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Day &
Night
上海,是除北京之外我最熟悉的城市了,到过很多次,而这次一是看望97岁高龄的姥姥,二来我的西班牙朋友特蕾莎已经完成复旦的学业准备回国休假,开学后就直接去日本攻读博士了,也算特地来为她送行吧,因为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了。到酒店放下东西后,我们就直奔新天地,因为是下午,而且非常热,往日喧闹的新天地里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游客,出奇的安静。上个周末是上海七十多年来最炎热的日子,看来我挺会挑日子的,呵呵,不过也好,独享了新天地的这份宁静。

古老与现代
Old meets New

当传统邂逅灵感
Tradition meets
inspiration

东西方的交汇
East meets
West

轻松与舒适
Leisure meets
Comfort
特蕾莎对于老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很感兴趣,新天地就是在原来石库门的基础上翻建的,骨架子还在,只是换了新颜。新天地里面干脆开了个名为“屋里厢”的老上海展览,把整个一座三层小楼拿出来,从正门的天井,到亭子间,客堂,厢房,完全保留着旧时的风貌,配以收集而来的古董家具和摆设,模拟出当时的生活场景,主人家女儿的房间墙上还贴着三四十年代明星的海报,桌上古老的留声机里似乎还飘着周旋那袅袅的歌声,而卧室里梳妆台,缝纫机则让我想起妈妈对于小时候家里生活的描述,那时姥姥还专门有每天上门梳头的姨娘,过去家境稍好一些的主妇们过的日子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非常的小资。
出了新天地,我们沿着旁边的翠湖公园散步,向淮海路方向走去,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深刻的殖民地文化烙印,从街边高大的法国梧桐,到典型的欧式建筑,恍惚间仿佛行走在欧洲城市中。偶尔一处精致舒适的欧式小酒店藏在不知名的小巷中,被漫无目的闲逛的我们无意中发现。

(优雅安静的小酒店)
晚上,上海的热心朋友请我们来到外滩六号三层的“天地一家”餐厅,这个意大利设计师Mauro
Lipparini的现代风格作品,与其说是餐厅,更像私人会所,也是,能够进驻以“号”命名的外滩建筑,自有其特别之处,楼下就是大名鼎鼎的D&G。我们挑了靠窗的位置,著名的外滩建筑群尽入眼底,在这里用餐,多一半是冲着这番情调而来。品尝着中西合璧的美食,天色不知何时黯淡下来,对岸的灯光全部打开了,黄浦江上游弋的船只也多了起来,推开那老式的窗户,我安静地注视着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致,姐姐说外滩是最能引起老上海回忆的地方,此刻江边湿润的空气里似乎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妈妈故乡的味道...
(一座会让你忘却时间的不夜城—摄于从外滩六号)

(对面建筑上的霓虹灯变换放映世界级的美术
作品,冲淡了这里浓厚的商业气氛)
由于天气缘故,上海人偏爱晚上出来活动,于是夜晚车水马龙,比白天要喧闹许多,第二天晚上和朋友约好了去著名的酒吧街衡山路,也是多年未来,这里变化不少,更加欧化,也更加漂亮了,像北京的三里屯一样,老外、时尚男女和游客们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夜生活,而我一眼就看到了阿拉伯餐厅—一千零一夜,应该算北京那家的分店了,装修都很像,只是舞娘的技术很一般。

(衡山路上的酒吧)

(41号公寓)
(这里的一千零一夜餐厅似乎更加现代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