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新加坡

新加坡的标志—鱼尾狮
有时对一个国家的第一眼印象会从这个国家的航班上首先得到,就像新加坡,新航上的空姐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她们身穿马来沙笼可芭雅服(sarong
kebaya),这种南洋特色的本土服装很能体现出她们匀称苗条的身段,她们中既有华人,也有马来人,精致小巧的五官配上美丽的橄榄色皮肤,乌黑的发髻盘在脑后,举止优雅,亲切友善,服务十分得体,难怪新航空姐已经成为新航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象征。身还未到新加坡,先体验了一下新航优质的服务,对这个国家自然有了好感。
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虽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但感觉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经常是去第三国时在这里转机稍作停留,不过旅游业可是新加坡大力发展的产业,就像这次新加坡旅游局特地邀请我们作一次奖励旅行,一方面是对新加坡旅游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听取我们这些中国游客的建议。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这个美丽整洁的城市(我觉得城市好像更适合)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随处可见的热带动植物风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异国情调的建筑比邻,多元文化和睦并存,所到之处良好的旅游设施和管理,当然还有新加坡旅游局的热情招待,都让这次旅行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充满自然情趣的城市
走出新加坡樟宜机场,一阵热浪袭来,这种热带的天气对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还真不习惯,但我喜欢这里高大的棕榈树,和那些异国情调的热带植物,尤其是美丽的蝴蝶兰,连我们住的酒店都叫“胡姬花”(Orchid
Village),在一个非常安静的街区,据说是新加坡的富人区,整洁的马路边一栋栋独门独户的小楼隐在绿树花丛中。
新加坡不光非常适宜人居住,也是动物们的“幸福乐园”。在新加坡动物园这座开放式的园子里,各种动物怡然自得,我们在这里和红毛猩猩共进早餐,不过太“亲密”的接触也有吓你一跳的时候,当我们走进一座有着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园子,我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动物,正奇怪着,突然同伴惊呼一声,我一抬头,一只两尺长的浑身翠绿色的大蜥蜴正爬在枝头,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前方的草地上,另一只色泽艳丽的蜥蜴踱着步子走过来,原来这里饲养的是蜥蜴,想到四周有可能全是这些爬虫,我感到身上开始起鸡皮疙瘩了,小心翼翼地注意脚下,生怕踩着一只,然后掂着脚连蹦带跳地跑出了园门。
这里还有夜行动物园,让人们有机会接触那些夜间活动的动物,在新加坡你可以找到热带地区的很多稀有动植物,但也有可能遇到来自寒带的熟悉面孔,比如企鹅和北极熊,当我们在动物园里遇到它们的时候也有些惊讶,这里可是常年炎热高温,它们受得了吗?不过动物园中特地准备了冰块和空调房间,看它们的样子还是蛮舒服的。
娱乐休闲在圣陶沙
圣陶沙(Sentosa)岛可是新加坡最负盛名的娱乐度假地了,圣淘沙,在马来语里是“和平宁静”的意思,虽说它只是在一个400公顷面积的小岛上建的大型休闲度假地,但却可以让你在里面足足玩上一整天还觉得不过瘾,我们从市中心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南部的圣淘沙岛。
轻松休闲之旅先从环岛的高空观光小火车开始,让我们好好地欣赏了一下岛上的热带植物风光,这可是新加坡旅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植物,这里还有蝴蝶园,昆虫博物馆和海底世界这些我非常喜欢的“动物世界”。不仅有娱乐,这里还有历史,岛上有建于1880年的西罗索炮台(Fort
Siloso),那是日本侵略新加坡时英军最后的据点。而在万象馆(Images of
Singapore)里,我们仿佛做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这里以当时的实物和栩栩如生的雕像,展示出早期的渔村,斯丹佛莱佛士勋爵如何建立商埠开始贸易,以及新加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了解新加坡的历史与文化的最佳场所。最后我们来到岛上的标志物——鱼尾狮(Merlion
