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阿兹猫西欧行 |
旅欧散记之德国行(下)
柏林(Berlin)
翻看相册,发现柏林的照片是最多的,从柏林墙到波茨坦的无忧宫,每翻看一张,都会勾起我对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无限怀念。
在从酒店出来的路上,总能路过一个破旧的教堂,似是在二战中遭到了严重损毁,却没有修复,与四周现代化的建筑格格不入,着实有些扎眼。听说这座纪念威廉一世的教堂,是在1943年受到空袭破坏的。但是德国政府为了提醒后人和平的重要性,依然保存了其破烂的外貌,而在旁边又建了新的纪念堂。新旧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德国人对战争的反省,对和平的珍惜。
来到无忧宫,发现这是由一组非常精美的宫殿组成的。其主要宫殿及最初兴建的两座偏宫的设计均参照凡尔赛宫,故非常华丽宏伟。现主宫已被辟为艺术收藏博物馆,而两侧的偏宫则被当地的大学用作图书馆,以前的偏宫主要是下人还有厨房的所在地,听说有地道连接主宫,做好的饭菜无需通过地面就可以直接送到主宫,这样可以保温。 我对无忧宫中的贝壳厅印象非常深刻,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独特的房间了,整个墙壁镶满了贝壳和宝石,非常华丽。
无忧宫边上的西西里宫(Cecilienhof),正是1945年举行美、英、俄三国首脑会议的所在地,会后签订波茨坦公告确定战后德国的划分。不过我记住了它是因为这座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庄园的名字和我的名字Cecilia很相似,很让我有些得意。
走在柏林最著名的街道——库尔菲斯藤丹街(Kurfustendamn
Str.)(简称“库裆”Ku'damn大街,听起来不太雅观),以及市中心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土耳其的移民,他们多数是在餐厅里打工或者做小买卖,据说德国的移民法很严,这些人很多都是偷渡过来的,德国又比较排外,所以时不时闹些民族纠纷。还有就是领教了德国式的民主,记得在赶往一个景点的途中,突然出现塞车,这时才发现对面车道有警车开路,所有的车辆停在路边,原来是有游行队伍通过,还是一次汽车游行,我以为会是什么政治团体在示威,谁知驶过的汽车上坐着不少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翻译后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功课负担而举行的游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想都不敢想。还有一次在总统府对面的草坪上一些一看就是外族人正在挂标语,原来他们是塞尔维亚人,打算抗议德国对他们民族的敌人的支持。
另一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记得参观总统府的时候,发现根本不像想象的那样戒备森严,门口只有两个哨兵站岗,总统府前的旗杆如果升着国旗表明今天总统“在家”,如果没有国旗,总统则外出了。游客可以隔着栅栏很近地观望,也没有人前来干预。有趣的是正巧此时总统府外面的马路上一个摄制组在拍一场“追车”的戏,把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全吸引过去了。在这里总统只是为国家服务的一个最高级别的公务员而已,这让我想起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他的简朴生活与这个国家的富裕成鲜明对比。
看过了德国社会的百相,不能不提到餐饮,初到欧洲时,我非常不习惯那里的食品,尤其对那里的所谓中餐实在不敢恭维,记得一次又是吃中餐,我非常想吃炒土豆丝,可是菜谱上没有,这么简单的家常菜都没有,我很不甘心,于是跑到餐厅厨房里要见厨师当面问问,谁知道这个厨师是个只会讲广东话的越南华侨,跟他比划了半天都不明白,只好放弃。不过唯一例外的一次是在德国吃他们的特色菜——酸菜猪肉,一整只猪肘子,炖得很烂,配上酸菜,非常好吃,感觉很适合中国人的胃口,尤其适合我这个肉食动物的胃口,所以一提起德国餐,我就知道这道菜。当然,作为啤酒大国,自然少不了要喝鲜酿的德国啤酒,味道较苦,我不太喜欢,不过看到酒吧里德国人豪饮的样子,对这个民族也增添了些许喜爱。
几次去德国,对这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实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民主气氛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致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有些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去德国南部,据说南北差异还是蛮大的,南部风光更加秀丽,尤其是梦幻般的城堡——新天鹅堡(Neu
Schwanstein)更是我梦中向往的仙境,看来在这个国家的旅程还会继续,期盼着那一天!
柏林墙
先从柏林墙开始吧,因为这是一面承载了太多东西德历史悲剧的纪念物,在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柏林墙也被推倒了,而统一的联邦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93年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以纪念现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我现在看到的新柏林墙只有70米,但完全是原貌的再现:岗亭、“死亡地带”、铁丝网…在面向东德的一侧墙上绘着代表共产主义的工人形象,还有镰刀、斧头等,而在西德一侧的墙上,则是代表资本主义“自由”世界的艺术家们的涂鸦。听导游讲述曾经发生在墙两侧的悲剧故事,令大家唏嘘不已,徘徊在这曾经的“禁区”,回想着这座城市在近十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虽然这一变化伴随着切肤之痛,但毕竟统一后的德国还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希望,也让尚处分裂中的国家看到了希望。
帝国大厦(Reichstag)
离开让人心情沉重的柏林墙,在去帝国大厦的路上,路过勃兰登堡门,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帝国大厦前面正在施工,老远就看见那著名的穹形屋顶,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政府办公建筑,我随着人流进去参观,这也是我第一次参观西方国家议会办公场所。透过屋顶上那个透明的半圆罩子,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阶梯形席位。有意思的议会席位上方还有据说是观众席,原来德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对孩子们来讲能有机会旁听议员们关于国家大事的商讨是再好不过的现实教材了,所以议会开会时就会定期安排学生们来旁听。这样开明的做法在西方社会都不多见,可见德国人思想的开放。
柏林动物园(Berlin Zoo)
参观动物园一直是我的偏好,于是终于抽出一些时间去参观这个位于市中心的动物园,不像国内的动物园,动物们都是笼中困兽,这里是开放式的,很多只有浅浅的围栏,当然也要确保它们不会跑出来,比如在围栏和动物活动区域之间设置沟渠,或是一些报警装置,在这里见到了我非常喜欢的红毛猩猩,就是年纪大了些,可以当“祖母”了。出来的时候发现在动物园边上有一个小小的Haagen
Dazs冰激凌店,比国内便宜很多,我一口气吃了两个。
威廉一世纪念堂(Kaiser Wilhelm Memorial
church)
波茨坦 Potsdam:
提起波茨坦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想起中学历史书上提到的波茨坦会议,也就是二战末期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大巨头在此召开会议并签订波茨坦公告的地方,这里其实是德国勃兰登堡州(Brandenburg)的首府,距离柏林仅20多公里。十八世纪德皇弗里德里希在此仿造法国凡尔塞宫建造夏宫─无忧宫(Schloss
Sanssouci)。
无忧宫边上的西西里宫(Cecilienhof),正是1945年举行美、英、俄三国首脑会议的所在地,会后签订波茨坦公告确定战后德国的划分。不过我记住了它是因为这座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庄园的名字和我的名字Cecilia很相似,很让我有些得意。
德国社会万花筒及其他:
(1999年8月/2000年8月)
前一篇:旅欧散记之德国行(上)
后一篇:旅欧散记之奥地利维也纳行

加载中…