清单,仔细读读,还挺有意思,看看当时都是什么样的行为要被关禁闭:
打扰夜间休息:1-2天
扰乱剧场秩序:1-2天
欠款:1-2天
忘了归还图书馆的书:2天
在学校建筑内吸烟:2天
打坏玻璃:3天(这个可够严重的,可见当时玻璃一定很贵很贵-猫猫语)
威胁恐吓:3天
未经允许擅自离校:3-6天
未经批准逃脱禁闭室:3-9天
未经允许进入平台(或者公寓):3-10天(不太清楚上面指的是什么-猫猫注)
骚扰妇女:4天
打架:5天-3周
谩骂:6-8天
欺骗商店老板:3周
决斗:3周(这最后一项还真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哦)

(房间里的厕所)
不过调皮的学生们即使在关禁闭期间,也不老实,墙上,天花板上用蜡烛灰烬绘满涂鸦和诗歌,以发泄不满,虽然是一时之快,但留存下来,后人看过去也不乏幽默诙谐,是那个时代学生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然而不幸的是1965年一场大火,将3个禁闭室部分烧毁,另外两个完全烧掉了。惜痛之余,为了保留19世纪学生生活的这个片断,1977年塔尔图大学在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的帮助下,根据老照片复原了墙上的烧毁涂鸦和文字,1994-95年又进行了一次修缮,现在只有一小部分是原作了,大部分都是后修复的。

虽然现在的教育已经摒弃了这样的惩罚措施,但回过头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学生时代的一种宝贵记忆呢?
谁都会有年少躁动不成熟,规规矩矩的孩子未必将来会有多大的作为,猫猫倒觉得叛逆是成长中必须的,想象着当时关禁闭的学生在房间里自娱自乐,搞得满墙涂鸦,也挺有意思的。
塔尔图学校还有自己的艺术馆,音乐厅,据说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只有7个,据Eveliis讲塔尔图大学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过来,比起西欧的大学,这里的费用要低廉,但对外语要求比较高,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就这样,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在学校各处参观着,正值暑假,像猫猫在北京生活的大学校园一样,这个时期也是整修校舍的时候,旁边正在动工的大楼用一张大照片做遮挡,照片上是学校教员从窗户里探出头的样子,有点搞笑。
在这个50%以上的人口都是学生的城市里,城市的很多角落自然也渗透着浓浓的校园气息,而最为当地人自豪骄傲的是,19世纪复苏的爱沙尼亚民族主义思想就起源于此,当地人经常谈及塔尔图的“vaim”,就是精神,认为塔尔图是爱沙尼亚的精神之都。

4月底的学生节期间,这里就如同狂欢节般热闹;1869年,第一届爱沙尼亚歌咏节(All-Estonian Song
Festival)曾在塔尔图举行,歌咏节是爱沙尼亚人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标志,说起来,反抗苏联50多年的占领时期,爱沙尼亚人的“武器”就是唱歌,爱国主义的歌曲,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歌唱革命”。这里更诞生了爱沙尼亚第一位诗人Kristjan
Jaak Peterson,他的青铜像就立在Toomemäe公园的绿茵下。

从大学里出来,我们来到市政广场西边的Toomemäe山,斜坡通向建于1330年的哥特式砖结构大教堂遗址—圣约翰教堂(Jaani
Kirik),该教堂曾在1525年的改建中遭到破坏,一部分在1804~1807年被修复,而1944年苏军轰炸后,至今仍处于大规模修复中,目前这里是塔尔图大学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University History)。
漫步在城中,又开始下雨了,城市街道人很少,再过半个月就要开学了,那时城中满是青春洋溢的面庞,现在留给我的不过是一座暂时安静的小城,这个城市还有许多艺术和品质生活的细节可以细细品味,可惜我们的时间太短了。

塔尔图随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兹猫爱沙尼亚自驾系列

爱沙尼亚湿地探秘
雨中美味森林BBQ 贵族庄园的低调浪漫

二战重要战场萨尔玛岛
俄罗斯首富度假地
爱沙尼亚人的极限运动

世界文化遗产塔林老城
海边度假地帕尔努 塔尔图大学里的古老密室

爱沙尼亚美味 库姆美术馆
阳光下的幸福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