)石像,鱼尾狮是新加坡的象征,最大的一条就在圣陶沙,比港口的那条还要大。其实这是一个观光塔,乘电梯我们达到了鱼尾狮顶部,从了望台可以一览圣陶沙风光。

在圣淘沙的鱼尾狮顶部饱览四周景色
不知不觉夜色渐浓,岛上的灯光打开了,五光十色,十分迷人。圣陶沙还有一个精彩节目等着我们,那就是激光水幕表演,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喷泉“翩翩起舞”,时而倩影摇曳,时而轻盈曼舞,时而欢跳雀跃,时而澎湃激昂,在绚丽多姿的水舞过后就是以喷泉为幕,将激光投射在上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那些人物仿佛从天而降,出现在夜空中,给人非常强的视觉冲击。
难怪新加坡旅游局的人士重点推荐圣陶沙,我们在岛上听圣陶沙发展局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讲解这个岛屿的开发以及定位,这个曾经的渔村,而后又成为英军的军事堡垒,从英国人手中接手后,仅三十多年时间,就把圣陶沙建成集大自然、历史、娱乐于一体,夜生活也打造得多姿多彩的度假岛,实在佩服新加坡政府的精明能干。
体会多元文化交融
身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但是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忽略传统文化,在这里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闹市中既有摩天高楼,也有各种寺院和教堂。新加坡流淌着多元化的文化,400
万人口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其余是印度人和其他民族。由于作为英联邦的一员,新加坡受西方社会和生活形态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英文是官方语言之一,来到新加坡我们亲身感受了一下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的融合和碰撞。
唐人街被称为“牛车水”,这个奇怪的名字源自从前生活在此处的华人是用牛车去拉水,现在自然是不用了,但这里依旧保留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街边卖古董的,中草药的,茶叶的商店一家又一家,这时一股奇怪的香气飘过来,一些摊儿上的大笸箩里盛满一些植物颗粒,我抓起一把闻了闻,很奇异的味道,一问才知道这是印度香料,更有意思的是,牛车水中心还有一座印度教的寺庙——马里阿蒙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据说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寺庙。大家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走了进去,看到里面不少身穿纱笼,额头点着朱砂,皮肤黝黑的印度妇人,男人们围坐在一个印度佛龛的四周,庙里同样飘着那种奇怪的味道,我不习惯光着脚走路,觉得地面脏兮兮的,于是呆了一会儿就出来了。想到唐人街里竟然有这样的寺庙,可见新加坡不同种族间相处得蛮融洽的。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马来村,这是新加坡政府在马来人原居住地修建的,为的是保存发扬马来文化风俗。这里有马来农村缩影展,马来文化博物馆等,而马莱村内各种接待外国游客或企业活动的大型餐厅才是旅游局向我们推介的重点,一边品尝地道的美食,一边欣赏当地民族歌舞,吃什么我不太记得了,但对唱歌的那个马来女孩印象很深,汉语歌曲唱得非常好听。
热带地区的国家夜晚都是非常热闹的,不过新加坡的夜色更是醉人,要感受新加坡的夜生活,一定要到位于新加坡河畔上游的克拉码头(Clarke
Quay)去看看。这里曾经是驳船商起卸货物的繁忙地点,现在汇聚了各种欧式的酒吧,餐厅,废弃的驳船业被装饰一新变成了游河观光的交通工具。这里非常受西方人欢迎,“老外”的密度比较高。不顾白天的疲惫,我们继续流连在那些手工艺品商铺间,逛累了,就找一个河边的露天酒吧,喝着TIGER,看着河畔对面的霓虹灯下熙熙攘攘的外国游客,感受着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魅力。
临别之时,我给旅游局负责人提了个建议,为什么不将前往第三国可以在新加坡免签停留48小时延长到72小时呢?这样可以更充分地感受新加坡的魅力,新加坡政府对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让我理解了什么叫做“用心成就一切”,只要有心,一个弹丸之地同样可以变成旅游王国。
(注:所有图片为阿兹猫版权所有,没有本猫允许不得擅自挪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