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途.出行记

(2005-12-29 20:01:01)
分类: 阿兹猫趣闻录

旅途 . 出行记
 
   旅行不仅仅是观光游览,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旅行就算开始了,在国外的旅行中会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空中度过的,飞行时间短的只有不到两个小时(比如汉城),长的则要二十几个小时(加上转机),前前后后经常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碰到一些有意思的人,也算是旅游带来的另一种体验吧。

空中体验录

旅途.出行记

   去欧洲乘坐最多的应该是德国汉莎航空了,法兰克福是一个很大的中转站,而且机票价格也比较有竞争力。但说实话对汉莎的服务实在不敢恭维,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都写在那些德国空姐(不,应该是空嫂)的脸上了,对待西方人还行,但对中国人可就没什么好脸色了。在1999年和2000年我去欧洲的时候汉莎还没有中文乘务员,空姐推着餐车过来问要什么饮料时,面对有些不会说英文的中国人,空姐一脸的不耐烦,我就曾亲眼见过因为客人迟疑了一下,没有说清楚要喝什么,德国空姐就推着车走过去了,也有几次我帮助身边不会英文的中国人要些喝的,搞不明白,既然是飞中国的航线,为什么不安排能讲中文的乘务员呢?不过2001年开始汉莎终于在航班上安排了中文乘务员,算是一大进步吧。
 
   去欧洲最短的航线是北京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只要七个多小时就到了,芬兰航空公司一水儿的空嫂,看年纪应该都在四十岁以上了,不过干起活儿来可麻利着呢,一丝不苟,体现出芬兰女人特有的能干和独立,我的一个同事就领教了一下芬兰空嫂的威严,那时飞机舱门已关,但还未开始滑行,这时同事的手机突然响了,他很自然地就接听了,正讲着,一个表情严厉的空嫂快步走向他,很礼貌但很坚定地要求他立即挂断,我的同事有些不以为然,继续说着,看样子那个空嫂有点怒了,威胁说如果不挂断就通知机长了,那个同事这才悻悻地关了机,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不过芬兰空姐的认真劲儿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与大大咧咧的西方航空乘务员不同,亚洲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务员要细腻温柔许多。服务最好的除在新加坡一篇中提到的新航外,泰航(Thai Airline)和香港的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给我的印象都非常不错。第一次去泰国因为旅行社的朋友帮忙,全程都升级为公务舱,里面服务的空姐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说话也是细声细语,动作很轻。记得大家都在昏昏欲睡的时候,一个普通舱的小男孩无意中闯了进来,空姐没有呵斥他,只轻轻把他拉到一旁,告诉他这里不可以随便进来,然后拿出一个水果让孩子回去,体贴周到可见一斑。
 
   国泰航空的服务感觉很专业,每人座位前的袋子里都有当次航班供应餐饮的菜单,给客人两套不同的食谱,而不是简单的“鸡肉”或“牛肉”,飞机起飞后就会提示客人参看菜单,这样有充分的时间决定吃哪种,而不必等空姐推着餐车走到面前时再问来问去。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飞机上的食物一来没味道,二来量很小,基本就是象征性地吃两口就完了,当然公务舱还是很不错的,要不票价也不会差那么多啊!
 
   短程的外航上一般就是三明治,汉堡包之类比较简单的,长途飞机上会准备早中晚餐,最长的一次我在飞机上吃了五顿饭,也搞不清楚都是哪餐了,反正睡一会儿,吃一顿,再睡一觉,再吃一顿。吃的没有太多可口的,但是喝的种类可就多了,除了常见软饮外,有些航空公司还提供各种酒。汉莎航空有葡萄酒,啤酒,法航上还有香槟,味道不错,很疲倦的时候喝上一杯,很有安神效果的。而芬航比较夸张,备有一些小瓶的烈性酒,像伏特加,威士忌什么的,深受老外欢迎。当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个芬兰人就不停要各种酒,喝了一路,真让人担心有人会在飞机上喝醉了撒酒疯。初次去欧洲时,在飞机上见到那种迷你听装的可乐雪碧,觉得好可爱,一连要了好几个,其实里面的可乐味道都是一样的。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平时很少喝雪碧,但一次可能是太口渴了,一上飞机就要了一杯雪碧,喝下去觉得好痛快,这以后只要在飞机上就会想起那种感觉,于是每次都会要一杯雪碧,但下了飞机就不想喝了。
 
