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非"麦加"凯鲁万

(2009-05-29 10:25:35)
标签:

突尼斯

凯鲁万

伊斯兰圣地

大清真寺

旅游

摄影

阿兹猫

文化

分类: 阿兹猫北非行

 北非圣地凯鲁万
(突尼斯三部曲之世界文化遗产篇)

 

   突尼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迦太基与古罗马人腥风血雨的争斗过去了一千年,又迎来了阿拉伯人的的远征,公元7世纪以来,哈里发东方阿拉伯帝国经过七十年“圣战”,终于征服了突尼斯土地上的柏柏尔人,不仅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了突尼斯,而且通过伊斯兰教神奇地同化了当地人,它既使柏柏尔人感到自豪,又足以使阿拉伯人感到荣耀。在这个充满神奇和英雄传说的年代,更诞生了同东方麦加齐名的北非圣地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告别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湿润的海风,我们向突尼斯内陆进发,向南行驶150公里,便来到位于突尼斯中部的凯鲁万——继迦太基后的又一历史名城。这个城市除了海边常见的白色,还多了不少米黄色的建筑,而城内到处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和圆顶,显示出作为伊斯兰圣地的与众不同。

 

北非"麦加"凯鲁万

  

   阿拉伯语中,“凯鲁万”一词的意思是“军事要塞”。凯鲁万城由阿拉伯伍麦叶王朝第三次远征军著名将领奥克巴•本•纳菲阿率军击溃拜占庭军队之后,于公元670年(伊斯兰教历50年)始建,历时4年建成。当时,该城是伊斯兰远征军在北非地区的大本营,后因阿格拉比特王朝在此定都而闻名于世。

 

   不像突尼斯历史上其它都城都建在海边,这次定都选择了干旱平原的中部,突尼斯海岸和内陆山区之间的凯鲁万,相比突尼斯海岸时常有来自拜占廷人的威胁,而内陆山区则受到柏柏尔人的骚扰,这里比较安全,但也非常的干旱。因此我们参观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北非最大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Aghlabite Basins)。

 

北非"麦加"凯鲁万

 


   因凯鲁万缺水,当地人在公元862年修建了15个蓄水池。现有只留下被称作阿格拉比特水池的一大一小两个供游人参观。我们从游客参观中心上到三层楼高的楼顶平台,下面的两个大池子一览无余,水由渡槽从距离凯鲁万35公里处的山上引过来,先进入小水池沉淀,然后进入直径 128米,深5米的大池子供使用。现在为了保持水源清洁,游客不能进入到里面参观。

 

北非"麦加"凯鲁万

 

   参观入口处悬挂着突尼斯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的照片,一问才知道这两天总统正好在凯鲁万访问,于是所有重要建筑物和街道上全部装点着红色丝带和总统的大副照片,画像上的总统应该是他年轻时候的吧,反正你绝不会想到是一个74岁的老人,呵呵。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Sidi Sahbe 陵墓)

 

   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然而最有名的是一位名叫西迪•撒哈卜 (Sidi Sahbe或者Abou Zamaa al-Balawi)的圣者,据称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友人,7世纪时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后,不仅带回了大量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的三根胡须,和圣人一起下葬在了凯鲁万,直到十七世纪,当地人为他修建了这所别致的陵墓(Sidi Sahbe Mausoleum),因此也被称为“胡须陵”(Barberis Mosque)。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Sidi Sahbe 陵墓建筑带有明显的安达卢西亚风格)


   陵寝建造得更像是一个清真寺,从外面看雄伟得很,然而走进去后发现里面是一个一个小房间和小庭院,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受安达卢西亚和土耳其的影响非常明显。来这里参观的大部分是当地民众,包括很多中小学生。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Sidi Sahbe 陵墓圣人棺椁)

 

北非"麦加"凯鲁万

  (Sidi Sahbe 陵墓内部天花板)

 

   猫猫来到最里面的一个庭院,看着当地人鱼贯而入一间内室拜偈,原来那里就安放着圣人的棺椁,猫猫只有好奇和羡慕的份儿,因为非穆斯林不准入内, 正在门口伸着脖子往里看,突然一个像是工作人员的男子向我伸出了手,猫猫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不知他要干什么,他指着我的相机,又指了指里面,做了个拍照的手势,原来是让我把相机交给他,他进去替我拍, 虽然有些犹豫,但猫猫还是照办了,不一会儿,他出来把相机还给我,虽然很多都照虚了,但猫猫还是非常感激,当然小费是一定要给的,看他满意地接过钱,不过转身就放到了布施盘中,可爱的突尼斯人!

 

北非"麦加"凯鲁万


    城中最负盛名的要数东北隅的奥克巴清真寺了,又称为“大清真寺”。它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以及世界建筑杰作中最重要的古迹之一,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而它那十几公里之外就可遥见的大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已成为凯鲁万的特殊标志。始建公元671年的奥格巴清真寺最初的设计、建造者是奥克巴.本.纳菲,这位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既是一位骁勇善战、富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官,又是一个有治国方略的总督。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这蛮荒民众,除了行政的统治外,还必须用宗教从精神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们。因此,他在创建凯鲁万城之初就决定建两个机构――清真寺和总督府,凯鲁万正因拥有历时5年建成的清真寺而被阿拉伯世界誉为继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之后的第四圣城。

 

北非"麦加"凯鲁万

  

   我们走进凯鲁万大清真寺,这里果然气派非凡,环绕足球场大的广场四周的连拱柱廊、排排大理石和斑岩石柱、35米高的巍峨尖塔,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不愧是穆斯林西部世界最古老的寺院,置身其中,倍感造化之神秘,宇宙之无穷。这里还有几处让你猜一猜的东西,比如下面这个广场中央莲花形的凹槽,干什么用呢?原来是导水槽,常年干旱使得人们必须随时收集雨水储存起来,于是人们修建清真寺时,特地让大理石地面由边缘向中心微倾,这样雨水就通过莲花形水槽流到地下的水窖,这样的造型同时还可以让水流环形运动起来,把水中混杂的泥土尘埃充分过滤。

 

北非"麦加"凯鲁万

 

   广场上还有一个小台子,我们登上梯子,看到一样很熟悉的东东:日晷。原来古代突尼斯人也是用它来计时的,每当太阳的阴影线与礼拜时间重合,清真寺的钟楼就会向整个城市发出召唤,教徒们开始每日五次的礼拜,据说现在还在使用中。大清真寺里不可以入内参观,不过从门外一瞥内部,已经非常壮观了,上百根粗大的柱子,起码也有上千条的地毯啊!据说大清真寺集礼拜、传经、教学、科研功用于一体,是当时马格里布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后来马格里布的很多清真寺建造的标准,特别在其装饰色彩基调方面,都参照凯鲁万大清真寺。  

 

   走出大清真寺,外面是弯弯曲曲的街巷,纵横交错,黄色的墙根儿下,小贩们卖力地兜售着地毯。凯鲁万,曾经繁荣一时的王国中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悄然转换着角色,文化由历史传承而来,又寓于历史遗产之中,当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一个城市最为宝贵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时,相信这座城市会永远被人们所记住,就如凯鲁万因此而成为2009年的“伊斯兰文化之都”一样。

(注:为弘扬伊斯兰文明与文化,2004年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四次伊斯兰会议组织文化部长会议决定,每年在伊斯兰国家挑选一座历史名城,作为“伊斯兰文化之都”,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北非"麦加"凯鲁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