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的博物馆

每当来到一个历史悠久的陌生国度,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它呢?
猫猫的答案就是到它的国家博物馆“取经”。你可以把它看成这个国家历史的缩影,每个博物馆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都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孕育出来的,独一无二,像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引导你走进那个远去了的年代,突尼斯,它的灵魂就在巴尔杜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ardo)。
每个国家都会把它最好的藏品放在国家博物馆,突尼斯也不例外,巴尔杜国家博物馆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在整个非洲,它的规模仅次埃及的开罗博物馆。同埃及国家博物馆类似,建于1888年的博物馆本身就是古迹,这座阿拉伯风格的三层建筑曾是历代皇宫所在地。馆内有40多个大厅和长廊,展品分6个时期:史前期、腓尼基时期、罗马时期、基督教时期、阿拉伯伊斯兰时期和希腊艺术品。馆里的古希腊罗马艺术雕塑,以及一进门处的罗马贵族莲花形浴池一点不亚于希腊罗马本土的艺术珍品。

巴尔杜博物馆以珍藏极丰富和瑰丽多彩的镶嵌画而闻名世界。说起马赛克镶嵌画,这种在地中海沿岸国家非常盛行的一种艺术,3000多年前起源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被发现使用在建筑装饰上的马赛克是苏美人的神殿墙,而考古发现最多的则在古希腊时代,大理石马赛克铺石成为古希腊富人贵戚青睐的装饰材料。


突尼斯镶嵌画传承自于古希腊罗马,以烧土、粘土块、卵石、贝壳为材料,富于耐久性的艺术被誉为“洗不掉的壁画”和“踩不烂的地毯”,已有2500年的历史,经北非的原住民和创建了迦太基国的腓尼基人的巧手,创作出无数马赛克的稀世之作。像我们参观过的杜加遗址中,至今还有许多镶嵌画沉睡在泥土中,等待着被唤醒。在巴尔杜博物馆,墙上,地上到处都是从突尼斯各地近百个古迹搜集而来的精品马赛克,画幅巨大,内容丰富,有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渔猎、航海、体育竞技、戏剧歌舞、葬祭仪式以及神话和宗教故事等,色彩协调、技术精湛,虽经2000年历史,仍鲜艳如新。
我们挑选着参观了最精彩的几个部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铺满博物馆第一大厅整个地面。它是
1888年在苏斯城出土的。画面上,海神尼普顿居中,站在由 4 匹海马拉的战车上,威风凛凛。他左手拿着三叉戟,右手挥戈向前。周围由 56
幅椭圆形或六边形的绘有骑着各种海兽的仙女相陪衬。仙女仪态万千,神情各异,数十头海兽也活灵活现。公元七世纪以后,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彩色瓷砖镶嵌画成为镶嵌画的主流,清真寺经常用它来作装饰壁画。
参观完巴尔杜博物馆,应该再也不用去看别的国家的马赛克了,这里被称为“永恒的绘画”的马赛克艺术应该是全世界最棒的。
Bardo博物馆组图:









托泽尔的民俗博物馆
突尼斯还有不少民间传统艺术博物馆,我们在撒哈拉绿洲小城托泽尔就参观了一家民俗博物馆——Dar
Chraiet,托泽尔本身的传统手工业就很发达,像呢斗篷、毛毯、骆驼皮制品和用枣椰树叶及纤维制成的工艺品,这个仿当地人豪宅的建筑里陈列着突尼斯人的传统服装、珠宝箱、陶制的器皿、油画、美术体的宗教书籍、精美的小饰物、沙比的手稿等,蜡像馆里展示着总督府、婚礼和手工艺人工作甚至土耳其浴室的场面,在这里我们感受着古老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与芳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