   考虑到国人的饮食习惯有的外航还备着些桶装方便面,倒是国航好像从没见过,也坐过很多次国航的飞机,有一次差点被空姐逗乐了,一位国人问空姐有面条吗,空姐很干脆的回答道,“想吃面条回家吃吧,这哪儿有啊!”把对方给噎回去了,其实大家对国航的服务差早有怨言,不是一两天了,但看来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似乎更容易些,近几年虽然冷眼冷语是少多了,但离亲切和蔼还有一段距离,还是多给她们点儿时间吧。
 
机场趣闻
 
   坐飞机我最怕转机,尤其害怕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转机。一次从芬兰赫尔辛基回香港,因为没有直飞的航班,就先到巴黎,下了飞机我在机场里寻找国泰的柜台,到处都找不到,机场的服务人员不是说法语,就是用英语告诉我,“I don’t know。”我只能瞎撞,遇到一个写着TRANSMISSION的柜台就拿着机票和护照上去,谁知这是出口,工作人员查看了我的护照,告诉我没有签证不可以从这里出去,我有点急了,觉得这个机场真混乱,最后还是在问讯处才终于知道换乘的地点,要坐巴士到另一个候机厅,到了候机厅我又傻眼了,发现大厅里空空如也,一个旅客都没有,当时的感觉是完了,飞机飞走了。问了旁边的人,人家也很奇怪地打量我,说还早呢,我抬头看见墙上的大钟,才恍然大悟,原来赫尔辛基与巴黎有一个小时时差,我没有把表调整过来,这下我就放心了,干脆躺在椅子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因为之前拖着行李在机场乱窜累坏了,等我醒来,周围已全是人了,虽然没有误机,但这次经历让我对戴高乐机场产生了恐惧感。我不喜欢转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太耽误时间,但有时在欧洲各城市之间旅行如果来回用一家航空公司可以便宜很多,这就意味着要多转几趟机,最多的一次我在14天的行程中坐了11次飞机,对机场的感觉真是太亲切了,后来都搞不清是在旅游呢,还是考察机场呢。
 
   中国人对出国总有些恐惧心理,一来有语言问题,即使会英文也不一定能走遍世界,更不要说很多不会英文的人了。二来经常遇到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人,觉得谁都像偷渡者的海关人员,搞得对中国人的盘查总是很多。虽然我一个人出去这方面没有碰到过什么麻烦,但对海关还是存了份戒心,去西班牙那次,我办的是德国的申根签,但全程都不经德国,开始有些担心海关会问,还好人家根本没理我就给盖了戳儿。去印尼的时候,则领教了这个国家的腐败,就见排在我前面的一个中国女人在护照里夹了50块钱的人民币,一起递了上去,海关人员眼皮都没抬就收下了,迅速盖章,轮到我了,也许前面的那个刚给过好处,我就被放过了,没问什么也让过去了。不过回来的时候因为没给好处费,同事的行李被打开翻了个乱七八糟,在这样的国家还是小心点为妙。最简陋的机场当属柬埔寨的暹粒了,整个柬埔寨只有金边和这里有机场,因为吴哥窟就在附近。从空中看停机坪就像个篮球场一样小,停的都是小飞机,旁边一排简易房屋就是通关处了,里面地方狭小,摆着几张简陋的桌子,几个身穿制服的柬埔寨官员发表格让大家填写,然后煞有其事的问几句听不懂的英文,我们绕过桌子就算“过关”了。
 
   最快的一次登机是从赫尔辛基到北极圈的首府城市罗瓦涅米,竟然不需要安检就可以直接上飞机,极为方便,不知道911后芬兰机场是不是对旅客还是这样放心。长途飞行的飞机都是大型的空客或者波音,只有短途的城际间会有一些小飞机,有一次从威尼斯去维也纳,那个飞机之小,以至于大家都不需要舷梯,而是登着一个普通的梯子就上去了,一进去发现里面就可以坐四五十人的样子,所谓的公务舱就是第一排,位置好而已,一路上飞机一颠簸,我的心就悬起来,这么小的飞机真是生平头一次坐啊!
 
