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塔尖上的城市”
—游历伊斯坦布尔的三大清真寺
当我独自一人随一些西班牙游客一道准备脱鞋进入Yeni
Camii(新清真寺)时,一旁的工作人员打量了我一眼,他指了指我的裙子,我这才想起来进清真寺是不能穿裙子的,他递过来一块布示意我围在裙子上,就这样我穿了个围裙参观了清真寺,幸好还带了帽子,否则头上再裹上块蓝色的长围巾,我的样子一定滑稽极了。

不朽的蓝色清真寺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伊斯坦布尔受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影响最为深远,这里的清真寺无沦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世界之最,共有450座之多,整个城市随处可见那些高高的宣礼塔,难怪有人把伊斯坦布尔称作“徘徊在塔尖上的城市”。初到这里,我就被圣索菲亚博物馆对面,那有着六根宣礼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迷住了,它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



虽然它比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晚了整整一千年(建于1609~1619年),同它古老沧桑的邻居相比,蓝色清真寺显得明亮、精巧,内外部的装饰更是一致的优雅。进入前要脱鞋,这里除了做祷告的时间,其他任何时候都可以参观,因此游人如织,据说蓝色清真寺的建造解决了圣索菲亚教堂支柱的问题,它仅用4根大圆柱就支撑起直径4米、顶高43米的圆形拱顶,而且历经数次地震不倒。清真寺内部的装饰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寺内墙壁使用了两万片著名的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瓷砖(Iznic),而土耳其工匠运用的正是1000多年前从中国传来的瓷器与烧瓷技术,这点很让我们骄傲。

我们坐在清真寺著名的伊索匹亚地毯上听导游讲述伊斯兰教的历史,光线从寺内四周墙壁上那260个大小不同的彩绘玻璃窗倾泻进来,使得淡蓝色的瓷片更加亮堂,玻璃窗上还弯弯曲曲地写着阿拉伯文,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
3000多平方米的主殿三分之二部分只有教徒作礼拜才可以入内,我们只能在栏杆外参观,这些伊斯兰教徒必须先在外面洗净手脚,然后脱鞋进入寺内,男人们在寺内席地就位,而女人们只能在后侧专门的地方入座。根据严格的伊斯兰教教义,女性向丈夫或者家人以外的男性暴露头发皮肤和手足是对对方的引诱,会招致侵犯,所以必须全部包裹。但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妇女在着装方面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限制,只是做礼拜时是看不到女人的。
蓝色清真寺的独特还在于那6座宣礼塔,颇让圣地麦加尴尬,因为只有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宣礼塔,不过那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设计者是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建筑师锡南的徒弟莫罕默特•阿加(Mehmet
Aga),他把苏丹要求建“黄金的”的清真寺,听成了谐音“六根”,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宣礼塔。作为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这里同时可以容纳2000多个穆斯林做礼拜。

清真寺内部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但白日里喧闹的游人多少让人感到些许扫兴,住在圣索菲亚教堂后面的当晚,我和同伴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上闲逛,走着走着就又回到了这里,此刻天空中群星闪烁,月光下的蓝色清真寺是那样安静,增添了几分神秘,因为快到关门时间了,只有零星的教徒从里面出来,我们绕着长方形寺院转了一圈便离开了。
据说伊斯坦布尔建造蓝色清真寺的时候,另一位建筑大师米开朗基罗在罗马为教皇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巧的是正好一位热爱摄影的朋友此刻正在罗马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早知道可以交流一下,关于这两个在东罗马和西罗马首都的故址同时产生的不朽建筑,一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吧!
早安,新清真寺


相对于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里的如织游客,Yeni
Camii-新清真寺要清静许多,我更喜欢这里的环境,当同伴们去逛旁边的埃及香料市场时,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这个时间大部分当地人刚刚起床,只有清真寺外的台阶上上的鸽子们发出“咕咕”的声音,早上的一缕阳光照在金色的大门上,一幅很美的画。
此刻只有一个来自西班牙的旅游团,正好可以顺道听听讲解。听西班牙导游调侃:只有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四百年历史的清真寺才会被称作“新清真寺”。不过这座十六世纪末的清真寺保护得相当完好,当年为了纪念苏丹萨林姆二世的妻子——来自塞尔维亚的萨菲耶皇后而建。
里面同样铺着厚厚的土耳其地毯,中央悬挂着巨大的水晶吊灯,墙壁上布满华丽的伊斯兰装饰,当时建造这座清真寺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香料贸易的税收,新清真寺只比旁边的香料市场早建了一年。



由于紧邻着跨海大桥加拉塔桥,当我走出来的时候,一阵马尔马拉海的海风扑面而来,桥上陆陆续续多了垂钓的土耳其人,旁边的香料市场早已人声鼎沸,伊斯坦布尔人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修缮中的苏莱曼清真寺
站在伊斯坦布尔一家珠宝店的楼顶,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角湾西岸一座被钢架包裹着四个宣礼塔的清真寺,那就是有“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之称的苏莱曼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同样建于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是锡南的另一杰作,虽然知道在维修中,但我还是不甘心,最后一天和同伴们从广场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找到了这里。

遗憾的是它不仅外部维修,里面更是大门紧闭,只留下外廊一块地方给教徒们做礼拜,在图片上曾看到锡南以对称的手法装饰内部,全部使用雕刻精美的白色大理石,寺内的圆盘据说是土耳其最伟大的书法家的作品。可惜到了门口却看不到,于是我们便来到它的后院,庭院的四角各有一根尖塔高耸,花园内有苏莱曼及其妻子胡瑞姆苏丹的陵寝,这个被苏丹从远东虏来的美丽女子不知用何法征服了苏丹的心,为他生了四子一女,据说临产时,苏丹亲临她的宫殿,这在后宫中从未曾有过,她的陵墓同样富丽堂皇,可以想象生前享受的何等荣华。
穹顶、伊斯兰书法、巨柱、虔诚的信徒,无论你走进哪个清真寺,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游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区,伴着数不清的尖尖的宣礼塔的是城中一天五次的颂经声,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偶尔有惊起的鸽子拍打着翅膀从眼前飞过,这就是我眼里的伊斯坦布尔,一个徘徊在塔尖上,被祈祷赞美的城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