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与巨石,国王与平民
巴勒贝克神殿的建成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并非罕见,然而,后人对于废墟遗址的维护清理竟然也达百年之久,而且始自发动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之令,为这座神殿增添了新的传奇,直到今天,传奇依旧在此上演,不过主角换成了一位年过半百的黎巴嫩人,他的名字叫做Abdul
Nabi al-Afi。

去巴勒贝克途中,我们在距离遗址几公里的一个地方停车参观,原来这里有一块当年建神庙未用的巨石,类似古埃及阿斯旺采石场的方尖碑巨石。巨大的石头静静地卧在空场上,四周栽种着松树和鲜花,据说这块长宽高分别为21.5m、
4.8m和
4.2m的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个奇怪的名字“孕妇石”,重量竟达1000吨。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这块巨石并非属于我们要去的巴勒贝克遗址公园管理,而是有一位民间守护者——阿卜杜。

(阿卜杜站在自家的小店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颇有成就感)
就是图片上这位和蔼的黎巴嫩人,他递过来一份报纸的采访文章,题目是“以一人之力,从垃圾中拯救出来的巴勒贝克遗址”,原来巨石所在的地方战争期间被荒废了,当地人当作了垃圾场,而阿卜杜当时在军队中服役,每次回家路过这里,看到昔日的古罗马文物被垃圾所包围都十分痛心,于是经常利用节假日空闲时间过来清理,91年内战结束后他决定彻底清理这个地方,首先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光漫长的审批就耗费了他两年时间,93年他从银行得到一小笔贷款后便开始了正式清理工作。

(如此干净美丽,很难相信是昔日的垃圾场)
村子里的人都笑话他为了一块大石头在干傻事,不过最困难的是说服人们不要在此处倒垃圾,每次他都从垃圾袋中找到可以辨认出是谁家垃圾的信息,然后找上门去劝说,可是大家并不理睬,无奈下他提出一个建议:每户每个月缴纳极少的一些费用,然后雇一个人每天去每户收垃圾,运送到专门的垃圾站,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直到两三年后这项收垃圾的工作才由政府部门接手。

阿卜杜用贷款清理出了巨石周围的脏乱环境后,栽种了不少树木鲜花,很快这个地方便吸引了不少游客,于是也为了生计,他便在巨石边开了个小工艺品店,和别的店不同的是,来参观的客人都可以得到一杯
“Welcome coffee”(欢迎咖啡), 还为大家准备了“Golden Guest Book”
(贵客留言簿),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位外国游客在此驻足,如今的阿卜杜站在小店门口,看着他的那块宝贝石头,满脸灿烂的笑容,就如他所说: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应该大家都来保护才对。
阿卜杜的故事只是巴勒贝克废墟挖掘整理过程中的一个动人的花絮,这项浩大的工程的确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当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来访时,下令开始整理修复工程,其实1757年英国就出版了描绘巴勒贝克遗址的图片,不过1898年,一个德国考古队正式展开对这里的发掘工作。作为非常有争议的君王,威廉二世对考古学一直兴趣浓厚,他甚至喜欢在悠闲时描绘宏伟的建筑物与战船,因此下令赞助修复巴勒贝克古迹也不奇怪了。

(博物馆)
在遗址保护挖掘工程一百年后的1998年,黎巴嫩和德国的考古界共同在遗址边建起了一座博物馆,里面展出了20多座精美的石雕,以及铜器等,还有当时的发掘考古照片,百年来,正是在无数的考古学者和像阿卜杜这样的普通人辛勤努力下,才还原了这些古代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巴勒贝克博物馆组图:





遗址附近景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