   说到机场,不能不提机场的免税店,因为每次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地贡献出很多银子,从当地工艺品、特产、食品到大牌子的化妆品,手表等等,总能让我在上飞机前手里又多了几个袋子。欧洲大城市的机场免税店都差不太多,倒是中小城市机场有些有特色的玩意儿,比如威尼斯机场,印尼日惹机场的工艺品店,比较喜欢汉城仁川机场的免税店,非常大,估计走个来回能有一公里,每次我都要在这里耗上个把小时。
 
旅途上的人
 
   人生就像一个旅途,中途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在真实的旅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大部分人都与你擦身而过,没有留下一点印迹,极少的时候也会遇上一些有趣的人。去欧洲飞机上的中国人既有持公务护照的官员,外企的白领,出去探亲访友的,也有留学生,准备去打工做小买卖的个体户,还经常遇到嫁了个老外的中国女子,抱着一个混血baby。总之不同背景经历的人短暂地汇聚到了同一个航班上,而到目的地后又各奔东西,但不管怎样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吧。
 
   大部分时间我愿意在飞机上睡觉,便于倒时差而且到目的地后也不会很累,只是能真正睡着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有时身边坐着一个健谈的老外,发现你会讲英语后便兴致勃勃地开始天南地北地神聊,从做什么工作,旅游还是出差,到中国的DVD是不是很便宜,大概多少钱等等,让我在出国前先进行一次口语训练。偶尔也会碰到初出国门的同胞,既兴奋又有些恐慌,不知道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对我一个人提着简单的行李如家常便饭般旅行真是十二分的佩服,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一大堆的问题。
 
   西方人对中国人在航班上的种种“恶习”非常厌恶,有些外航还专门用中文提醒诸如“请不要在厕所内吸烟”等,每次都觉得受到歧视很不舒服,可有些国人的确不太争气,比如上飞机不对号入座,我在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还见到非常有趣的一幕,因为有的航班没有客满,飞机起飞后可以自由活动时,就见一些国人纷纷向后舱的空座冲去,每人强占一整排,然后非常熟练地把位子的扶手推上去,这样可以平躺下睡觉,而国航的空姐们也都见怪不怪,根本没人管。这时一向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的老外也坐不住了,一个老外竟然也跑过去占了一排位子,原来如此,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里人人都要按规矩行事,被视为一种教养,而当这种秩序不存在的情况下,人人就都按本性行事了,这就是人性吧。
 
   走出国门发现这个世界真大,而有时候又会发现这个世界真小,一些听着名字耳熟,看着眼熟的“名人”出现在眼前时,我从未感到过兴奋和激动,顶多有些好奇,“噢,原来他本人是这个样子啊!和电视上比差远了。”一次和郑伊健同机回来,入关的时候他排在我后面不远,人看起来又黑又瘦小,个子也就一米七左右,脸上还全是痘痘,就这副模样还作欧泊莱男士化妆品的代言人呢!看来明星果真大多都是包装出来的。也有例外,在澳大利亚机场,看到网坛名将莫亚,可真精神,很英俊的西班牙小伙儿,和同伴一道,好像刚参加完澳洲的比赛。
 
   去雅加达出差的时候在飞机上与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不期而遇,部长与下面的几个司长把公务舱挤满了,看来他也是去参加亚太通信展的,不过听说一行人只在展会开幕的时候露了一面,第二天就去巴厘岛happy去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从巴黎回国的飞机上,我的座位靠窗,上来一对男女坐在我身边,我一眼认出女的是歌手朱哲琴,男的是个老外,我对歌星影星什么的向来没兴趣,而且当时特别困,就一直睡着,飞机要在法兰克福加油(因为当时巴黎机场工人又闹罢工了,家常便饭),停留了两个小时,这期间我也醒了,反正也无聊就和朱小姐聊了起来,她和她的加拿大老公刚从英国录影棚完成制作,感觉她人没什么架子,也不像其他歌星那么媚俗,我们越聊越多,听她讲如何成为歌手(她以前是老师),这几年在歌坛闯荡的经历,一直到最新的作品,尽管我对她的歌不太熟,但从谈话中发现她是个蛮单纯的音乐人,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没有那么浓的商业气,感觉还不错,难得碰上个有趣的人,旅程也就不那么寂寞了。
 
每次出行,我总是带着一种好奇的目光探索着这个世界,每当飞机快要降落的那一刻,眼看一座陌生的城市出现在下面,内心会升起一种莫名的冲动,“那里会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而当离开这座城市时,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刹那,才发觉留在记忆中的并不是那一座教堂,一个庭院,或者一个美丽的风景,而是旅行的每一个细节,人在途中,充分享受旅行的乐趣,应该从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
(2005年1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