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北非(前言)
——走进“沙漠玫瑰”突尼斯
问一个刚从突尼斯回来的朋友,那个国家是什么样? 他说:“你到过西班牙和埃及,突尼斯就是二者的结合。”
是吗,我努力回忆着这两个国家给我的印象,地中海温暖的阳光,几千年的文明古迹,罗马人的废墟遗迹,摩尔人的清真寺,碧海黄沙…
我似乎已经嗅到了来自沙漠玫瑰的一缕芬芳。

猫猫又要上路了,这一次向西,再向西,将飞行十五个小时,来到非洲大陆的北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突尼斯在等着猫猫和朋友们。像每次出行一样,筹划近一个月,带上全套摄影器材,查阅大量资料,自行设计线路,计划好行程的每个细节,再约上三五好友,一次有备而来的旅行即将开始。
从地图上看,突尼斯左邻阿尔及利亚,右接利比亚,是马格里布地区三个国家之一,三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诸多印记,醉心于探索世界文明的猫猫首先将突尼斯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参观重点,这里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自然遗产,分别是:
1、
Medina of Tunis 突尼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1979)
2、 Site of Carthage 迦太基遗址圣城(1979)
3、 Amphitheatre of El Jem艾尔让的圆形竞技场(1979)
4、 Punic Town of Kerkuane and its
Necropolis
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园(1985-1986)
5、 Medina of Sousse苏塞古城(1988)
6、 Kairouan 凯鲁万(1988)
7、 Dougga/Thugga杜加(1997)
8、 Ichkeul National Park伊斯克乌尔国家公园(1980 )
突尼斯历史上是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这个名字就是今天“非洲”的来源,间接证明这这个国家确实是整个非洲文化的中心。3000年前迦太基系腓尼基人建立了第一个城市迦太基城。在公元前
8~前
6世纪,迦太基逐渐向非洲内地扩张,并且使西班牙南部沿岸及其邻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西部及其邻近诸岛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当时地中海西部最强大的国家。3000年中,突尼斯文化由腓尼基文化到罗马文化,然后历经西班牙文化、土耳其文化、法国文化的影响,一直到突尼斯共和国独立,造就了这个地区极富特色的“混血文化”(感觉和土耳其有些相似)。
突尼斯最美的景致是过去留下的岁月痕迹,因为行程路线缘故,Punic Town of Kerkuane and its
Necropolis(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园)只好忍痛放弃了,但其余六处文化遗产全部拿下。我们会在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里领略这些早期文明的魅力。
然而这并不是突尼斯的全部,内陆神奇的撒哈拉沙漠将为我们展示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突尼斯中部地区,那些在撒哈拉沙漠的沙丘与盐湖边的绿洲城镇浪漫而孤独地矗立着。白色的多斯(Douz)城被椰枣树环抱,
在那里,人们正在收获半透明的椰枣,穿着光鲜靓丽的女人们坐着驴车从旁边经过;而男人们则赤着脚,爬上高高的椰枣树修剪枝叶。在多斯城泥巴墙围绕的树林外,耀眼的沙丘好像是一瞬间从地上升出来一样。在炎热的弥漫着烟雾的日子里,白色的沙漠与广阔的地平线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英国病人》的故事正是以这样的地方为背景展开的,而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的系列影片《星球大战》则在马特马塔找到了最佳的场景——荒凉的几乎无人烟的沙漠和干燥的洞穴,一个让你确凿无疑的外星球。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同样青睐突尼斯,在这里为他的影片《印第安纳琼斯》选景拍摄。带着对影片的回忆,现在你也可以花上几个小时,乘一头单峰驼,在驼背上颠来颠去;或者在漫天的繁星下支起帐篷,享受这份大漠中的浪漫。
对于欧洲人来说,突尼斯的主要魅力在于阳光,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北非小国的吸引力却是多样的,从罗马圆形剧场到撒哈拉大沙漠中的盐湖,从热浪灼人的沙丘到清真寺,从松软的海滩到山中绿洲,尤其对西班牙文化情有独钟的猫猫,更充满期待地试图在这里找到那熟悉的感觉,为此特地要求安排了西班牙文的导游,练习下久已不用的西语(那边没有中文导游)。而此行的酒店也是逐家挑选,尤其是富有特色的沙漠腹地的五星级“沙漠帐篷”酒店。最后由于经卡塔尔转机,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回程的时候特地在卡塔尔停留一天,顺便游览一下2006年亚运会主办地多哈。

(这就是传说中的“沙漠帐篷”酒店吧—图片来自网络)
这就是来自北非的“沙漠玫瑰”突尼斯,相信她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猫猫会把你最美的绽放记录下来,带回来和朋友们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